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就业状况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就业状况管理

[摘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状况受到各自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发生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率虽然有所提高但面临的竞争依然激烈。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如下特点:学生在学期间作好充分就业准备;学生追求职业的稳定性,但开始逐渐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思维定势;学校、政府和民间通力协作,促进就业;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身背景影响大学生就业。西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在借鉴的时候应注意其普遍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状况与特点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employmentconditionofgraduates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isnotstablebecauseoftheirdomesticeconomy.Itfacesfiercecompetitionalthoughtheemploymentrateofthegraduateshasincreased.Someemploymentfeaturesofthegraduateshaveappeared:thegraduatesmakegoodpreparationsfortheiremploymentwhileinschool;theypursuitthevocationalstabilityandbegintobreakthetraditionalviewsofemploymentandthefixedpatternofthinking;thegovernment,universityandnon-governmentcooperatetopromotegraduates''''employment;thefamilybackgroundofdisadvantagedgroundaffectsgraduates''''employment.Astheirbackgroundofsocialeconomy,historyandcultureisdifferentfromourcountry,we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universalityandparticularitywhiledrawinglessensfromtheirexperiences.

Keywords:developedcountry;theemploymentofgraduate;conditionandfeature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好转,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因此,大学生就业也出现了新的状况与特点。

一、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就业竞争依然激烈

近年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总体失业率回落,但问题明显。近两年来,美国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2005年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明显好转,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持续逐步增加。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6年1月,全美失业率为47%,而预期比例为49%,是2001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2005年1月以来,美国经济每月产生大约174万个工作机会。2006年2月,建筑行业产生了46万个工作机会,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其次是教育行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分别增加了309万和26万个就业机会。制造业新增7000个,石油行业新增6000个。调查显示,由于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煤炭开采业就业前景在25年以来首次最为看好。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统计中心(IES)提供的最新数据,2004年,20岁至25岁的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为786%,25岁以上本科生就业率为758%[1]。

但是在经济发展和就业率提高的同时,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比较明显的“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现象,即当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劳动力不断增多高等教育劳动力供给增加后,不能完全被劳动力市场吸纳,中等、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开始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受教育劳动力面临着知识失业,或者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很多毕业生被迫接受比自己教育水平低的工作。这些现象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经估算,西方国家过度教育平均发生率为27%,教育不足平均发生率为13%。美国过度教育发生率最高,为35%。女性比男性较容易发生过度教育,男性比女性较容易发生教育不足。1960年至1995年的新西兰、1985年至1990年的西班牙和1982年至1992年的葡萄牙三国过度教育发生率有增长趋势,教育不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三国教育规模扩展超过了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需求。在过度教育的促使下,高学历在就业中占有利地位,总的来看,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远小于本科生,失业比率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就业竞争中越有优势[2]。

这种过度教育的现象使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竞争依然激烈。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趋势是,总体失业率近一两年有所回落,但实际就业比以前难度更大,就业竞争加剧。英国高等教育职业服务中心(HECSU)近期和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部分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系列研究项目,对英国28个地区的全日制学习和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毕业6个月后和约4年后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进行了调查。多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但毕业生就业率依然高于全国就业率平均值。随着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或接受更多教育培训,失业率将会下降。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现有的两批针对大学生毕业初期6个月的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是,2004年大学毕业生只有28%在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了工作,12%在一年内找到了工作,54%要花一年时间才能找到工作[3]。

二、学生在学期间作好充分就业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2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相关经验是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在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能相对不足。英国有关部门对于毕业生离开校门时是否拥有就业技能的调查发现,毕业生和雇主间有较大分歧。54%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具备了相关的就业技能,但只有37%的雇主认同。同时,只有13%的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培训。毕业生不得不以短期工作和参加实习的方式获得有关技能。因此,为未来职业早作充分准备,已成为近年欧美大学毕业生最鲜明的特征。

近年来,早稻田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这与学校主动创设的就业准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早稻田大学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挑选自己最崇敬、最向往的博学多才的教师。早稻田大学拥有2000多个校园俱乐部,包括学术、艺术、体育等各方面。在国际学院,学校正式确认的俱乐部和社团超过700个,而理工学院有720个[4]。学校派专门老师对俱乐部进行指导和管理。第二,参与社区活动。早期的早稻田大学是没有围墙的,人们常来学校参观,甚至借用学校的场地开会。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也经常参加周边地区的活动。例如,东京从1996年开始收费处理垃圾,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也和周围商店街道的人一起开展环保活动,并以此为乐。第三,使学生得到充足的实习机会。在大学里,许多学院都为学生提供学术方面的实习安排和义务活动。他们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实习计划,提供实习机会。例如,国际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场所不只是日本的商业机构,而且包括国外贸易机构以及国际贸易组织的海外机构。这些实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也为适应社会提供机会。

