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防止青少年自我伤害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防止青少年自我伤害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防止青少年自我伤害教育

一、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容乐观

目前越来越突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一份由上海市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表明,自杀心理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中,5.85%的孩子有过自杀计划,且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多,高二学生到了37.9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已经占到心理门诊的1/4,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心理行为问题,并且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多。其中被调查的学生中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但绝大多数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在有自杀行为的学生中,5年级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达18.16%;初中生接近24%,高二的学生则升高为37.93%;自杀未遂者,5年级的小学生超过百分之一,而高二学生的自杀未遂率高达5.88%。

二、与青少年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

1个性特点危险因素

青少年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问题解决能力缺乏。当今青少年不同程度存在着:吃不得苦、受不得罪、耐不得寂寞、有不得压力、见不得困难、遇不得挫折、少不得钱财、缺不得享乐、离不得家长。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是企图自杀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青少年倾向于依赖别人,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学习工作困难和家庭的矛盾,他们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二是冲动。冲动是青少年的另一个特点。调查50名服毒自杀者中有25名自述他们在服毒前考虑不到15分钟。8名15—60分钟。青少年学生非常脆弱,根本不考虑后果。遇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考试成绩不理想,说自杀就自杀,家长和老师毫无警惕,防不胜防。三是绝望感。青少年儿童的自杀行为一直都和抑郁症状及障碍有关。绝望、自尊很低。抑郁症是蓄意自我伤害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2/3患者有自杀的意念,大约10%病患者会自杀。蓄意自我伤害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度抑郁的一种表现,研究发现31%死亡前三个月开始出现重度抑郁症,41%在死亡前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48%在死亡前12个月开始出现症状。四是愤怒和敌意。愤怒和敌意的相关研究表明,企图自杀的年轻人和社区对照组的被试相比,对人更充满敌意调查了住院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发现有行为障碍的青少年要比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更强烈的自杀感受。

2精神障碍危险因素

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出现致命和非致命自杀行为的危险性。据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疾病与青少年企图自杀间的联系,结果发现,自杀未遂者中89%同时也患有心理障碍;54有心理障碍的共病现象;90患有终生的精神障碍。研究调查青少年自杀行为和行为、情感和认知问题同时出现的情况,结果表明,没有尝试自杀的青少年可能只有“单一”种类的精神疾病问题,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则相聚在“多个”种类的精神疾病问题。认知、情感和行为问题的数量似乎比具体的问题类型与自杀史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中学生的自杀行为与认知或情感问题如低自尊和抑郁心境等方面有关。

①抑郁。抑郁症是蓄意自我伤害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②行为障碍。某些特定群体比一般更容易自我伤害。研究发现男孩的攻击行为和压力体验、女孩的犯罪行为都是自杀行为的良好预测源和反社会行为及行为问题的标准化测量上得分较高。

3家庭危险因素

家庭危险因素是直接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产生原因之一。对小于16岁蓄意自我伤害的孩子来说,他们中有一多半人因父母离异或分居而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尤其对于女孩和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抑郁症状、家庭不和睦、母子关系恶劣及家庭缺少温暖等因素都单独与自杀行为发生作用。

心理剖析研究考察了青少年自杀行为,强调了一些家庭危险因素。虽然绝大多数被试并非来自破碎的家庭,但仍有大约1/4的被试家庭不稳定或比较贫穷。此外,1/4被试的家人有自杀行为,1/2的被试有家庭精神病史。父母关系破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鉴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1鉴别有自杀倾向个体的测量工具

由心理健康机构和其他各种组织出资,组织成了一系列的工作点,主要关注自杀行为的分类、自杀行为评估一致性的需求以及如何有效地测量自杀倾向。并对这些工具做了一个评述。通过评述确定了几种评估儿童和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工具,并根据评估内容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①自杀行为的存在;

②自杀倾向或危机;

③自杀行为的意向性与半致死率;

④自杀行为的实施或其他自杀工具的获得;

2鉴别有自杀行为的预防的方法

2鉴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实际上青少年在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一些迹象,他会以多种方式向周围人发出过信号,只是并不直接说“想自杀”。例如:

(1)语言性信号。如“活得太没意思了”、“我不想活了”、“我想死”、“我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了,拜托您了”;

(2)行为性信号。如清理物品,销毁学习用品、书籍,或向父母忏悔,格外孝敬父母,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2004年汉中市某县重点高中一女生,不堪重负,欲自杀前,到一风景区销毁学习用品,幸亏及时发现,进行干预,避免了自杀发生。

(3)情绪性的信号。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原来活泼的人,突然沉默寡言,与此相反的是,平日里性格内向的人自杀前突然精神亢奋,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疯疯癫癫;

(4)选择性信号。选择自杀手段,准备自杀工具,购买老鼠药,突然独自外出,与同学告别;

(5)求助性信号。向同学谈论自杀计划,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对此相关人员,一定要格外重视。

3帮助青少年摆脱自杀困境的途径

①在学校开设预防自杀的课程;汉中市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专门开设了预防青少年自杀专题,制作了教学课件。

②制定筛查学校中有自杀倾向学生的方案。对一般学生群体自杀行为的直接检测包括:直接询问学生是否有任何抑郁症状;调查自杀构想、自杀企图和原因,并对此保密;

③危机干预中心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

④做好反复自我伤害的预防,理解,转移注意力,避免自杀并进行谈话。

⑤想法帮助有自杀倾向者。保持冷静,耐心倾听他(她)的想法,让其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