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虚拟科研团队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等院校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创建研究型大学,需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倡科研工作者之间的自由交流。20世纪末以来飞速发展的通信和网络技术,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手段。高等院校要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加强虚拟科研团队建设。
关键词:科研团队;虚拟团队;科研管理
一、虚拟科研团队及其特征
近年来关于虚拟企业和虚拟校园等的研究逐渐觉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得益于20世纪末以来通信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这使传统的人际沟通方式得到了革命性的变革。这种沟通方式的变革,同样体现在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
虚拟科研团队是指围绕一个共同的科研项目临时组织成立的科研团队,它的组织相对不稳定,成员随项目的进展随时会发生变动;项目成员对于项目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松散,以致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团队成员甚至在科研项目管理者眼里,并没有把它视作一个真正的团队。虚拟科研团队既然不同于实体团队,那么它也就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组织成员方面,虚拟的科研团队可以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类。所谓封闭型的虚拟科研团队是指团队成员有一定范围,是固定的。而开放型的虚拟科研团队则是指团队成员没有限制,只要是对项目感兴趣,既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封闭型的虚拟科研团队与传统团队之间比较相似,差别只在于成员之间的隶属关系不是那么强,各成员之间是时空分割的。开放型的虚拟科研团队一般由一个核心成员(组织)发起,其他成员可以凭兴趣加入。由于成员之间的不确定性,开放团队中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核心成员为方便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一般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包括交流论文的杂志、网络社区、新闻组、开放实验室等。不论是哪一种虚拟科研团队,它的人员集中度都要大大低于基于非信息化交流形式的传统团队。
在科研团队的构成方式上,虚拟科研团队主要由项目核心成员来选择其他成员的来源与组合方式,并与人力资源部门相配合,其中开放式的虚拟科研团队则完全不需要人事部门的参与。
在沟通方式方面,虚拟团队的组织边界决定了它必须采用信息化沟通方式。第一代的信息化沟通方式主要是文本型的,成员之间依靠一对一的通讯,交换的信息主要是文本和数据。第二代的沟通方式主要是以大容量文本和图形为主,成员之间可以采用多对多的方式进行通信。第三代沟通方式是以多媒体交互式为代表的,它将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可以即时交换视频、语音、图像和文字,而且通过远程操作,成员之间可以实现完全的互动。
随着研究型大学建设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各高等院校都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尽力培植适于提高科研效率的环境。培养并加强对虚拟科研团队的管理,符合当前科学研究的方向,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发挥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是从对自然界分门别类的研究开始的,它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也造成了较大的历史局限性。它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同时,也割裂了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科学进一步分化,学科研究越来越单一,使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从而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犹如盲人摸象,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由于当代自然科学是以大科学为特征,这就对科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子课题之间相互关联,要求不同科研单位的科学家进行共同协作,打破原有的隶属关系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除了大型科研课题对科学家的协作提出需求之外,科研对象的复杂性也使科学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团队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世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某些现象必须从几个不同的学科来进行理解,人们面对的问题远比简单地将几个不同的学科组合在一起来得复杂,于是一个复杂的科研项目往往会联结若干不同学科的专家。
当代科学的发展,逐渐模糊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再次走到了一起。在现代社会,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内部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伦理等很多方面。这种横跨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的研究课题,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关注才能有所突破。
科研对象的新特征,要求科研队伍和科研过程一同进行转变。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将各有所长的各方面专家集中到一起,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展开科学研究,这正是建立虚拟科研团队的优势和出发点。高等院校的长处在于各个专业的人才会聚在一起,而当前管理中的短处则是将这些优秀人才条条块块地进行了分割。当前科研项目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个人与专业的限制,需要以团队的研究来取代个人的研究。如果我们在高校中能营造一种自由组合的科研气氛,打破院系和专业的限制,则必将能形成整体合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对虚拟科研团队的服务与管理
现代通信与网络条件是虚拟科研团队存在的物质基础。由于虚拟科研团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研团队,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办公地点、实验场所,所以它们的沟通方式也与传统科研团队有所不同。高等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和技术优势,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做好技术服务和保障工作。同时,还必须对科研人员进行网络应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将他们希望组建虚拟科研团队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要加强对虚拟科研团队的管理,首先,要明确团队的战略任务。在虚拟团队中,明确的目标是成员协同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自我组织能力,利用战略目标来代替传统团队的领导关系。为此,在团队建立之初,就要让每个成员了解团队的目标和远景,并在项目科研进程中通过互动而加深对目标、任务以及各自角色的理解。
其次,要建立新颖的团队成员关系。由于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合作过程中,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也为团队内部的沟通增加了障碍。所以在对团队成员的管理与协调中,要注意营造团队的“社区”氛围,使成员产生归属感,增强群体意识。在尊重成员个体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强协调,促进团队文化的形成。
再次,要建立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可以说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是虚拟科研团队管理的核心,相互信任是团队运作的基础。团队对成员的信任其实是一种信心,即对成员能力的信心,以及对他们忠诚于团队目标的信心。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关系,就意味着要承认“个体”,即充分认可、接受和尊重成员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文化和信仰等。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虚拟团队的特点决定了远程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这就给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避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给予充分信任的同时,必须保证个体目标和整个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要把信任和契约联系在一起,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在把握成员组成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个成员的需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良好的团队环境(技术条件、学术氛围、团队文化等),提供挑战性的工作,给予丰厚的回报,组织跨地域学习、交流等等。通过把个人收益和团队业绩结合起来,促使成员在创建团队绩效中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春华.科研团队运作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FredNiederman,CatherineM.Beise:Deftningthe“Viaualnesd’OfGroups,Teams,andMeetings.SIGCPR,1999:14—18.
[3]何瑛.虚拟团队管理: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杰西卡·利普耐克,杰弗里·斯坦普斯.虚拟团队管理:21世纪组织发展新趋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金博尔·费西尔,马雷恩·顿肯·费西尔.远程经理:异地雇员和虚拟团队管理实践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