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的初步分析,探讨了学院进一步发展影响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从观念、专业、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外部因素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工业化进入了新阶段,由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广泛需求以及全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的快速扩张,使得高等教育的资源全面紧张,也带来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扩展办学实力,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现状与发展,通过对影响学院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学校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对学院发展的影响,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具体的分析,进而探讨学院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影响学院发展的外部因素

1.宏观因素。(1)国家政策。科教兴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法》的颁布,全国职教会议的召开,省、市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享受高等教育的期望等,都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普通本科教育的持续扩招、政府机构改革对主管部门的影响、个别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等,也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经济发展,包括地方经济特色。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但化工、医药、橡胶、电子等行业属传统行业,其增长速度比不上新兴行业,而且经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政府对高职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广大农村考生经济支付能力不强(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等,又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徐州是全国机械、煤化工、食品等生产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东陇海经济线”的中心城市,这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徐州地处苏北,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比较落后,在信息流通、人才数量、科技发展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所谓的区位劣势又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文化底蕴。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给高等教育带来机会,重视第三产业的倾向以及新农村建设给学院新专业建设也带来了机遇,但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文化基础相对本科偏低的学生素质又给高职教育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4)科技发展。IT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使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发展,新兴电子产业的壮大给学院新专业的建设带来新的发展空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进步、先进的高职办学经验的借鉴也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但大量的科学技术进步、新型生产装置的开发与使用也给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的迅速发展也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

2.微观因素。(1)现有同类学校的影响。同层次高职学院以及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中,从生源竞争的角度来看,对我院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科院校在层次、声誉、办学实力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经济发达地区的同层次高职学院,在招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也十分明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必须确立错位经营战略,在人才培养方向、培养规格上避免与本科院校重复,以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要优于其他高职院校,以求得自己的发展空间。(2)潜在的竞争者。主要是指具有高职办学内涵的成人高校、民办职业技术院校以及联合职业技术院校,相对而言,我院在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实力、行业知名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且在专业设置、办学机制,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关系等方面又相对灵活。(3)生源的数量与质量。我院的生源主要集中在江苏以及鲁、豫、皖、晋等17个省份,近些年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行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下岗分离人员以及往届中职毕业生希望提高学历等,应该说广义上的生源数量是充足的,并存在较大的机遇和市场。但部分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对本科文凭以及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向往,使得苏北地区院校对优秀考生的吸引力不强,造成生源素质下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提高学院的竞争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优质生源。(4)就业市场。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上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社会需求型教育,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学院来讲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二、影响学院发展的内部因素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由徐州化工学校独立升格而成的高等职业学院,存在着外延的超前跨越和内涵建设滞后的矛盾,因此必须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激发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创新内部管理,推动学院的健康发展。

1.办学特色。学院经过42年的办学历程,积累了丰富的职教办学经验,积蓄了一定的办学实力。从目前来看,机械、化工、环境、高分子材料、信电类高职教育的能力已初步形成规模,有较好的社会声誉。但在师资队伍、实训设施建设、科研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大投入,大改革,方能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学院所具有的文化底蕴,是学院独特的竞争力。我院经过42年的风雨历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但原有中专校的管理模式、中职的文化氛围仍然较重,必须在兼蓄并重的基础上重构新的校园文化。

3.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学院已初步形成以化工、高分子材料、机电和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多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其中,一批历史悠久、社会声誉较好的专业面临怎样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的问题。环境工程、经济管理类专业则需进一步配套健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加大开发适销对路新专业的力度。

4.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拥有一批能基本适应学院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实训人员和班主任队伍,其中还有一批在全国、全省职教行业有影响的名师、专家。但从学院的发展趋势看,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不够,尤其缺乏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和高学历的科研、学术型教师。

5.实训设施。目前,有一定数量、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但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实习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费用却越来越高。校内实训设施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与现代职教的要求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很难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

6.研发能力。研发能力主要指科研研发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学院曾有过多项实用技术成果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过贡献,在教研教改方面也曾走在全省职教甚至全国化工职教的前列,研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目前研发人员和设施条件均存在不足,科研和教改意识均有待加强,政策有待配套,资金也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注重专业技能、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要把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影响学院发展的因素分析,我们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从改革管理模式人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最终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落脚点。

