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社会教师角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教育观念、办学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高校功能、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持续地对教育产生着空前巨大、深刻的影响,从多方面冲击着整个教育体系。如何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适应时展的需要,是目前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积极探索并勇于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在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方式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信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远距离教学技术把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环境充分敞开——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的分配对于所有受教育者来说趋于均衡,受教育者获得了越来越接近于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此时,在信息社会开放式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育环境的充分敞开,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他如果仅仅充当知识输出者的角色,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限制学生的眼界,妨碍学生运用先进方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因此,教师角色必须作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应该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的“导师”。首先,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探求知识,并通过留下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层次和更高阶段的学习。最后,教师应该能够在学生需要克服较大困难或付出更大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迈上学习的新台阶。
二、在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
时代要求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在此背景下,教育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创造根植于每个人的思维深处,并表现在每个人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态度,进而成为整个民族的基本品质和整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推动力量。由此,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作品、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主体性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三、在职前教育转型为终生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在信息时代,社会不仅对年轻公民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教育要求愈来愈高,而且对职后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接受培养的要求愈来愈严,任何想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人都将落伍。时代要求终身教育。教师的角色必须适应这种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他既应是知识的给予者,更应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素材,方法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使学生成为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够创造性运用学习方法的人。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揭示规律、点拨思路和提示方向,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触类旁通的关键点,具备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所需要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
四、在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由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化为基础的社会,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种类型和多种规格的,因此,它要求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以培养出它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人特点、类型和风格的人才。此时,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已经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对症下药”,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时间,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即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进行“以我为主”的二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