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和生命意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和生命意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和生命意识

摘要:生命意识是对生命体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以及具有的生命情感与意志,人类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各种思想中汲取生命文化精华,建构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养、生命情感与意志教育,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生命意识,生命价值,教育

1生命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已清楚地表明,意识是随着生命的进化特别是生命有机体在寻求解决它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出来的。

生命意识是人对生命的认识、体验、意志,即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统一。人总是要认识到某种对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时才有意识,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人具有对某一生命对象的意识,总是将这一生命对象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对象的意义。

生命认识虽然占核心地位,但生命情感与生命意识有着紧密联系。因为生命认识的主体是人,产生生命意识的主体也是人。它不仅对生命对象感知着,而且也在体验着。因此,生命意识具有主观性(这也是意识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属于特定的个体——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认识而产生情感,生命意识不仅是一种生命认识,同时也存在生命情感。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沉醉),以及对他者生命及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

生命意识包含认识的因素和情感的因素,同时又与人的行为联系着,人的行为是由各种不同的动机决定的,这些动机是为了保证各种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当人们意识到某种需要或愿望时,就会自觉地、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生命意志即是在这种活动中产生的,动机是意志行为的内部原因与动力,决定着一个人行为的性质与动力,并且与一个人的知识、伦理价值观有关。在这种相互的各种关系的交往中,既产生了情感,又形成了意志,即形成了有意识的生命。

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统一。生命意志以生命认识为前提,随着对生命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人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特点和意义时,才能自觉确定自己的行为。生命意志又与生命情感密切联系,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以成为生命意志的内在动力,如自愿的环保工作者;反之,成为一种意志行为的阻力,如对自身生命的否定——自杀。

生存危机的普遍存在,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对生命意义的不解与追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逃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选择自杀,或残害他人等现象的屡屡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消解人们的生存压力和生存危机感,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信心;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其生命有所皈依;教会人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等等,都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命价值

生命是世界存在的基本元素。从古至今,生命始终是人类永远关注的问题。中国哲学中,儒家学说注重人的生命,极力推崇人的社会性,鼓励个体不断的追求永恒的生命,提倡以“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生命的价值;道家推崇生命的自然本性,“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庄子﹒齐物论》);佛教一向主张众生平等,以一种极端的形式,严格的克己与压抑来维护任何生命。

西方以“人”为中心,张扬人性的生命哲学中,尼采以“酒神精神”与“强力意志”充分肯定生命的现实存在,以生命向上帝宣战,呼唤生命回归自然,而非上帝的超自然;泰勒斯将生命同自动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灵活性联系起来,认为可从四性上提高生命的质量,提高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教育学角度对生命问题研究,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以及心理的健康,通过教育使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不断自我完善。在教育者看来,应以素质教育、个性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教育甚至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的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显而易见,对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3生命意识教育

3.1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

生命意识教育旨在从引导与整合人类内部的精神力量,形成完整和谐、能应付危机的人格结构。生命价值伦理观是深入到人格结构中的潜在力量,是生命与文化的一个支点。论理价值观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物质不断进步,与物质相应的精神却未见同步发展,物质丰足未让现代人精神获得满足,反之更显空虚与孤立无援,而加剧了伦理价值观的混乱。物质与精神的失衡带来的伦理价值观混乱是文化与生命失衡的一个具体表现。生命伦理观的建构首先应规范现有的伦理价值观,建立与现代文化相应的伦理价值观。

(1)构建伦理价值观。由于文化的全球化,各种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如重整体轻自我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崇尚个人与自我是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取向。两种伦理价值观的冲突是中国人精神危机的重要方面。现代人的精神支柱的崩溃来自伦理价值观的混乱,人们在自我实现与巨大生存压力下应该建立符合自己文化特点的伦理价值观,构建伦理价值观,是形成有序发展的关键。

(2)充分认识人格结构和人格的个体差异,肯定人格的决定作用。人格结构的中心概念是伦理价值观,对人的意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人格的潜在力量可以在许多实际领域起决定作用,如战争、掠夺、毁灭等。深度心理学率先对人格产生注意,并对人格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到人格强大、不可抗拒的潜在力量,但将人格结构中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忽略了。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个体可能存在很不一样的意识层面。因此,应该根据意识的不同发展程度确定相应的责任,建立相应的价值伦理观。

3.2生命认识、情感与意志教育

(1)客观公正的认识生命。首先,它表现为生存教育。生存是生命的底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问题。如何保存、保护生命成了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在保护自身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其次,生命价值教育。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动物的直接性和重复性生命存在,而是一种历史性和有意义的生命存在,是在发展中得到展示与实现的生命存在。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声明,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在此,死亡教育。死亡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有限与唯一,揭示了时间与生命的宝贵,使人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生命认识教育中应以超前眼光统领认识。

(2)正确对待各种生命情感。据前文所说,生命情感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积极的生命情感能引发人振奋、乐观、积极向上、豁达宽容、奉献、富于爱心等美好品质。相反,消极的生命情感则会使人变得沉闷、丧失意志、孤僻、极端、自私冷漠。生命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能够转化情感阴影,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

(3)形成坚强的生命意志。人类的坚强意志一直是伴随着苦难,当生命与文化失调时,人类有坚强的意志能应付解决危机;反之,面对冲突与危机时表现的听天由命则是人类最大的危机——“哀莫大于心死”,生命意志是生命的支柱。在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毅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刘铁方.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65.

[2]刘永富.作为生命哲学的泰勒斯哲学的当代思潮[J].武陵学刊(社科版).1998,(4):21.

[3]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J].班主任之友,2000,(7):5.

[4]邵龙宝.中西方伦理价值观之比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