1.强化服务意识,明确“产品”和“顾客”的观念。教育作为服务的范畴,这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服务贸易的总协定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我们通过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服务来创造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对学院来讲,就是要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再就业服务。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服务。从行政后勤人员来讲,除了为学生服务外,还应为教学和教师服务。

学校的产品是什么?传统观念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但现代教育的观念却认为学生是学校的顾客。学校向社会和学生提供的教育和培训才是学校的产品。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能向社会和学生提供的专业、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而学校的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顾客(用人单位和学生)需求上,努力让顾客满意。只有让顾客满意,我们的“产品”才会有“市场”。

2.改变“推销”方法、树立现代“营销”观念。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从“生产”时代到“推销”时代的转变过程。在“生产”时代,一方面由于教育的不发达,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急需人才,所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上是坐等上门,教学也是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教学计划,按现有教育资源来培养人。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毕业生的数量不断上升,于是学校开始重视“推销”工作,开始派人到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说服用人单位接收自己的毕业生,由此进入了“推销”时代。但这些毕业生距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顾客是否满意,还有不少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推销”方法,树立“营销”观念。以追求让顾客满意为核心,认真分析市场,并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学院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修订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有用之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社会营销”和“关系营销”的观念,如建立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以求建立学院利益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共同体,实现学院与顾客利益的双赢。

3.分析市场办专业,研究岗位订方案。建立新的“营销”观念后,还必须重视研究顾客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产品”(教育和培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细分。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人口的变化情况,技术的进步情况,行业的变化情况,考生以及家长的择业倾向,学校自身的现状等,找准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改造和新设办学专业。确定专业后,必须组织校内外专家,打破原有的只由校内专家制订教学计划的方法,实施开放式办学,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方面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研究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结构和职业要求,以确定“顾客”标准;另一方面,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学管理中充分照顾学生的合理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我们重新分析了教师队伍的现状,根据学院专业发展的规模和趋势,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队伍形成梯度,逐步到位;二是五湖四海,形成“杂交”优势;三是处理好综合素质与个性特点的关系。在解决数量的基础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我们加大思想转变的力度,由单一的“教书匠”转变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工作者,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到学生的引导者、探索者、合作者、倾听者;我们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引导着和倾听者,同时还是技能的传授者。我们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我们大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大兴科研、教改之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们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开展多种多样的脱产、半脱产进修方式,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教学方法到科研教改等方面对教师“充电”。

5.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构建学习型学院。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同样地,营造优秀校园文化,构建学习型学院,也是当今大学的必然选择。如果一个学院没有统一的、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那么就很难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思想和统一的行动。因此,我们重新分析学院传统文化的优劣,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重新构建新的校园文化,让学院每一个人都对此有所认识和认同,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院每一个人都关心学院的发展,积极支持和参与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努力构建学习型学院,培养教职工的“自我超越”意识,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改善教职工的“心智模式”,建立以互动关系和动态思考为主的思维模式,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教职工的“共同愿望”,形成统一的目标,共同的追求。

6.形成办学特色,加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所具有的独特的竞争能力。对学校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办学特色。这个特色应该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内容、办学方法等方面,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名师和优秀学生为体现。要形成办学特色,必须认真分析现有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学院的办学特点,扬长避短,错位经营,充分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目前,加大对学生进行“成功训练”的力度,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成功人”,使之具备健康的体魄、成熟的心理、敏捷的思维、和谐的人际关系、熟练的业务技能、优美的形体、得体的谈吐、沉着地对待挫折等素质,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

7.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我们在向社会提供高职教育这个“产品”的同时,仍继续保持中职教育的功能,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加大非学历教育的力度,主动介入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单项培训等工作。成立民居环境空气监测站、废旧橡胶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为社区提供多方位服务。在办学形式上,发展与中职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以扩大利益共同体。在办学经费筹措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银行贷款、企业参与、技术转让等方式,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

8.强化科研意识,加大科研力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仅仅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不够,必须加强科研意识,加大科研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高职院校的特点看,科研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科研开发,二是技术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研究。而后两项是高职学院科研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外交流,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强化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个组织只有外部适应,内部协调,才可能发展壮大。而且认清形势,加大改革力度,尽‘陕适应新形势,也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找准方向,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以推动高职院校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2-9—25.

[2]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杨进.创新理念,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