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前,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令人欣慰的。但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入手,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的权益和立法工作,为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现状如何,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探讨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真实状况,充分认识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我们对近20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本文所探讨和研究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是指未成年人和全日制在校学生的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状况。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中学(包括初、高中)200份,中学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4.1%。调查对象初中三年级147人;高中三年级38人。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初中三年级阶段男生67人,女生80人;高中三年级阶段男生20人,女生18人。我们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结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的个案研究,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进行审视,对影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因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为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特点
(一)社会公德意识增强
在对社区青少年公德意识的测试上,设计了公共汽车让座、十字路口过马路及关水龙头等三个问题。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孕,你一般选择怎么做?”有72.4%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主动让座”;23.8%的青少年选择“经犹豫后,最终让座”。这说明96.2%的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十字路口遇红灯,此时又没有车通过,你会怎么办?”,选择“等到绿灯才过”的有63.2%,对于“公用龙头滴水,你通常怎么做?”,有89.2%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上去关掉”。以上说明绝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对学校的公物是关心的,对现集体的活动是积极参与的,社区青少年社区公德水平较高。
(二)家庭道德有所进步
青少年家庭道德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青少年个人中心、不关心他人、较少干家务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青少年在这方面有较大改观。对“你在家做家务吗?”的回答,有42.7%青少年回答“常做”;而“你对于父母的生日是否能记清?”这一问,回答“都记得清”,占63.2%。以上回答说明青少年在家庭中关心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干家务。
(三)社区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对集体的认可和接纳。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6.8%和23%的社区青少年对“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是“个人事业有成,实现个人价值的人”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人”。由此可见,目前绝大多数社区青少年对体现集体主义内涵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等观念是接受和认可的,并在其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学校政治课改革取得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政治课有55.7%和34.1%的社区青少年回答有“较大帮助”和“一些帮助”,合计为89.8%的社区青少年认可学校政治课教育。
(五)家庭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中,“你觉得父母最关心你哪个方面情况?”46.5%回答是“学习”,16.7%回答是“品德、心理状况”,34.6%回答“身体健康”,还有2.7%关注的是“交往状况”。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注不仅仅只是学习。
(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有所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八荣八耻”内容的掌握,有33.5%的青少年选“很了解”;有47.6%的回答是“较了解”。这表明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八荣八耻”的内涵已经深入普及到广大社区青少年的内心,并得到他们的广泛响应和高度认同。同时说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所改进,才有可能使我们倡导的教育内容为青少年所了解和接受。
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令人欣慰的,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具有青春气息的群体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特点。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改革
1.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当前,我国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但是,德育迄今仍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教育失掉了重心,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班主任最关心你哪方面的情况?”社区青少年回答“学习成绩”的最多,为46.5%;回答“思想品德”的为16.2%,回答“身体健康”的为34.6%;回答“同学、朋友交往”的为2.7%;回答“社会上的人际交往”的为1.3%,回答“精神生活”的为2.0%。教师最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相比两者相差30个百分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仍有相当市场,不少学校以应试和升学为办学目标,一味追求考分和升学率,关注学习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严重影响了社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中小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需进一步改革。虽然学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学校还要加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德育工作。
(二)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重学习轻品行。中国的家庭教育中重学习轻品行、重智育轻德育是个顽症,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家庭教育问题,在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父母最关心你哪些方面的的问题”。结果反映出近一半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关心孩子“思想品德”的家长只有16.2%。
2.部分社区青少年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区青少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和谈心。当问“你消除烦恼的办法通常有哪些?”时,回答“找伙伴诉说”的45.9%,回答“记在日记里”的25.4%,回答“向父母或老师诉说”的16.8%,回答“上网聊天”的10.8%,回答“找老师诉说”的1.1%;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学生的问题“你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回答“与父母无所不谈,很容易沟通”的31.4%,回答“与父母基本能沟通,但有些话不向他们讲”的高达53.5%,回答“与父母谈不来,较少沟通”的11.4%,回答“与父母基本没有沟通”的3.8%。以上两个问题至少反映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状况:部分社区青少年同他们父母存在情感交流的困惑和障碍,社区青少年不愿意向父母倾吐其心声,家长也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情况对家长对孩子来说都是可怕的。从家长的角度看,如果长期与孩子缺乏交流,家长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其精神需求、心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lunwen.5151doc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36更新时间:2009-6-7
广告载入中...
