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加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大学生是社会公民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公民。在高校进行相应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良心,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使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我们已经进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国教育肩负着实现国家21世纪腾飞、民族振兴和培养“四有”人才的历史重任。说过:“没有文化,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大学生有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便为自己今后发展构筑了重要的基础和潜力,这些基础通过时代特有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将那些内化的涵养、气质精神在特定的环境中外化,就有可能形成我们德育目标所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合格人才,从而形成优秀的、民族的人文素质。改革开放使大学生知道了外面世界很精彩,知道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同时,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文明建设,人情冷漠,金钱万能,精神无用,急功近利等“精神垃圾”通过各种媒体折射进校园,影响校园人文精神健康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国教育大业刻不容缓的一项主题。
(二)高校是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新时期在大学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对生活经验积累,理解和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不够成熟的时期,比较缺乏自理、自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少为别人服务公德意识。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活动是专业知识学习,各种思想问题的产生都与学习有关,通过学习过程反映出来思想问题也有所差异,但其中必然带有共性的思想问题,如学习目的和学风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道德观都有直接关系。抓好这方面教育,单凭那些行政命令,要求学生遵守某种行为规范,最终是苍白无力的。学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核心,教师能够在本职岗位把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溶入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中,便是一本最具有吸引力的人文素质教材,也是一本最易被学生内化的好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从而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高校现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课程。“两课”在大学生道德学习和培养中要想取得成效,一是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两课”教学的有效性。“两课”教师应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要丰富和拓展“两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应涵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生态道德、国际道德等内容,帮助学生既确立弘扬传统美德,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观;二是要重视“两课”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职工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知识积累与理论学习,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素质优秀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事情做起
大处着眼,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之源,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勤奋学习和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实现社会理想视作个人理想的灵魂,才能有效地实现个人理想。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要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为社会服务的真本领。这就是“大”。“小”就是小事,从身边的事做起。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把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地转化为个人行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以体现。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长的环境条件比较优越,但自立能力较弱,吃苦、挫折谈不上,对人生价值认识模糊,学习不刻苦,有的行为不检点。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工作抓得更细致更具体,自觉地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实践自己,辨别是非,以善去恶,在平凡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已得到广泛普及和使用。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因信息传递速度快、传播的信息密度大、覆盖面广、传播的内容量大、庞杂、传输效率高等特点为人们广泛利用。网络好比一柄双刃剑,网络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信息资源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思想资源。但同时,对大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以及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出现人际关系的疏离、网络攻击行为等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高校管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工具平台和教育软件,找准高科技与高校德育工作的结合点,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第二,在学生管理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德育信息数据库,并建立德育软件。利用信息库和德育软件,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做人的起码道德等基本信息,各种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信息,古今社会成功人士个人信息,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舆论与宣传信息等一体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延伸到网络这一新领域。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明校园的标准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优良的教风、优良的学风和优良的校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既重视软件建设,也重视硬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第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有助于陶冶师生情操,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第三,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放手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使活动源于学生的需要,既能使活动适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随着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调整和变化,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的生活与思想问题也随之增多。此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生理压力、思想压力等也加重了思想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产生健康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高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尤为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提高情商,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适度的反应。
三、公民道德建设与大学生成才
加强自身的公民道德修养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和根本。人才是“人”和“才”的统一,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人才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学认为,“人才”有两个最根本的特征:人民性、创造性。前者是人才的社会性和道德的最高表现,后者是其智力和能力的最高表现。德是人才的根本和统帅,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他不仅不会成为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还可能成为一个歪才,即使有本事,可能会因其更高的智力和才力而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古人非常强调德对才的统帅作用。一个道德不高尚的人,即使有才也会行之不远,因为他缺乏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大用的杰出人才的持久动力和价值方向。因此,加强自身的公民道德修养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和根本。当代大学生在努力成才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智力为目标,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如果说知识是一种力量的话,那么,道德对于我们的人生、成才、事业成功更是一种力量。
四、结语
我国的高校必须树立这样的一种理念: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它的根本任务是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根据兴趣爱好支配下的劳动行为,一种心灵世界的多样化,一种独立精神和健康思想。大学生必须是这样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道德,完整知识体系的群体,而不仅仅是批量生产的盛满知识的容器。“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康德)大学生就应该像头顶璀璨的星空,指引给社会大众前进的方向,引领民族前进,推动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钱广荣.思想道德修养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军.大学生道德素质与自我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
[3]李红.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2).
[4]潘敏学.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
[5]李曼丽.今日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课程与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