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于段。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应经过确定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特色专业定位、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等若干主要环节。
[关键词]高校发展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以高等教育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认为高校建设特色专业一般应经过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特色专业定位、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等若干主要环节。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画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设特色专业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教学方面要确定特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数量,不能盲目攀比。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问题上,首先要确定学校专业整体布局,其内容包括:优先发展哪些专业,重点发展哪些专业,是否要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专业要建成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战略方针,建设原则、总体建设目标是什么等等。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应该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应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学校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参考其他高校办学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历史、办学能力和办学绩效,进行专业发展与调整战略规划。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办学基础好,社会需求大,初步形成特色,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要求的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
二、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1.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校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我国大学专业目录是由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设置的,专业名称多年保持不变,专业的培养目标也较为宽泛,难以反映出社会对人才在专业方向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在具体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灵活把握,随着社会需求的状况和变化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因此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特色专业建设方向首要考虑的问题,决定着特色专业的成败。
2.对其他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这种调研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了解和把握其他高校的专业,可以为本校在该专业的特色建设方向上提供借鉴。一般说来,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或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策略,实行“错位策略”,以避免正面的竞争。专业内部调研,是指学校对拟建特色专业的校内校外可用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调研,其目的是摸清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现状,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结合外部环境机会,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专业内部调研内容包括:自身的专业办学历史、专业目前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现状、教学设施设备情况、现有特色专业和专业定位、培养方案、校外专家和实践基地等校外教学资源状况,专业目前的社会声誉,等等。
三、特色专业建设定位
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特色的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特色的定位必须要建立在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资源条件充分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借鉴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分析。要对专业内外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分析评价可用教学资源中在本专业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分析评价外界环境中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应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把握外部机会,避开不利因素。一般来说,高校的办学优势和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办学历史、资金和教学设备条件、师资力量、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学及科研、产学研联合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学校声誉、专业声誉、学校所在地理位置等。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造成机会和威胁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国家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化,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其他高校的发展状况,其他重大事件等。专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资源条件的优劣是特色专业选择和培养的重要依据。
2.专业方向细分。我国目前高校学科专业目录和名称是由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将专业数量由504种调整到249种,专业数量的减少,难以适应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现状,各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资源条件,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把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在选择特色方向之前要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分,细分方法之一是根据就业方向的类型细分,细分方法之二是按人才培养层次类型来细分。
3.特色提炼。特色提炼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特别是办学历史中已经积累的特色基础,有效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来的。其实,高校的某些专业在长期办学中,已经积淀下来了某些优势,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要把这种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就要提炼这种特色,并分析这种特色是否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是保留该特色还是对原有特色做出调整或重新提炼特色并重新定位。
四、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
2.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在开全基础课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特色培养需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传授方面是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要注重从社会的生产、服务一线聘任少数兼职教师,不求所有,只求所用。
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虽然高校经费困难,但如果不重视设备的投入,特色专业的建设则会难上加难,所以必须本着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在经费投人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投入方式上实行滚动投入。
5.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可以采取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但这必须要由高水平教师来进行编写。
6.教学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求相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配套,高校要改变那种对各专业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对特色专业要赋予院、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
7.强化实践性教学。包括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精心设计每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尤其注重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组织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要求实验课开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励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8.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除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授课,或采取与其他学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培养的方式。
9.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专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弊端是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这不利于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尤其是不利于一些“偏才”、“怪才”的脱颖而出与成长。所以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这方面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摸索出一些新方法。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才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培养。如某学生发散思维特别强,某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超群,某学生空间想象、形象思维突出等,就应对他们实行“随遇而教、随遇而管”的方法。
10.营造良好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首先要为特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执著、宽松的治学氛围和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治学环境。这对特色专业的培育有着重大的作用。其次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支持特色专业培育的物质条件。要花力气搞好这项工作,使校园整齐清洁、优美高雅,校舍清洁卫生,食堂饭菜可口便宜等。
虽然以上所述远未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的所有方面,但它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刘传林.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3]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4]贾慧敏.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5]刘沂蒙.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