美国也注重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当代许多著名高科技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的成果。

三、学生追求职业的稳定性,但开始逐渐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思维定势

由于近年来欧美等国经济一直摇摆不定,失业率居高不下,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于是,大学生择业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追求职业稳定性的“新实用主义"。大学生择业的新特点是不拘泥于第一份工作,而是将眼光放长远,往往选择去知名度高的大公司以积累经验。在英国,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待遇优厚而稳定的工作是其梦想。受目前就业环境和社会风气影响,毕业生在第一个岗位上工作得不会太长。他们往往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跳板和暂时的过渡,而期待着寻找更为稳定的工作。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对大学生毕业初期6个月的调查数据显示,29%的雇主和20%的毕业生认为,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会持续1年至2年;30%的毕业生不知道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会持续多久,只有9%的毕业生和5%的雇主认为会在5年以上。最近,由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所做的调查显示,工作稳定性已经成为学生选择雇主的第二重要原因,而两年前只排名第八[3]。

近年就业竞争的压力也促使毕业生在职业的选择上逐渐突破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做法,大学生就业呈现出新的情况。其一是工作与专业不对口。调查显示,很多人发现自己学无所用。比如,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电话中心做接线员;历史专业毕业生在做私人秘书。即使这样的职位,也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争取得到。一些毕业生在寻求超市上货员、餐馆侍者和秘书之类的职位,而这些工作在以往是没有学位的人才做的。其二,到国外留学和就业。在美国,一些高技术产业向国外转移,许多学生感到在国内就业难度加大,需要到国外就业或留学。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2005年年度报告《打开国门》公布的数据,2003学年至2004学年,美国大学生到国外学习的人数约1913万人,比上学年增加了81%。

英国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将就业类别大致分为五类:(1)传统大学生职业,指适合大学毕业生或学位获得者的成熟职业,如律师、科研人员、建筑师、医师等,该类职位从业人员要求必须是某个领域的专家;(2)现代大学生职业,指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出现的新兴职业,如软件设计师、社会工作者等。这类工种也要求从业人员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并且要有较强的交际和协调能力;(3)新型大学生职业,指随着就业市场的扩大而出现的反映科技、组织结构等最新变化的职业,从业人员入职的基本条件是要大学毕业。如营销经理、环境卫生官员、新闻官员、管理会计师、物理理疗师及各类工程师。这类职位要求从业人员有“复合技能",包括强烈的责任感、有效的交际能力以及获得并使用专业信息的能力;(4)接近大学生职业,如护士、批发商、电工师、图文设计师等。这类职业一般不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大学资格,但要求他们管理和专业技能兼有,能力与“全能"者不相上下;(5)非大学生层次职业,不属于以上四类的职业都纳入此类。从业人员不必具有大学毕业资格。但调查发现,此类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并且学位的确起了很大作用。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对1999届毕业生毕业四年后调查结果发现,近一半的英国大学生初次就业从事的是“非大学生层次工作",4年后15%仍从事此类工作。此外,男生和技术学位类专业如医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和教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就有可能获得适合或接近大学生层次的工作,而女生和人文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更有可能从非大学生层次工作开始。但调查显示,毕业后两年,所有获得专业学位的毕业生从事非大学生层次工作的比例大幅下降,因此非大学生层次工作就成为毕业生入行的“门槛"。

四、社会弱势群体出身背景影响大学生就业

有着弱势背景的毕业生职业期望相对较低,缺乏信心,不能充分发挥社交网络来获得与学位相称的工作。在英国,苏格兰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毕业一年后能获得适合大学生层次工作职位的比例只有40%。2003年男生失业率为22%,女生失业率还高出4个百分点。毕业后从事全职工作的男生年均收入为264万英镑,而女生仅为225万英镑[3]。在薪水最高的职位中,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而且男生更容易获得适合大学生工作的职位。普通院校尤其是三流院校或工艺学校毕业生感觉仅仅因为自己不是出自名校而受到了区别对待。身患残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就更困难了。

美国国家教育数据统计中心最新调查显示,2004年,20岁至25岁大学本科男生就业率为80%,女生就业率为777%。25岁以上本科男生就业率为806%,女生就业率为709%。美国女大学生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尽管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于以往,而且可以进入较高的层次,但大部分女生就业仍局限在一些传统行业。据美联社报道,接受大学教育的很多美国女性从事教师和护理工作。

