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智力投资观解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对教育收费的高低,可从多个角度评价。用智力投资“支出观”、“承受观”和“回报观”解析教育“高”收费,并从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上考察教育收费,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教育收费基本上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居民有承受能力,但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部分居民偏高,国家为了这部分贫困大学生也能正常上学,应想方设法让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关键词]教育收费;智力投资观;教育收费评价;智力投资回报
Abstract:Therearedifferentestimatesonthehighfeesforeducationfromdifferentviews.Byusingthetheoryofintelligenceinvestment,whichincludestheconceptsof“expenditureview",“affordingview"and“rewardview",andinspectingthedevelopingdataofeconomy,societyandeducation,wemadeananalysisofthe
highfeesforeducation.TheresultprovesthatthelevelofeducationfeesisbasicallysuitabletothedevelopmentlevelofproductivityinChina.Thestudentsfromtownshaveenoughaffordability.Forthestudentsfromthemid-westareasandthestudentsfromruralareas,however,thefeesarehighinsomesort.Thegovernmentshouldhelpthestudentstofinishtheirschoolbyproviding"thestatesubsidizedstudentload".
Keywords:educationfees;theviewofintelligenceinvestment;theestimateontheeducationfees;therewardofintelligenceinvestment
一谈到教育收费,绝大多数人认为教育收费太高。教育收费究竟高不高,本文仅从“教育投资观”的角度谈一些看法,供大家一起研究、探讨。
一、教育“高”收费话题范围及评价标准的界定
“高”既是一个相对概念,又是一个绝对概念。所谓“相对概念”,就是“高”是相比较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同一水平的收费对于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结论:对于很富有的家庭,不见得就高,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显得就高。因此,教育收费高与不高,应结合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所谓“绝对概念”,就是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来评价教育收费的高与低。它是一条趋势线,反映全国教育消费的基本水平。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的教育消费可在这个基本水平上下浮动。只有通过计算与教育收费有关的绝对数,才能对教育收费的高与低有一个基本的界定。本文论述的“高”还是一个规制概念。就是从国家法规制度上来评价教育收费的高与低,不包括教育界出现的教育“乱”收费现象。我们国家及部分省市对各类学校的收费都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例如,北京市高校平均学费标准4200~5500元/学年,贵州省高校本科生收费2500~4000元/学年,云南有2800~3400元/学年,等等。全国各省市教育收费都必须通过物价局审定批准,并公示。这是一种规制性收费,是我们研究讨论的范围。
二、评价教育收费的“三观”
关于教育收费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衡量,从而得出不同结论。一是教育收费的“支出观”。它是从交纳教育费用的角度来衡量教育收费水平的一种观点。它涉及到每一个交费者,评价的基点在于支出的教育费用项目和具体金额,是切切实实的现金流出。二是教育收费的“收入承受观”。它是将居民交纳的教育费用同其收入进行比较进而对教育收费水平进行评价的一种观点。不同收入的家庭,评价结果不太一样,但用绝对数反映还是能得出较为普编的结论。三是教育收费的“收入回报观”。它是将学生交纳的教育费用同其未来工作取得的收入回报进行比较来评价教育收费水平高低的一种观点。不同的受教育者,对未来所期望的回报是不一样的,但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教育的花费越大,未来的回报应该越大,这已为大家所公认。以上“三观”,综合起来统称为“智力投资观”,即从智力投资与物力投资的比较方面、智力投资与收入水平的衡量方面、智力投资与未来回报的关联方面来评价教育收费高低的一种观点。它是以数据为依据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
三、基于“智力投资观”的教育收费评价
智力投资是家庭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不包括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智力投资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包括六大内容:①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学校支付的教育费用;②学生或学生家庭支付的教育费用;③学生就学而放弃的劳动收入;④学校固定资产折旧;⑤教育部门享有的免税的价值;⑥学校放弃的出租资产而获得的租金[1]。
1.教育收费评价基准的确定
评价教育收费的基准是“智力投资额”。用智力投资观评价教育收费,首先要计算每一个学生从出生、上学到毕业就业时的“智力投资总额”。它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计算[2]:(1)国家社会生均智力投资额;(2)家庭智力投资额;(3)受教育者因上学而不能就业获取收入的教育机会成本。其中,家庭智力投资额是衡量教育收费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05届大学本科180名毕业生为例,他们一般是1984年出生我国高校收费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实行的,1984年出生的学生也是在1990年才开始进入小学上学.,1986年上幼儿园,2005年22岁大学毕业,其家庭智力投资总额(将各年智力投资额按“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折算为2005年的价值)在4万元至6万元之间,平均约5万元,即每生每年平均教育投资额为2273元(50000÷22)。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0年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共需花费6.5万元[3](这种花费还不包括生活消费支出),则每生每年平均教育投资额为2955元(65000÷22)。可见,家庭年均智力投资额在2300~3000元之间。为了叙述方便,在这里我们取平均数2650元作为我国教育部门22年中年均教育收费的实际评价基准。2.物质投资与智力投资对比评价基准的确定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经计算过,美国1900年到1957年,物质投资增加4.5倍,产生的利润为3.5倍,利润为物质投资的0.78倍;而教育投资增加8.5倍,产生的利润为17.5倍[4],利润为教育投资的2.1倍。我国一些研究人员也考察了智力投资与物质投资的关系及效益。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朱庆芳通过数据研究揭示,我国物质投资与智力投资之比,1953~1978年为28:1,1979~1989年为11:1[5],而同期社会总产值年递增率前者为7.9%,后者为10.7%按“社会总产值指数”计算。参考:中国统计年鉴—199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48.。可见,加大智力投资对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物质投资:美国是2.6倍(2.1÷0.78),中国是1.4倍(10.7%÷7.9%)。
