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概括了通过“两平台、多模块、一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实践,提出通过课程平台确立,促进课程建设,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实训课程.开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动手能力;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两平台;多模块;一拓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带来发展契机。我国高等教育已步人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第四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来。要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多样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学校定位与发展目标的要求,以学生适应社会执业资格制度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要求,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笔者试图通过对南昌工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初步认识和收获来进行阐述。
一、构建“两平台、多模块、一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制订本科层次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渗透,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原则,同时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吧既“成人”又“成才”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构建专业培养和素质拓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交融,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知识传授、能力形成和素质养成体系,确立了“两平台、多模块、一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两平台”课程设置
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培养。通识课程平台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由学校统一搭建,相对稳定。体现“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的要求,为后期专业教育奠定厚实基础。
2.专业教育阶段的“多模块”设计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特色,为达到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业务要求而设置的多模块课程组合,反映工业现场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多模块”中包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就业工作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要求。“多模块”的构建和组合学校不强求统一,由系院确定,在专业规范的总体要求下,可形成专业方向,体现了专业特色和“多方向、模块化、个性化”的特点。
3.“一拓展”为大学生素质拓展
主要为体现大学生成才和个性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鼓励学生创新而开设的素质拓展计划。学分计人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以达到“综合素质高”的培养要求。
二、培养方案的几个特点
1.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在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和优化。
(1)课程设置体现整体优化原则,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必须构建学科基础平台,全面打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后期按专业方向形成多模块课群组,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模块的设计,使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在统一的大类专业平台上,侧重各自的专业学习,适应分层次、分类型教学的需要。
(2)课程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力度,合理地确定了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尽量模块化,小型化,灵活化,给予学生学习上最大的灵活性。
(3)增加了学科基础课模块,该模块是按学科类群设置的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相同学科类群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原则上相近专业尽可能横向打通。学科基础课平台内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学分、学时、教材,为今后打通专业基础课,按大类招生培养奠定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工程素质培养
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学校强化了实践教学,做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在总学分减少的情况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与以前相比加大了。实践教学学分要求不少于总学分的30%左右。
(1)增加和加强了课程设计环节,加大了综合设计力度。使有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课程占有试验课程总数的60%以上。
(2)增加了独立设课的实践环节,如理工类单独设课的《大学物理实验》、经管类单独设课的模拟、仿真教学,外语类单独设课的语言实践等。
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培养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专业能力的训练。
3.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拓展体系的内涵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和专业外延的训练,即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拓展,也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还包括学生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
作为21世纪的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为此,学校在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之外,还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拓展,建立“二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充分利用暑期第三学期,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把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并计一定学分,提高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并且通过“分类设计(不同特点)、分段实施(不同年级)、分项指导(不同项目)、分册建档(一人一档)、分别推荐(就业推荐)”等多种模式,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目的是保证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科学素养、团队精神、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实干家”。
4.增加执业资格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要求,提供执业和职业能力实训平台
鉴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出发,有目标、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融合职业培训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完成修业学分的同时,鼓励学生取得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既为学生在就业前获得社会认同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也为他们将来获取相应专业执业资格打下良好基础。为此学校与有关单位建立渠道,取得多项技能鉴评权,学校坚持专业对口、来源权威、社会认可的原则,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5.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高的非专业素养。现代技术人员面临的工程应用问题,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有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还需要一些非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支撑。包括个人的责任心、意志力、道德感、心理素质、个人品质等方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的发挥和技术的创新。
通过课程平台确立,促进课程建设,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实训课程,开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动手能力;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