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艺术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艺术的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一、寓教于乐,以美辅德
(一)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歌曲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它们有的优美抒情,有的悠闲舒畅,有的深切感人,有的活泼向上,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歌曲中不仅具有为儿童感知的音乐形象,而且歌词也十分鲜明生动。因为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因此,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受到既生动又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德育教育。作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用音乐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
(三)在传授音乐知识中渗透德育
在音乐课中,往往只重视在歌曲和欣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在传授音乐知识中却容易疏忽他的德育功能。事实上,不论教唱、欣赏和乐理都应该成为德育的理想途径,融会贯通、全面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二、有效的开展班集体文艺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一)要善于把握班文艺活动的教育倾向,引导感召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1.文艺活动要保持思想性和文艺性相统一。对文艺活动的选择,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要选择健康、先进、鼓舞学生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这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保持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相结合。艺术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审美活动过程,是情感与思维交织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有理智,还要有逻辑思维,特别是要有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是非和善恶。学生在老师感染下会自觉接受艺术熏陶,树立正确审美观。
2、要善于在文艺活动中因势利导,有效的塑造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老师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运用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形象对青少年进行陶冶,有效地塑造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集体教育,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由于艺术的“不确定性”,音乐老师要在文艺活动中,加强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让学生学会“小我”融入“大我”,让每个学生学会善于从他人角度看自己,从自己的角度看他人,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集体或集体其他成员,在帮助别人同时也教育自己——尝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通过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排练文艺活动中,音乐老师要有意的要求学生不怕失败、敢于战胜困难,注重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敢于承受挫折,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坚强的意志。第三,美的教育,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科学知识,健康的体魄和高度的审美素质的完美人格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人。音乐老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对的完美人格,使他们更具有适应性,创造性,效率性。人格完美是美育的高级目标。
3.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德美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班集体文艺活动是德美结合的教育,音乐老师要鼓励学生有追求、有勇气、有力量。通过参与班集体文艺活动明白道理,增强信心,把握方法,拥有快乐,获得成功,学会走自己的路。首先,信赖的力量——创造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学生的信心来自音乐老师的细心呵护和加倍鼓励。在文艺活动中音乐老师给予学生“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目标信赖,给予学生“哪怕你们一千次跌倒,老师相信你们能一千零一次的站起来”的情感信赖,给予学生“你们能超过其他班”的榜样信赖,学生就会拥有一份自信心,主动要求自己自我强制。其次,开放意识——把时代的活水引进教室。随着时代的发展了,班集体文艺活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班集体文艺活动应向同年级开放,应加强高低年级的联系,这样既增进班集体的联系,又促进班集体活动质量的提高,同时班集体文艺活动还可向家长开放,既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亲情,也锻炼学生的胆量。走向社会,向社会开放,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参与竞争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学会了展示自我,证实自我。第三,成功意识——营造学生良好的心境。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音乐老师要注重以高尚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在他们完成任务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现代的文艺活动,旨在“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三、培养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并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渗透。我们音乐老师要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把学生培养成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