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风格,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身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去钻研文化知识,攻克难题,并从克服困难,攻克难题中寻找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现在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恐惧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培养、保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需要培养趣味性的教学风格

数学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综合表现出来的教学魅力都是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1.1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能充分体现其教学能力。教师语言风趣、讲解生动,学生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干巴巴的术语使人昏昏欲睡,形象直观的描述则使人感到趣味横生。数学教师的语言应是尽量多地借助教具、图表、仪器等匹配,或借助比喻,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感人的意象。记得我刚走上教学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讲课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很好。据了解,这位数学教师年轻时是位相声爱好者。因此,这位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趣味性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1.2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如神态、手势、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

1.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我们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不感兴趣或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也许是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1.4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提高学生对教师课堂的喜欢程度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喜欢教师的课。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发掘数学兴趣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利用趣味案例

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中,蕴藏着丰富的相关兴趣因素,需要教师的发掘和加工。如“阿基米德为国王识别黄金王冠掺假”(体积的计算)、“月球上能看见长城吗?”(三角函数的应用)等趣题,都有引发兴趣因素。如果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寓理深刻的趣题趣例,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世界名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巳经解决或尚待解决的数学猜想,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诡辩等等,必能妙趣横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比如在讲述排列组合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借用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例子。前几年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某些人不懂数学知识进行骗钱,具体是这样的。用一个口袋装了10颗白球和10颗红球,每次去摸10颗球。如果摸到5颗红球和5颗白球(5-5型),没有奖品也不用付钱;如果摸到6-4型就要付2元钱;摸到3-7型就不用付钱,却能拿到一元钱的奖品;2-8型能拿到2元钱的奖品;1-9型能拿到50元的奖品;0-10型就能拿到1000元的现金。很多人由于“丰厚”获利的刺激,就纷纷上钩,他们失败却不知所以然。我就把这一事例拿到课堂上,学生来劲了,很多学生一开始也认为非常合算,于是我就与学生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20颗球摸10颗球一共有C1020=184756种摸法,摸到5-5型的有C510C510==63504(种),摸到4-6型的有:2C410C610=88200种,摸到3-7型的有:2C310C710=28800(种),摸到2-8型的有:2C210C810=4050(种),摸到1-9型的有:2C110C910=200(种),摸到0-10型的有:2C010C1010=2(种)。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更清楚,我说我们就摸184756次(不计运气)看能得到多少奖金和要付多少钱?要付的钱为:88200×2=176400(元),得到的奖金:28800×1+4050×2+200×5+2×10000=39900(元),也就是说要损失176400-39900=136500(元)。

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可以使学生明白骗局的原因,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排列组合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也非常有用。初步引起学习排列组合的兴趣。

2.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用活”教材

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我认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教师应该善于总结数学技巧传授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比如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导出中,利用等比数列的特点巧妙利用乘q作差法,而这一方法在

数列求和中经常被采用。

例:求和S=a+2a2+3a3+…+nan(n∈N,且a≠10)

解:∵S=a+2a2+3a3+…+nan

∴aS=a2+2a3+3a4+…+(n-1)an+nan+1

∴(1-a)S=a+a2+a3+…+an-nan+1

∵a≠1,∴(1-a)S=a(1-an)/(1-a)-nan+1

∴S=[a-(n+1)an+1+nan+2]/(1-a)2

上题求解中就用到了这一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记住并应用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公式,更应让学生理解导出过程中用到的这一解题技巧。每次在教学公式导出过程中,我经常对用到的解题技巧、逻辑推理过程的步骤都加以特别说明,引导学生逐渐走出只重公式的应用,不重公式导出的误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在以后解题中的技巧。

3、发挥学生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的体验时,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应使学生把学习和进步、成功等愉悦情感建立起联系。

3.1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让学生感受达成目标的乐趣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提问或叫学生上台板演时,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抽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难度大的,则找成绩较好的学生,难度小或没有难度的,则找成绩较差的学生解答。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2结合课堂实际,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

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不少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3鼓励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及时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这种机会很多,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从答题的准确性、计算的快速性、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等都可找出这样的机会。施教者还应注意教师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微笑及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肯定作用,对学生作业本上批上一个“优”、“良”等也是给予学生一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肯定和表扬的作用。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在讲解复杂几何体的时候,就可运用flash课件进行讲解。课件把几何体清楚的呈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以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运用了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一下子就突破了难点,可收到其他无可替代的效果。教师上课时经常使用教学课件,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教学外延。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多媒体软件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为数学教学手段的更新创造了条件,为数学的实验方法更新带来了机遇。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

[2]《我的数学教学激趣法》,陈永红,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年11期

[3]《浅谈开放型数学教学》,李艳波,教学研究,2005年02期

[4]《深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徐维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9期

[5]《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冯文,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