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重视道德教育是新加坡高校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借鉴其经验,建立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教育体系,可有效实现中外道德教育资源的融合,提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推进我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启示
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国外高校道德教育进行冷静思考并大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譬如借鉴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一、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鲜明特色
新加坡政府积极从学校特别是高校的道德教育入手,孜孜不倦地将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采取了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加坡高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
1.国家意识培养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核心
国家意识是新加坡大学生首要的思想道德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从大学课程设置,到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都始终贯穿“我是新加坡人”的爱国精神主线,以使大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大学生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新加坡高校一直重视道德教育,20世纪60、70年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是:反对独裁,热爱科学和真理,树立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尊重人们的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使大学生能够有一种报效国家和忠于国家的道德品质。1988年开始,全国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以凝聚国民的国家意识。在社区或街道举办的“国家意识周”活动,常常是大学生发动和组织的。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的各种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培养,国家意识得到了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加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手段。新加坡高校总是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每年8月9日国庆日,全国每个家庭都要挂国旗,大学生就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在升国旗的仪式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其爱国主义热情亦被激发出来。从90年代以后,在新加坡高校中,不论是道德教育课程,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和培养国家意识始终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旋律。[1]
2.东方文化价值观教育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高校的道德教育定位十分准确,即明确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他们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动文化的再生运动,对西方文化进行有保留的学习,不搞全盘西化,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东方的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高校开始实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并把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在学校广为教导和宣传。
所谓“东方价值观”,主要是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他们不是全盘照搬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而是使用经过改造和选择的现代新儒学。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尤其是把“忠”即爱国、忠于国家,放在了“八德”之首,以此培养学生成为忠于国家的新一代新加坡人;甚至在学生的期末考试中还有关于东方儒家文化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新加坡高校注重将道德规范教育的东方模式和注重思维判断能力培养的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相结合,特别注重引进西方开放式道德教育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总起来说,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就是在坚持东方传统文化根基上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既推动了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养成,又使大学生能自觉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
3.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主题
新加坡特别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从历史上看,20世纪70年代,由于政府没有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使得社会出现了一定的动荡,这也促使新加坡政府加紧修订道德教育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号召社会和家庭全力配合。到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高校适时提出并采用了一套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给大学生灌输一些应有的社会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利用一些富有创意的辅导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主题。
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详细的教育大纲,课程循序前进,涉猎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即使是同一个教育主题,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教育的内容亦有所不同。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同:大学低年级偏重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现了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学联系十分紧密,而且具有实效性。他们的教育是在中小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这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使新加坡高校的道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实效。[2]
4.注重教育实践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不仅注重理论教育,而且注重教育实践,这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又一鲜明特色。他们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学校及社会活动之中。例如,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或参加大型建设工程相结合;把法制教育与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等结合起来,从反面教育学生树立法制观念。
这种教育实践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新加坡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途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升国旗。在升国旗的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进行升旗宣誓:“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我们宣誓: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为了实现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在这种升国旗唱国歌和升旗宣誓中,新加坡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强化。[1]
二、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曾经是一个奇迹,这与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抓得好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与新加坡的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但是我们两国有着许多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高校成功的道德教育经验,无疑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新加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大多来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什么他们的国家意识教育成效显著,而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却这样或那样地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不够,更谈不上将之潜移默化到人们日常行为中去。
在我国大学生中,现在仍然有人不清楚“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何物,这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悲剧。中国古代有许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自己不用,让给了别人,而我们却在用一些别人不用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搞形式主义,这是本末倒置。报纸上曾经讨论过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否应该将岳飞从“民族英雄”中排除出去的话题,这就是严重的本末倒置。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和气节,一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资源,但是,今天有的人却敢于怀疑。连岳飞的爱国情操都要质疑,又有谁的爱国主义精神能不怀疑?新加坡人利用我们的爱国主义资源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训练,而我们手捧金饭碗却在讨饭吃。我们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只有将它们潜移默化到高校道德教育的每一个层面,才能激活我们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力,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必须走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种种误区,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系统功能。
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才能形成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合力,学校道德教育的成功才能有保障。
毋庸置疑,我国既重视高校道德教育,又重视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功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可见,我国政府是高度重视家庭社会与高校在道德教育中的有效配合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重视其实没有很好地落实在行动上,即行动上的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做得不够。
另外,我国社会的道德教育更是存在许多的误区。例如,公交公司把“使群众放心,让市长满意”当作道德大加宣传,这就是一个社会道德教育的误区。把车开好,不出事故,是司机的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个人的职责,并不是道德不道德的问题。诸如此类的社会道德教育误区当然也会冲淡高校道德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由于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没有很好地配合学校道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没有形成,学校单枪匹马的道德教育格局反过来又会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在道德教育问题上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必须注重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即要重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在许多国人的思想深处总以为像新加坡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高校的道德教育一定是苍白或腐朽的,没有可资借鉴的道德教育资源,正是这样的认识盲点导致了我们高校道德教育的闭目塞听以至自视完美无缺。从形式上说,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道德教育的资源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例如“雷锋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资源就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专利”。然而,由于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没有真正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采取的教育方式又多是从外部强行向学生灌输,严重地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其实效性不强,学生接受度不高,再加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思想多元化的影响,我们对这些道德资源缺乏新的认识,教育者不顾条件的改变和形式的变化,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全然不管被教育者接受、内化与否,教育的效果当然也不理想。
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值得警惕。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的高校道德教育有时候喜欢进行“假、大、空”的宣传,这种宣传把传统的和现代的道德教育资源内容都异化了。例如,宣传雷锋,就把雷锋宣扬为“高、大、全”的完美形象,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精神,在大学生思想中引起了极大的反感。如此的道德教育实在令人担忧,它不但会消弭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应有的功能,还会把我国大学生引入道德教育的歧途。因此,在这一点上,学习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注重实效性的做法,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
第四,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教育体系。
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确实还存在道德理论教育严重不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之一是我国高校对道德理论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二是我国高校道德理论教育的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我国大学里有的学科虽然也开设了伦理学,但是走过场是普遍现象。传授者底气不足,学生不知所云,只是随便应付考试,而且考试大都是采取写一篇应付式的小论文的形式。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伦理学知识,甚至有没有掌握都是一个问题。三是我国高校道德理论教育和实践的课时极少。有的学校虽然在部分专业中开设了伦理学课程,但是给学生的课时却很少,或者只有几次讲座,更谈不上伦理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学生学过了,也就丢完了。这种道德理论教育并没有为学生所接受,更谈不上内化了。
除新加坡外,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高校道德教育的做法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对新加坡等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和借鉴,并非要全盘否定我国高校自己的道德教育,而是要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更进一步说,对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还有助于清除国人思想中对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的种种不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实行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资源的大融合,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自尊,孔琳.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74-76.
[2]魏晓文,孙淑秋.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