评价教育收费的又一基准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智力投资”(即用于教育的经费)的数额衡量(见下表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组成,其中,“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的增加两项,是国内生产总值用于物质投资的部分,“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两项,含教育支出在内。如果从家庭支出角度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就是用于物质投资(如买住房、家具、汽车等)和智力投资两部分(如供孩子上学交费、购买学习用品等)。从表1可见,1990~2004年,我国物质投资与智力投资之比为9:1,即智力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0%[1/(9+1)]。则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全部投资的评价基准是10%。
3.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智力投资的关系评价教育收费的高低
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040元中国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57.。以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为例,父母两人的生产价值就是28080元。按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全部投资的评价基准10%计算,则每年用于家庭的教育投资应该为2800元,超过前述2650元的教育收费评价基准,表明教育收费并没有达到“高”的程度,还是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相适应。
如果再从国家及整个社会看,一个1982年出生,2003年大学毕业的22岁学生,国家社会对他进行的教育投资总额为7.2万元[6],年均3272元,也比家庭教育投资高622元(3272-2650)。这表明,在学生家庭负担教育经费的同时,国家付出的比家庭要多。
4.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用于智力投资的费用的纯收入关系评价教育收费的高低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其中,东部地区为13375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为8809元、8783元中国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2-43.。那么,东部地区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可支配收入为26750元,按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全部投资的评价基准10%计算,则每年用于家庭的教育投资应该为2675元,正好和前述2650元的教育收费评价基准相似,表明东部地区教育收费水平和家庭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可支配收入仅为17618元、17566元,按10%的基准计算,则每年用于家庭的教育投资应该为1762元,比前述2650元的教育收费评价基准低888元,即我国教育收费对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来说,偏高了一些。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中国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2.。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两人的纯收入为6510元。要让孩子上完大学,每年要承担2650元教育费用,家庭纯收入用于教育的支出比例高达41%。可见,如果农村的孩子都上到大学毕业,教育费用过高。
5.用人均全年消费支出构成来评价教育收费的高低
以上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教育收费的高低,是一种“收入承受观”。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发生的教育经费角度(即从“支出观”角度)来评价教育收费。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为7943元中国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58.,其中,教育支出571元中国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62.,占7.2%。我国澳门地区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教育支出占年度消费支出的比例为9.5%中国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992.,接近于10%的水平。这表明,我国2005年实际教育收费影响到家庭教育支出仅占全部支出的7%左右,还没有达到10%。从长远发展看,如果家庭物质投资与智力投资的比例达到韩国的8:1时,家庭教育支出应占全部支出的11%[1/(8+1)],达到美国的3:1时,家庭教育支出应占全部支出的25%[1/(3+1)]。
6.用智力投资回报来评价教育收费的高低
智力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消费,更重要的是未来财富的垫支或预付,其资本性更强。经济学认为,任何投资必须取得回报,这是资本循环周转的客观要求。如果投入的资本得不到回收,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如果投入的资本不能增值,则扩大再生产无法进行。同时,一定的回报总是同一定的投资相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讲,投资越多,回报越大。香港科技大学2007年招收内地新生,4年要收取学费32万港币,香港大学要收取39~43万港币。内地学生之所以在教育方面愿意投资,是为了毕业后取得更大的回报。我国目前人力资源投资还不大,相应的收入还较低,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才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正是提高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的重要途径。
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目前教育收费基本上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居民有承受能力,但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部分居民偏高。为了这部分贫困大学生也能正常上学,国家应想方设法让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2006年,全国高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20%。参考:杨卓.解读:助学新政今秋实施贫困生怎样无忧上大学[EB/OL]./GB/5943453.html;从长远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加大教育的投入是一种明智而有远见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朱学义.智力投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报酬[J].教育与经济,2005,(2):41-44.
[2]朱学义,胡琼,董靖,樊世清,于泽,黄国良.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3):93-95.
[3]朱学义.智力投资分析[J].会计之友,2006,(2):4-7.
[4]王障.对“智力投资”再认识[J].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1995,(1):30.
[5]朱庆芳.对我国国情国力的综合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1,(4):94-105.
[6]朱学义,侯德伟,胡琼,董靖,樊世清,于泽.论高校“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