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课堂互动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课堂互动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课堂互动管理

[摘要]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37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不同类型课程中大学生课堂互动的状况及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加强大学生课堂互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类型;课堂互动

Abstract:Basedonthequestionnaireof370studentsi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emakeanon-the-spotinvestigationinthestateoftheinteractionofstudentsinclassindifferenttypesofcourses.Andthenweoffersomeimprovingsuggestionsontheinteractionofstudentsinclass.

Keywords:collegestudent;thetypeofcourse;theinteractioninclass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目前我国现存的教学体系中,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条件日益缺失。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传授知识,而学生机械接受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高校的课堂中是否存在呢?对此,笔者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37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展开了对现代高校大学生课堂互动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

一、课堂互动的界定

“互动”作为一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继齐美尔之后,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米德为代表,结合进化论与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齐美尔的互动,提出了个体通过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的理论,后人称之为“符号互动论”。乔治·米德认为“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人类的社会互动就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动过程[1]。

我国社会学者郑杭生认为,所谓社会互动,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社会交往活动[2]。

对以上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互动的概念,而且我们可以看出“互动”在形式上表现为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他们发生着关系——不论是行为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们之间就发生了互动。因此,笔者认为互动是一种人际间交流的相互作用,其作用结果对互动双方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堂互动的概念基本上与互动的概念一致。所以笔者认同,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构成教学活动的人之间通过信息传输而形成的具有稳定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动[3]。

二、课堂互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学生为调查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首先以院系为单位抽样;然后在抽中的院系中,以班级为抽样单位;最后,在抽中的班级中抽取学生。问卷调查采用自填方式收集。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0份,根据问卷质量剔出了30份废卷,有效回收率为8220%。

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编码,输入FOXPRO6.0数据库,然后导入SPSS11.5上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类型主要是单变量的描述分析和多变量的回归分析。

“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基本课程。笔者考虑到课堂互动的情况有可能受到不同类型课程的影响,选取“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课堂,并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考察课堂互动的基本情况。问卷设计了五个问题:你觉得课堂互动是否需要;你觉得课堂互动的机会多吗;你觉得课堂互动是否满意;你在课堂互动中参与的频度如何;你在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程度如何。这些问题描述了大学生在“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中课堂互动的基本情况。

1不同类型课程课堂互动的需要程度

从表2的结果我们直观地看出,大学生在“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中,表现出“非常需要”的大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5.95%、50.00%、28.65%,而表现出“比较需要”的大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9.72%、36.49%、37.57%,“很不需要”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8.11%、0.54%、1.35%。

以上数据说明,无论是“两课”课堂,还是英语课课堂和专业课课堂,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现出对课堂互动的需要。大学生对英语课的课堂互动的需要远远高于对“两课”和专业课的课堂互动需要。现有研究也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中心式”,学生仅仅是教师备课时想象的对象,其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论断“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的课堂互动的需要程度是否能推论总体,笔者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单均值t检验。由于总体均值是未知的,本研究试以各项变量得分的理想最大值和理想最小值的均值作为总体均值,参与单均值假设检验。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英语课的课堂互动的需要程度明显高于“两课”和专业课。换句话说,目前大学生对英语课课堂互动的需要程度最为迫切,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应该更加重视英语课堂互动,并鼓励教师为英语课堂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不同类型课程课堂互动机会的多少程度

表2的结果显示,在“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中,大学生认为课堂互动“机会很少”的比率分别为21.35%、9.73%和9.46%;认为课堂互动“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32.16%、24.86%和23.51%。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两课”课堂,还是在专业课和英语课课堂,大学生普遍认为课堂互动的机会比较少。为了进一步论断“两课”课堂、英语课的课堂互动和专业课课堂互动的机会多少是否能推论总体,笔者同样对不同课程的课堂互动机会做了单均值t检验。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两课”课堂,还是英语课堂和专业课课堂,他们课程互动的机会都通过了检验,这说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两课”课堂、英语课堂和专业课课堂互动的机会都很少。

3不同类型课程课堂互动的满意程度

从表2的结果看出,在“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中,对课堂互动“很不满意”的大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8.65%、7.84%和5.14%;对课堂互动“不太满意”的大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32.97%、29.46%和21.62%;对课堂互动“非常满意”的大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9%、0.81%和1.08%。这些数据说明,无论是“两课”还是英语或者专业课,课堂互动的满意度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对英语课课堂互动满意度最差。为了进一步论断课程的课堂互动的满意度是否能推论总体,笔者也对不同课程的课堂互动满意度做了单均值t检验。表3结果显示,这一结论可以推论总体。这意味着,大学生普遍对课堂互动不满意。以往的研究也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动地位,将受教育者的内化过程视为单一接收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主人地位的现象。

4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频度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中,选“经常参与”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6.22%、10.81%和8.92%;选“有时参与”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21.08%、39.19%和38.65%;选“偶尔参与”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45.68%、43.24%和42.16%。从这些数据可以得知,大学生参与英语课课堂互动频度好于“两课”和专业课。笔者通过对不同课程的课堂互动参与频度做了单均值t检验。从表3的结果看出,无论是“两课”,还是英语课和专业课,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频度都不容乐观。

5大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程度

表2的结果使我们明显地看出,在“两课”、英语课和专业课中,对课堂互动参与“非常不积极”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10.81%、2.70%和5.41%;对课堂互动参与“不积极”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27.84%、20.81%和15.95%;对课堂互动参与“比较积极”的大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14.05%、21.08%和22.97%。以上数据说明,相对于“两课”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程度,英语课和专业课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程度较高。笔者采用同样的单均值t检验发现,无论是“两课”,还是英语课和专业课,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的积极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见表3)。

三、讨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无论是“两课”,还是英语课和专业课,大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不容乐观。比如,在课堂互动的需要方面,大学生普遍需要英语课课堂互动和专业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机会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觉得课堂互动机会少,尤其是英语课和专业课;在课堂互动的满意程度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对课堂互动有较多的不满意;至于在课堂互动的参与频度和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程度方面,英语课和专业课都好于“两课”。

因此,为加强大学生的课堂互动,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生动化。如果将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那么将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程度。

(2)在教学互动方式上,教师要采用多种互动方式,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3)在互动的策略上,教师要注重课堂互动的艺术,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59-261.

[2]郑杭生.新编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4.

[3]孙新.课堂互动的社会学分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