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用预设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用预设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用预设作用

论文关键词:语用学语义预设语用预设

论文摘要: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双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话语交流。本文从语用学里的语用预设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其特点探讨了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一、引言

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心理反应等众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双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话语交流。本文从语用学里的语用预设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其特点来探讨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二、语用预设

预设(或称前提)一般分为语义预设(Semantic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presupposition)两种。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绝大部分是由语言本身所引起的。如John’sbrotherisill.无论这话真实与否,前提“Johnhasabrother”一直存在,此预设由属格“’s”而来。可见语义预设是语句命题本身所拥有的一种意义,是静态的、抽象的。但在具体的话语交际中,语句总是与具体使用相联系,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预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预设的语用研究。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语用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语用预设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何兆熊,2000:281):(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2)语用预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预设了那些能使此言语行为恰当实施的必要条件。(3)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语用预设还表现在说话人会预设他认为对方也拥有的知识。语用预设的这种“共知性”(mutualknowledge)是交际得以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一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话语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用预设绝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引起的,跟语境密切相关,与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交际双方的关系密不可分。总体而言,语用预设有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appropriateness)和共知性(mutualknowledge)。具体而言,还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话语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它在话语交际中能起到怎样具体的作用呢,下文将作详细探讨。

三、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

1.改变、否定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不仅比语义预设更灵活,而且能进一步改变甚至否定语义预设。如:

(1)Policeman:Wheredidyouputthemotorbike?

Suspect:Ididnotstealanymotorbikeatall.

警察的问话里有一个语义预设“Yougotthemotorbike.”(你手头有这辆车),在审讯语境下,这无疑意味着嫌疑人“偷”了这辆车,这是警察故意设置的语用预设,目的是诱使嫌疑人承认并说出其所在,只是对方察觉到了这一用心,直截了当地推翻了这一语用预设——“我根本就没偷过车”。既然没偷,当然不知其所在了。因此,语用预设在特定的场合中可改变语义预设所含的意思。

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图(何自然,1998),说话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巧妙地预设不利于对方的事态,再加上预设的隐蔽性,听话人不易识别说话人的别有用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设好的圈套。听话人要识破对方的意图,则要透过其语义层面的普通预设来把握其真正的语用预设。语境中的语言因素和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都可导致语义预设的改变或否定。预设对语境因素的这种敏感性表明了其语用性质(何兆熊,2000:297),因此很难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语义关系来研究,必然要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

2.消除语句歧义。

许多语句从单纯的语义学角度看往往不止一种解释,存在语义歧义,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交际双方拥有共同的相关背景知识,往往不需要额外的解释就能使意思唯一确定,说话人对共享的语境知识的预设简化了交际言语,而交际对方完全能理解说话人的“不言而喻”。如:

(2)Thetallmanandthewomanleft.

从语义角度看,这是一个歧义句,tall只修饰man呢还是修饰两者man和woman?事实上双方都明白当时在场的只有man是高个子,因此不可能产生理解上的歧义,也就不需要刻意的解释和说明了。可见,正因为说话人预设了这一相关背景知识,他才如此“模糊”、“简略”地说且确信对方不会产生歧义理解。因此,语用预设可解释语句歧义是如何消失的。

3.提供话语连贯的纽带。

许多语句从语义角度来看是互不关联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频频出现,且交际双方都能顺利进行交流,这是因为双方都拥有对此话语合适性条件的语用预设,正是这些预设为看似互不相干的语句提供了联系纽带。如:

(3)John:What’sthetime?

Mary:Thepostmanjustarrived.

表面看,Mary的回答与John的发问风马牛不相及,但John却得到了答案:邮递员每天10点来学校取邮件,因此大概是10钟左右。此例中,Mary预设了相关背景知识,并认为John也拥有此知识并能据此作出相应的推理而得到答案。因此对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的预设保证了话语“意义”上的连贯,使交际顺利完成。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基于相同或相似的认识环境,包括语境知识、背景知识和常规关系等,在交流时会寻找最佳关联点。为了寻找这个最佳关联点,说话人会对听话人的认识状态作一番充分的估计,并根据所做估计对可以进入话语信息流的事实或事态作恰当判断和选择,断定哪些是对方熟悉的、已知的背景信息,哪些是有待对方了解的断言信息。对已知背景信息作为预设,大大精简了话语,又保证了最佳关联性,确保了交流顺利进行。因此恰当预设不仅可以解释话语表面的语义歧义为何在实际交流中不会引起歧义,还解释了表面上互不相干的话语为何是内在连贯的。

4.产生幽默等特殊效果。

如上所述,语用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说话人会根据不同交际语境进行合理预设,并认为对方能理解、顺应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合作效果。可有时候,交际对方明明懂得说话人的预设,却故意曲解或置之不理,由此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如幽默。

(4)Girl:Ifwebecomeengaged,willyougivemearing?

Boy:Sure.What’syourphonenumber?

上例中,女孩钟情于男孩,希望男孩送她一枚订婚戒指(ring)。女孩的这点预设任何人都能懂,男孩自然明白女孩的心思。可是他却对其故意曲解,把ring当作电话,把女孩的预设扔在了一边,言外之意他根本就不想谈论此话题或者甚至对对方不感兴趣。

也有的时候,说话人对对方的共享知识作了错误的估计,致使听话人作出错误的预设推理,从而制造出幽默效果,如:

(5)Mother:pleasegotothestoreandbuymesometomatopaste.

Son:Why,arethetomatoesbroken?

母亲的意思是让儿子买番茄酱,儿子却把“paste”理解成了浆糊。母亲高估了儿子的理解能力,使得儿子错误地认为是番茄破了需要浆糊,儿子推理的预设与母亲的预设完全对不上,幽默效果因此产生。因此,有时候说话人自认为作出了合理的语用预设,偏偏听话人不理解或故意曲解,有意无意地改变了说话人的预设,与说话人的预设“牛头不对马嘴”,语言就变得滑稽可笑,幽默就产生了。

四、结语

话语交际受众多因素制约,从语用预设的角度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总的说来,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起到制约和引导作用,是话语理解的先决条件和推导会话含义的基本依据,巧妙运用语用预设能起到幽默等特殊的效果。鉴于预设本身的复杂性,笔者主张预设研究应是多角度、多学科的全面综合研究,期待与广大同仁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