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价值取向教育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价值取向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传统的主导价值观教育注重价值的客观性和共性,忽视价值的特殊性和多变性,而价值澄清理论只片面强调价值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否定了价值的客观性和共性。应将传统的主导价值观教育同价值澄清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从容应对价值冲突和混乱。

[关键词]主导价值观;价值澄清;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排斥和融合,呈现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中,人们确实很难找到大家普遍认同的价值信念。同时社会各种文化及传媒给人们带来选择不同价值观念的机会。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尤其是许多新的媒介进入大学生的生活领域,为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使他们眼花缭乱,更使他们陷入混乱,无法得到清晰的价值观和合适的生活方式。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澄清。是一如既往地将传统的以规劝和灌输为主的主导价值观教育进行到底呢,还是奉行价值观上的极端相对主义,反对在社会中倡导某种价值观,还是基于主导价值观进行价值澄清?笔者试图就大学生价值澄清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当前主导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作为意识范畴的价值观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反映和体现这一根本特征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在追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使人民群众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促进、协同共进。因而,目前我国的主导价值观教育本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立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上,倡导“贡献第一”条件下的自我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因此,集体主义应该作为处理我国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任何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定,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1]从事价值观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必须大力倡导和始终坚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的主导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党和国家所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原则。价值的基础是利益,价值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益关系。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利益关系是社会的主要利益关系,因而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主要方面。集体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集体利益主导下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这是我们在现实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下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利益关系时,既合情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法论原则。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为适应这种需要,较注重价值的客观性和共性。在教学性质上,它是一种强制的、封闭的教育;在教学目的上,它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最终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在教学内容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是大多数人认可的重社会价值轻自我价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灌输、说服、训诫、奖惩以及树立榜样等。这种价值观教育过分注重价值的客观性和共性,忽视价值的特殊性和多变性。一方面,它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它更多地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这种在价值观教育上的强制与服从,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学生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价值观。

在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高校价值观教育出现令人担忧的状况,并面临无法回避的种种矛盾: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上存在的其他价值观的矛盾;一元化的价值教育方式、方法与学生多样化的价值信息接收渠道之间的矛盾;教师的价值观与学生价值观的冲突;脱离主流的家庭价值教育与学校主流价值教育之间的冲突。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在方法上必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澄清。

二、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局限

价值澄清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种理论是以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为首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1966年他与哈明和S·B西蒙合著的《价值与教学》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表述。价值澄清理论旨在人的价值混乱时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它认为价值观不是靠教导获得的,而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出来的。价值来自个人经验,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价值,经验的变化导致价值的变化,据此,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个人的,故而价值观是不能也不应该被传授和灌输给某个人的。同时,该理论把主体的活动和经验作为确立价值的标准,并进一步把价值的标准归于它对主体的目的、主体的物质和精神的愿望的满足性。拉斯认为,尽管价值观是不能教的,但是,基于一种“人性”的概念,有理智的人类应该而且有能力学会运用“评价过程”和“价值澄清方法”,去实现和选择最适合个人的价值和生活方式。

价值澄清理论从其理论前提出发,要求教师通过运用经过特别设计的方法和练习帮助学生从事评价过程,从而获得作出价值判断和决策的合乎理性的方法与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价值澄清法”。价值澄清运用必须注意以生活为中心,“价值澄清法的主要任务不是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与行为。”[2]应把注意力放在解决有关生活问题上,注意让学生接受实然状况,在接受自己中与他人真诚相处,并进一步反省,进行价值观思维,做出明智的选择。此外,还要按选择、珍视、行为3个阶段,7个步骤(即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地选择、珍惜爱护自己的选择、确认自己的选择、依据选择行动、反复地行动)来进行操作。

价值澄清方法的实施有其明显优越之处:有助于化解学生价值判断中的冲突。因为价值澄清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唤醒、生发和不断提升学生心中的向善性,便学生成为价值教育的主体。在澄清过程中,通过学生个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评价和行动,认清自己的价值意识,并有效地和他人比较,从而产生自我调节作用,允许学生怀疑、提问、思考,促使他们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价值澄清的局限也很明显,一是把相对主义价值观作为方法论体系的基础,把个体经验作为确定价值观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自身的社会行为,否定社会的客观价值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成员独行其是。二是忽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训练,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它只教育学生“学会选择”,而不告诉学生以什么立场去选择。因此,价值澄清理论的实质就是价值中立化,在价值观上奉行极端相对主义,反对在社会中倡导某种价值观,主张价值多元化。

三、基于主导价值观的价值澄清的思考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导价值观教育

在文化多元冲突的全球化背景下,价值愈是多样化愈会发生冲突,这就需要有较强的价值鉴别与选择的能力,而人们也愈需要根据某种标准作出选择和取舍。在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的今天,要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唯物史观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相统一的根本标准,它体现了我国人民和社会的最大利益和最大需要,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价值评价标准上的唯一正确导向。

在主导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上,要树立阵地意识、出击意识,牢牢把握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权。面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态势和资本主义“分化”、“西化”的图谋,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地用科学的价值观去抢占思想文化教育的阵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也要改进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当前,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传媒技术,同时又发挥好文化场馆与设施及其他传统教育手段的作用,实行多元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作机制,形成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深远的思想政治

教育合力。

2.运用价值澄清方法使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机结合

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势必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并打破了他们受教育的价值体系,使他们的价值观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形成了矛盾、多样、不稳定等特点。此外,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陷,加之大学生个人成长经历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众多大学生无法将社会规范及其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实践,使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总是保留着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使大学生感到这二者是矛盾的。怎样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动态发展中寻找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点?笔者认为,只有运用价值澄清方法,才能使二者真正统一起来。因为真正的价值澄清教育是存在于具有冲突的情境中,它是价值引导和个体自主选择建构的统一。因此,高校价值观教育应采取“澄清”姿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遵循个人取向和集体取向统一、一元性和多元性统一的原则,在师生互动情境中相互澄清,尤其要通过民主开放的澄清氛围,让学生学会判断,使其在比较辨别中提高鉴别能力和应变能力。

价值澄清理论在强调澄清过程时,更重视澄清的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教师基本上被置于中立的地位,让学生暴露价值观问题,学生在选择认知、情绪评价和行动中处于一种体悟状态,在民主公正的氛围中接受和评判价值信息,逐渐构造自己的价值观。澄清策略主要有:澄清反应法、对话策略、讨论策略,从形式上看有全体学生、小组、个人形式的运用;从名称上看有填写价值单、价值观投票、价值观等级、价值观地理、后果搜寻等。其中,运用价值澄清反应法最有可能反映价值问题,即与个人态度、情感、抱负、兴趣、行动有关的价值指针(ValueIndicators)[3]。价值澄清反应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在交谈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应机械地运用[4]。在价值澄清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着眼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锻炼自辨美丑善恶,自主正确选择价值和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潜涛.价值观多样化势态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J].道德与文明,1999,(4):21.

[2]Raths,L·Harmin,M·simonS.ValuesAndTeaching(SecondEdition)[M].Columbus,Ohio:Merrill,1978:12.

[3]魏贤超.现代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169.

[4]RichardHHersh.ModelsofMoralEducation[J].AnAppraisal,LongmanInc.,NewYork,19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