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道德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道德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态道德观

摘要:生态道德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切实抓好生态道德教育的落实,通过普及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观;道德教育

1前言

生态道德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以往,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远离政治、经济生活中心,因而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忽视。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这就把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关系党的大政方针,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自己服务于党的事业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及时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自觉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内容体系。

2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

回顾人与自然的交往,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把自然供奉于自我之上的时期。童年时期的人类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限制,对自己的所处自然环境盲目崇拜。在这一时期,人对自然顶礼膜拜,把自然当作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神灵。第二阶段是人把自我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人类所拥有能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借助于社会和科学的力量,发动了对自然的全面进攻。在过去数十年里,人类肆意从自然界掠夺资料,几乎不受约束地随意改变自然原貌,仅由人工合成的各种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分子就达到数百万种之多。也正是在这一阶段,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行为的全面扩展和深入,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断显现,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地球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对资源毫无节制的掠夺式开发,对自然环境不计后果的破坏,地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成果的同时,却发现已经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发展困境。以我国为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巨大经济成就的取得,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困难。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各类资源的日渐枯竭,土地沙漠化的日趋加剧等等,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人类开始摸索着进入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即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发展时期。

3生态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党政治、经济和文化路线政策最有力的宣传。回顾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她往往把目光集中人本身以及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上,很少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我党自成立后,夺取和建立革命政权,发展经济建设一直是其中心任务。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也不容乐观,但一直居于次要矛盾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服务于现实需要的政治性教育活动,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因此,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忽略。但我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忽视或遗忘,并不能改变人对自然生存环境极度依赖这一客观事实。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和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其生存的二重性,人不仅仅需要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和谐,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尤其当自然环境的恶化影响到我们的生存时,自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就无可避免地凸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上。而是要通过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探索人的思想道德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全面、协调的观念研究经济、环境、生态中人的思想道德情结”。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变化的一种回应,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践行党中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4生态道德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

思想政治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教育对象的环境生态知识,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4.1培养教育对象的生态道德意识

一直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主义占据着指导地位,强调一切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使人凌驾于整个自然之上。而人在对自然的挑战中取得的暂时和表面上胜利,则被当作人的独一无二性及地位高贵的明证。在道德领域,也只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规范,道德义务只是对人而言才应该承担,而整个自然环境,包括在这一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其他物种,根本就不具备与人平等相处的道德主体地位。因此,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除了毫无止境地索取,根本不必恪守任务道德义务。正是在这种自私的,缺乏长远眼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下,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道德观念的束缚,往往从一己之利益出发,为谋求暂时的利益而无所顾忌地破坏自然环境,结果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针对目前占据教育对象头脑,不合时宜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教育对象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教育对象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4.2培养教育对象维护生态环境的自律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科普讲座,组织讨论会,开展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教育对象明白,地球上多样的生命形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地球现有状态既是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也需要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来维系。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保护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具有同等重要意义。要引导教育对象科学地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人的包容。要使教育对象意识到,对地球上飞禽走兽、自然景观的珍视、爱护不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更体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要使教育对象树立起生态道德善恶感、良知感、正义感和义务感,把保护生态环境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3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就必须确立和完善一套教育对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体系。通过科学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教育对象的行为,使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成为教育对象自觉的道德行为。对于教育对象来说,科学的生态道德行为至少包括:绿色消费、尊重其他生命形式的合理权利、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讲求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行为不能以大量消耗自然能源来求得教育对象生活上的舒适,应立足于杜绝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要改变人类中心化的传统观念,同自然友好相处,同其他各种生命形态友好相处,要在思想和行为上体现出对其他生命形式应有的尊重。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负责,要积极参与美化自然的活动,促进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借助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科学的生态道德规范,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识。

参考文献

[1]付文杰,等.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5,(12):95-98.

[2]贾义保.论生态道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