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应用技能历史渊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应用技能历史渊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应用技能历史渊源

【摘要】文章从教育起源的众多理论入手,以历史分期为线索,梳理了从学校的起源直至21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视应用技能培养的人事、思想与制度,分析了应用技能在中国以潜流形式发展的历史传承,探寻了应用技能在中国发展史上由后台走上前台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应用技能;历史渊源;潜流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教育史上始终是一个没有了结的课题,这是因为历史研究必须确定起点和上限,而由于时代久远,教育起源的情形现已难于细考,众多探讨教育这条不息河流源头的途径的理论,都指向教育与生存的关系,无论是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还是需要起源说,都将劳动技能的培养看作是其应有之义。

从学校起源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无论是“庠”、“序”还是“校”,重视技能始终是后世对其阐释的必然选项。对于“庠”,一为“米廪”,即粮仓;一为敬老、养老之所。喻本伐、熊贤君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中认为,以上两义或许相通。“仓库保管员”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由于其见识和经验往往较为丰富,教育新生一代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他们的肩头,技能传授成为应有之义。“序”为学射之所,射乃人类早期的狩猎活动与战争所必不可少,射这门技能的培训,也就在教育中不可或缺。至于“校”,《周礼.夏官》中有:“六厩成校”的说法,联系“校者,教也”的追记,校的早期功能,大概与养战马的军营有关,进而推知,军事知识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大成者孔子有对樊迟问及为圃之事做“焉问稼”之答和“小人哉,樊须也”之评价,但“六艺”教育中的“射”与“御”,仍然彰显应用技能在儒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学派,极其重视科技知识。墨子实学实用的人生态度,就是以科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内容或基石。墨家私学主要传授生产和科学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是农业、手工业知识,军事器械制造、实用知识和技能,自然科学知识等,表现出与生产、科学和社会物质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墨子》一书,除论及哲学方法外,还包容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在天文学方面,论及太空引力、地球运转和时空观。在数学方面,论及几何学之基本定义、有穷与无穷问题。在物力学方面,论及力学、光学、热学、物性学方面的问题。在机械制造方面,墨子曾发明木鸢、车辖、车輗和防御工事及工具。虽然在以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学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进入工业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重视科技的思想一直作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潜流顽强而艰难地延续着。

秦置博士,虽无有应用技能博士的史载,但秦始皇焚书,“所不烧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朝经学当道,五经博士的设立可以佐证,然两汉时煮盐、冶铁、铸钱空前发达,科技发明亦不少。东汉时开办的鸿都门学,“学生皆尺度、词赋及工书鸟篆者”,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日渐式微,专门知识价值观开始确立。从文化的嬗变来看,似乎应该扼腕痛惜,但就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言,却又是值得幸运的事。在教育目标方面,倡导经世致用实用人才的培养思想多为后世所继承。

至唐后期,清谈之风日渐衰微,一批科技性质的私学开始涌现,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收徒传授其精湛医术。除此而外,科技知识还通过家传绵延不绝,成为一种普遍形式。宋辽金元时期,民族之间融合与矛盾并存,科学技术进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制造在理论上的完备,为之做了很好的注解。元代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版图,为中西交流提供了便利。明代郑和下西洋,是历代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历史传承的集中展示,是指南针应用的最重要的一次检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集历代之大成,既总结前人科技成果,又在诸多领域有所创新。

明末王廷相以“重实”为特征的教育思想,批判了理学教育脱离实际,空疏无用的倾向,成为明末清初史学教育思潮的先声。实学思潮在明末清初的勃兴,则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向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更是兴起自然科学研究热潮,其研究成果为启蒙思想家的哲学创造提供了坚实基础。及至近代,以洋务运动为代表,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号角的指引下,重视应用技术的浪潮汹涌向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被作为资本主义“新学”,逐渐地中国在中国传播,为中国走入近代文明推波助澜。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实业教育在制度上被正式确定。及至清末及民国时期出现的各种教育思潮,应用技能始终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并涌现了一大批研究职业教育的教育家,陆费逵第一次对职业教育的概念作了阐述,“职业教育则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职业教育思潮对后来的学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方面保存原有职业教育的培养力量,同时进行调整与整顿。1957年后,尽管对应用技能的重视过了头,职业教育发展过热,但经过整顿,重又于1964年前后呈现出新面貌。“”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则可以看作是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的另类解释。“”结束后,体现应用技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2年职业技术教育司的成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1996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41页)的战略地位,在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2年《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彰显了对应用技能重视的思想从潜流步入主流,中国重视应用技能的传统在走上前台后的历史延续。

中国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首先基于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科技知识的历史沉淀。无论是初始形态的教育还是现代教育,应用技能始终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在不断演绎着适者生存的社会发展原则。虽然职业教育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其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等的社会功能还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职业院校自身还存在着诸如职教经费呈下降趋势、社会歧视严重、双师型教师缺乏、学生家庭负担较重、校企合作不畅和教师评价体系没有职业院校特点等问题。中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只有一如既往地重视应用技术教育,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绵绵不竭的智力资源。惟其如此,中国才可能较快地由世界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大国,并进而成为世界强国,古老文明重焕生机。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发展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学强.明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