另外,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的国际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英国高等教育就业服务中心(HECSU)针对国际学生的调查显示,在2003学年至2004学年,英国高等学校和机构有国际学生30万名,占英国高校学生的13%。国际学生的持续增长赋予英国职业咨询服务(CareerAdvisoryService)新的责任和职能,英国63%的职业咨询人员1/4的时间是在为国际学生服务的[3]。

但国际学生特别是非欧美族裔的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其一是信息不够充分和准确,国际学生对在英国就业过于乐观,期望值过高。各国国内的一些招生机构在招生时或入学前,可能向学生夸大了在英国兼职和实习就业等工作机会,误导了学生。比如,参与调查的国际学生35%表示毕业后想留在英国工作,其中1/2想工作两年或更长时间,然而这对很多国际学生来说难以实现。其二,国际学生因为语言和缺乏工作经验而处于劣势,而且在找工作时还会遇到种族等因素的困扰。调查显示,这种文化冲击现象在来自亚洲和美洲的特定学生人群中反映强烈,但来自欧洲、非洲和中东国家的国际学生面临的这种冲突要少得多。

另外,国际学生在学期间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国际学生很可能为在英国所能找到的兼职工作种类灰心失望,因为这些工作与专业关系不大,收入也很低。这种现实令很多国际学生认为,英国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联系并不紧密。当然,根据法律,国际学生可以在专业对口、能获得宝贵经验的实习单位全职实习一年,但实习机会常常来自学术研究机构,或者是三明治式(三年学习一年实习工作)教育模式,所以这样的实习机会在英国很少。

五、学校、政府和民间通力协作,促进学生就业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的责任并不仅仅限定于学校,政府、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欧美等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特点是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渠道多样。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协同敦迪大学就公共部门和专业机构如何维持就业率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发展基金,使雇主能够与职业介绍中心和大学合作创造灵活的大学毕业生入职途径,包括快餐式培训和提供兼职工作等方式。

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依照市场规律运行,已经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美国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很多,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为毕业生服务。美国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提供就业信息,每年还要举办就业洽谈会: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率通常高于其他渠道。美国70%的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导师、就业机构推荐就业的。早稻田大学认为,学生的就业问题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适应科技、社会飞速变化的能力可能更为重要。学校在毕业生工作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学校专门建立了就职支援中心,针对学生开办“就职课",为学生提供企业资讯,向企业介绍毕业生,并开设一些企业的介绍会。所有的学生都来就职支援中心上课。就职支援中心的负责人认为,光有早稻田大学这块牌子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把有关就职课改革这方面的要求提交给学校教育部门,以便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地考虑提高学生的实战力。

美国政府在就业中起着法律保障和信息引导作用。美国劳工部和教育部主要负责开发就业渠道、调查和制定宏观政策、信息统计分析和等。各州政府设有发展局,负责推进就业工作,经费由联邦政府核拨。美国大量中介机构在学生和用人单位、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从事与就业相关的业务。政府给予它们与州发展局同等的政策。另外,美国等国家通过高等教育评估体制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通过大学排名激励大学提高就业率。

每年,美国有关机构都要按国立和私立两种类型对美国大专院校进行评估,以此得出当年的大学排行榜。排行评比中的6大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率,包括毕业3个月后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的工资收入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公布的大学排行榜,其评估指标包括总体质量评估、教学和科研评估以及毕业生的成功情况评估[5]。

六、结语

通过对近年西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后,大学生就业成为大学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成功的经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可以为我们借鉴。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利因素,我们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时候应该加以注意:其一,西方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相对较少,而经济持续发展又对劳动力有比较大的需求,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机会。其次,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促使全社会能比较理智地对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物质和心理保证。其三,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均衡,地域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职业的歧视现象相对较弱。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各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政府、民间、企业、社会和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教学和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自身的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变化等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同时是政府、家庭的问题。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责任不仅应该由大学来承担,政府、企业、民间以及大学生自己都应从各自的途径出发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于大学自身来说,西方各国和大学尽可能按照社会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为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校期间为学生作好比较充分的就业准备。民间组织如企业雇主协会、新闻媒体参与对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估,并把大学就业率作为评价大学排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大学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该积极主动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的专业和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改革应该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美国失业率已降到2001年来最低[EB/OL].

[2]何光海.信息引导美国大学生就业[EB/OL].

[3]刘敏.英国大学生就业需要职业“跳板”[N].中国教育报,2006-04-21(06).

[4]田秀君.光有“早稻田大学”这块牌子是不够的[N].中国教育报,2006-04-21(06).

[5]U.S.News&WorldReport.America''''sBestColleges[Z].2006Edition.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