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要求高职教育以变应变,“创新”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创新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活动而产生并逐渐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在我国首先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作奖”,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眼、手、脚、嘴、时、空的六大解放,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教育的实践,培养出了一批创造性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使我国创造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有了较大发展。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五大同志又多次提到创新。国家领导人关于创新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兴一族,借助整个社会经济的良好形式和高等教育政策的扶持,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健康、稳定的跨越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很多高职院校还来不及从转型期的阵痛中缓过神来,创品牌、立特色、走集约型的内涵发展道路又成为了它们必然的选择。创新教育作为内涵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日益获得了重视。
二、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性高职人才。
第二,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高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认识与理解问题,有些地方只注重琴棋书画的第二课堂活动,忽视天地人、海陆空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精神的教育,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就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关键、没有实施到位。反过来讲,创新教育决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而另搞一套,必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第三,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功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明显特点,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高职教育应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积极主动抓好创新教育,为知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职人才。
第四,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对高职学生身上创造性的萌芽,要按照创造心理规律给以积极、适时的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不断提高创造个性素质。这既是创新教育的任务,也是高职学生创造性心理潜能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进步性原则,不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坚持这一则,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进步的创新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的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成才者往往不是在顺利、舒适的环境中产生;而往往经历更多磨难,其创造能力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支撑下会更加发扬光大。
2.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整体效益。根据这一原则,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办学体制、教学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模式、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系统优化,建立良好的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
3.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主动活泼地发展。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坚持主体性原则,就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即注意对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高职学生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强,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情绪热烈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遮盖,因而得不到老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经常关爱那些敢于提问、经常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要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学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自由的思索、想像、发问、选择和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让学生多参观、游览,接触自然和社会。
5.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既学到真实创新的本领,又服务了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劳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
在推进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真正把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推向前进,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叔子.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大学教育[A].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一卷[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