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教育思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斯宾塞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上升并逐步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他敏锐地看到:“生产过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学化,……科学知识就应当同样快地成为人所必需的”。他大声疾呼:要把教育从英国传统的古典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之适应新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他极力推崇科学的价值。他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出的结论。”他甚至预言未来“最有价值和最美的科学,就要统治一切”。另一方面,他建立了以科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为完成“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将生理学放在课程的首位;
2.为完成“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除了必学读、写、算之外,还必须开设逻辑学、力学、物理学等课程;
3.为完成“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必须开设有关儿童的生理、心理和教育的科目;
4.为完成“准备做公民的教育”,要开设历史学和社会学;
5.为完成“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要开设美术、音乐、诗歌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二)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
赫胥黎与斯宾塞处于同时代,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提出了全面而完整的科学教育思想。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主要有:
1.提倡“新”自由教育观念,认为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在《哪里能找到一种自由教育》一文中,他明确指出:自由教育“就是在自然规律方面的智力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包括了各种事物以及它们的力量,而且也包括了人类以及他们的各个方面,还包括了把情感和意志转化成与那些规律协调一致的真诚热爱的愿望。”表明自由教育包括科学教育在内。
2.科学教育重心的转移:从科学知识到科学方法。赫胥黎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并不是指应当一切科学知识都教给每一个学生。那样去设想是非常荒唐的,那种企图是非常有害的。”他超越了同时代的斯宾塞,强调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观察习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从重视科学知识到重视科学方法,是科学教育重心的第一次大转移。
3.科学教育价值取向变化:重视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赫胥黎已初步认识到科学对人的心灵的影响,他说:“科学教育有两个重要目的,其一,是增长知识;其二,是养成热爱真理和憎恨谬误的习惯。”
(三)徐寿引进后学的科学教育思想
在19世纪的中国,徐寿作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启蒙者和先驱者,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他一生积极从事科学教育工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并大量翻译科学技术著作,普及宣传科技知识,使“后学籍有津梁”,另外,他与西方人一起筹办格致书院(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相当于“格致之学”),专门从事科学教育,从而培养大批有用的科技人才。
二、20世纪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20世纪初期的科学教育思想
20世纪早期,无论西方或是中国,都出现了足以影响后世的大教育家、思想家。这一时期,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而在中国,以早期的严复和后来的教育家陶行知和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影响较大。
1.杜威实用主义科学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20世纪早期。杜威要求教育要接受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哲学(即实用主义的经验论)的指导,非常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杜威并不全盘否定科学知识的教育,但更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主张改进科学知识教育,杜威指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革。……采用主动作业,自然研究……,把单纯的符号和形式的课程降到次要地位,……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出于广大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杜威主张用“心理的方法”而非“逻辑的方法”授予学生以科学,即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检验所获经验的有效性。他特别重视思维及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论和思维术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科学研究的过程。
杜威由于主张让儿童搞科学,重视科学方法的掌握而忽视教材和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所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因此,科学教育思想仍需要随着科学教育实践的发展而改革与发展。
2.以严复首倡的科学教育思潮。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严复最早提出了科学的两种教育功能:一是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二是在教学和治学的过程中导入科学的方法论。但他的科学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则无人应和。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任鸿隽等留美学生的响应。任鸿隽认为:“科学之于教育上之重要,不在于物质之智识,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尤不在研究事物之方法,而在其所与心能之训练。科学方法者首分别事类,次乃辨明之关系,以发见其通律。习于是者,其心尝注重事实,执因求果,而不为感情所蔽,私见所移。所谓科学之心能者,此之谓也”。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早期严复提出的科学教育思想。同时,胡适则把杜威的学说加以中国化,提出“实验主义”,他认为,科学完全是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怀疑态度,因此,“实验主义只是一个方法,只是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优于人类以往的求知方法,这在科学教育思想发展中是一大进步。
至此,由严复首倡的科学教育思想,经过任鸿隽等人的继承和深化,又得力于杜威、胡适的实用—实验主义哲学思想的推动和丰富,在20世纪初成为席卷教育界的科学教育思潮。
3.陶行知和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出现了一大批为科学教育不懈奋斗的教育家,陶行知和蔡元培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很重视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实践,特别是晓庄师范的创建,是他科学教育实验活动的开始。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有以下特点:
(1)他认为应把科学教育视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根本,国家富强的根本;
(2)科学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同时重视科学教员的培养;
(3)重视科学道德教育。陶行知反复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4)科学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溶创造教育于其中。
此外,陶行知还十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教育。他教育人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即: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一文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这种科学思维过程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蔡元培科学教育思想在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中,既受前人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对已有主张有所超越,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主要是:
(1)提倡科学知识的学习,重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早在1912年就曾预言:“要是科学进步,一定可以制造生人。”
(2)提倡学术研究,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蔡元培认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及早进行。
(3)重视科学方法。他在《中国思想研究法》做的序中所言:“爱智之人,其欲得方法,远过于具体知识也。”这与陶行知不谋而合。
(4)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思想。他说:“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科学与人文事相生相容而不是对立的。
陶行知和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仍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20世纪中后期有代表性的科学教育思想
1.20世纪中叶,以科学教育哲学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思想。以布鲁纳为代表的以科学教育哲学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思想内容广泛,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结构。他强调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第二,大力提倡发现法。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在科学教育中,布鲁纳一方面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也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布鲁纳的科学知识教育不同于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教育,后者只要求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也不同于杜威的科学方法教育,后者的“做中学”几乎与系统科学知识的掌握无关,而前者的发现法则于学科的基本结构相适应。
然而,在布鲁纳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下的教育改革,过分强调高水平,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师的水平,因此,布鲁纳的科学教育思想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教育思想:STS教育。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是人们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对付“全球性难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尝试。
STS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学校就开始开设“科学、技术和社会”为题的课程。它要教会学生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如何应用科学技术,使新一代的公民和科技专家能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并由他们推动科学技术于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所以说,STS教育的任务要比传统的单纯传授科技知识与技能的科学教育要广泛、复杂的多。到20世纪80年代,STS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受到各国的重视并得到迅速的传播。
三、21世纪科学教育的主题:科学教育人文化,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科学教育人文化是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早在上世纪30年代,萨顿批判了科学教育只教“技术业务”而缺少真正“教育”的偏向,呼吁要是科学及其教育工作“人性化”。紧随其后,贝尔纳提出:“必须打破把科学与人文学科截然区别开来,甚至互相对立的传统,并代之以科学的人文主义。”70年代,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报告在“科学人道主义的基调上指出:“合理的教育学说必须以下列标准为依据:目前的社会和未来的社会能够或将证明科学与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80年代以来,“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相统一的教育”)和“公众理解科学”的运动相继在一些国家兴起,目的是要把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地联系起来,把科学教育从“为实利而教育”、“为就业而教育”转变成“为人生而教育、为世界而教育、为快乐而教育”。而伴随着20世纪“科学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这个“技术的世纪”的到来,科学教育人文化,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便成了一个21世纪人们密切关注的课题。科学教育人文化,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廖湘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实现[J].教育科学,1999,(2).
[2]冯季林.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J].教育科学,1999,(1).
[3]路甬祥.中国近现代科学地回顾与展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8).
[4]丁邦平.反思科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5]吕达.简述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和课程理论[J].教育科学,1988,(4).
[6]刘德华.论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J].大理师专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