广告载入中...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从社区青少年的角度看,他们正值成长发育期,难免会产生不少烦恼或问题,如果不及时同家长沟通,或不告诉他人而闷在心里,极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社区与学校、家庭缺少联动,青少年思想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合力,尤为紧要的是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共建,以形成合力。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学校与社区的关联度并不密切,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存在“各归各”、“单打一”的状况。不能否认,有些社区的党、团组织在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但却忽视了与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没有将活动的效果最大化,而少了学校和家庭的反馈和联动,社区也很难长期保持青少年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目前发展商品房、“人户分离”的条件下,怎样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是一个新课题。而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社区青少年工作说起来管的部门很多,但具体落实起来,往往只有团工委来承担重任,感觉势单力薄。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增强三方合力并不是要求大家一哄而上、重复劳动,而应该鼓励三方各显神通,互相“补位”。比如社区,就应该在监督问题青少年和问题家庭方面发挥所长;同时,尽可能给青少年提供充裕的活动设施和空间,创建“校外课堂”,也是社区“发力”的重要内容。
(四)一些部门领导对社区青少年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因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带来直接的效应和收益,在一些部门领导的心目中,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高,看不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有可无,对其不加重视。例如,不注重对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行财力投资,导致一些学校德育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学校要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却没有外出考察经费,要留下影像资料也没有经费,更谈不上采取先进的德育技术手段和设备。此外,有关政府部门也没有真正对严重污染、腐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视节目、报刊、书籍、网吧等采取有效措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仍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既然青少年问题是一个受社会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那么为了有效解决或防范我国日趋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就应采用综合、多元的治理新思路。这一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强调青少年问题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青少年群体是青少年问题的直接主体,但仅仅依靠青少年自身努力是无法彻底防范这一问题的,青少年问题的防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学校、家庭、社区、社工、青少年等多元化主体的共同参与,发挥各自力量,进行“多中心”治理。二是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与合作伙伴关系。构筑青少年问题的多元治理主体,只是为解决青少年问题提供了组织基础,而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将多个主体联合组织起来,发挥整体治理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为此,在青少年问题的治理实践中,紧紧围绕共创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总目标,构筑多元化主体之间平等、协商、互动、合作的关系,才是实现治理效果最优化的根本保证。三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提升青少年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少年群体自身始终是青少年问题的核心主体或当事人,每一项政策或治理措施的社会效应,最终还要通过青少年群体的主动参与及其整体状况的改善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能否从青少年心理特征出发,设计出多元化、多彩化的活动或项目,充分调动青少年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多方所有努力的最终效果。我们应该在每一项政策或活动的实施进程中,力争让尽可能多的青少年群体参与其中,以扩大政策的受益面和影响面。
(一)端正育人成才的指导思想
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思维桎梏,深刻认识其危害性,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指导德育工作,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倾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舆论。在这个基础上,要着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的舞台上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安排。在美国就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否则不能如期毕业,也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这些硬规定对督促学生自律很起作用。同样,我们在倡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也必须有制度化的硬性措施来保证实践的质量。这样做对于尽快扭转应试教育的风气十分重要。
(二)强化学校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重要功能
1.学校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与建设,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要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教学方法与形式,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拓宽德育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要强化班主任制度,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2.制定实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平衡的教育政策。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采取新的教育战略和政策,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也是有效防范青少年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为此,首先要实施学科地位平等化战略。尽快扭转人文社会类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非平等化状况,在教师专业要求、考试制度、学生考核等方面,做到与所谓“主课”同等的地位和要求,为青少年获得完备的知识结构奠定制度基础。其次,继续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活动均衡化战略。在全国中小学统一增设生命教育、心理卫生、道德教育(包括个人行为道德、人际关系道德、社会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法制教育、民族教育、感恩教育、中国文化教育、性教育等新课程,配备专业教师和活动场所,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公民、树立健全人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最后,要研究并加快现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为青少年成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道路。
(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特殊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家长的私事,也是父母应当承担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职责。因此,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宣传家长教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自觉性。此外,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家庭教育研究团体、各级妇联组织、各社区家长学校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作为居住和成长的场所,社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日益彰显。据统计,中、小学生一年有170多天在社区渡过,占全年时间的46.6%,社区正在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空间,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集中活动的重要区域。青少年的积极参与是实现社区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推进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1.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建设体系。学校、家庭和社区就像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锤炼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有缺陷。要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联系,探索三者联动共建的途径与方式,健全网络,形成制度是当务之急。
完善寒暑期报到制,确保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做到严格考核,认真总结;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间的通报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育人;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重视强化家庭的法律监护责任,优化家长的家教意识理念,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监护方法,支持子女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校方面要关注青少年在社区、家庭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倡导班主任做好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因人制宜地帮助青少年成长,必要时开展家访活动;社区与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联手建立科学考评制度;设立中学生“道德实践奖”,对于在志愿公益活动、道德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并把成绩列入德育考评;完善“社区十佳青少年”和“好人好事”的评选、讲评制度,形成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
2.建构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调研、培训、督查、通报等一系列工作与会议制度。在街道的层面上,社区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其中社区明确第一责任人是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或是副书记、副主任。各居委也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居委专设青年干事。从社区共青团的组织体系来看,街道、镇建立街道(镇)团工委和居民区团支部,街道、镇建立社区青工委,街道、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和居民区少先队组织,街道、镇建立各类青年活动性社团或协会。
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渗透于社区青少年的管理、服务和活动载体之中。我们要采用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动员组织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件工作。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专门的青少年事务管理机构。建议市、区两级成立青少年事务管理局,列入政府序列,为不增加编制,可与市、区两级团委合署办公,服务青少年教育、就业、劳动、社交等成长成才的各种需求,在履行青少年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做好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这样便于把多头的主管部门统一起来,增强合力。对各项事务或活动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其委托给某一方面或某个社团,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
3.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专业化队伍。调查发现,建立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的呼声很高。从中小学抽调教师担任专职帮教社区青少年的“社区教师”,他们以针对性极强的、高超的工作艺术,开展心理援助,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五)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一定要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克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软指标的模糊认识,社会各方面都要主动承担责任。其次,要强化齐抓共管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实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由部门工作向全局工作、由学校抓向社会抓的转变,共同净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和立法工作
2004年5月3日,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青年文明社区的“青少年维权岗”时指出,社区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给予特殊保护。现在,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都要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关于未成年人的立法和执法工作。要切实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努力为社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盂佳,杨忠建,等.北京市公民思想道德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4]龙井仁.试析社区教育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共享[J].成人教育,2008,(3).
[5]陈艳.社区教育的时代价值新解[J].成人教育,2008,(3).
[6]路继初,罗军.过渡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青年研究,1999,(11).
[7]屈智勇,罗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8]李瑞霞.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J].理论月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