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管理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在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殊的优势。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要求。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学业负担重、就业困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暴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等等。导致学生心理疾病增多,致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因此,有必要探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确定为课程目标领域。并指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是:“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以往我国学校体育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培养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在课程体系上也是一种创新。但是,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怎样才能实现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尚无理论依据和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为此,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体育与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是指社会成员“基于一定价值目标,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从而在社会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活状态,以促进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它包含了心理调试和行为调整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在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首先,体育实践课程是从事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身体练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学生都有直接的体验,这在发展学生心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次,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环境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体育操场是开放的,教学空间比较大,因此环境变化多,角色转换快,信息交流频繁。这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基于上述社会适应内容和体育学科特点,我们认为,体育课程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还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但是,由于体育运动项目众多,各项目特点和表现形式又不一样,其内在机制的可变性很大,所以要完成社会性发展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内容,设计并运用、实施不同的办法,以达到心理健康和实现社会性发展的效果和目标。

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3.1改变和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一直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研究课题之一。体育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据调查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实践教育内容还是以竞技体育内容为主。其实,以什么布粕勺内容为主不是主要问题,因为在调查中得知广大学生夕小尧技体育项目还是非常喜欢的,关键祠题是要以什么丰勒7目标为主。竞技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休闲娱乐体育项目都可以精选为体育教育内容,作为“教材”进行运用。因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竞技体育可以是大负荷方式,也可以以小负荷形式进行,传统体育和娱乐体育也是一样。“教材”一词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具体”的教材,是指课本、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今天上篮球等),另一种是“抽象”的教材,主要是指“教材的研究与使用方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一个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教师强调运动技术,有的教师强调锻炼方法,有的强调文化,有的强调运动乐趣体验。因而,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基础理论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实践方面,应该说体育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理论教学方面也不能忽视。理论在人的观念价值确立和指导实践应用上是非常重要的。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体育锻炼原理和运动保健常识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受到关注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在选择具有代表性项目的体育教学中加强了体育基础理论教育。把运动保健、体育康复、体育休闲娱乐和体育文化欣赏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和实践过程,规定内容在每节实践课中进行。比如:运动小常识、体育锻炼一法、体育时事、运动欣赏等。这样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注重体育实践的健康教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因此,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要充分考虑其做为教材的那种具有代表性和可接受的教学因素。无论游戏、娱乐及身体基本活动,还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的竞技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健康教育素材,关键是怎样运用的问题。体育教材的确定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具体条件来进行,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体育娱乐健身素材也越来越多,众多的体育娱乐健身项目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出现在社会和学校。体育教学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兴趣与爱好,进而促进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点,形式和内容具有更多的相近之处。娱乐健身素材的选用,一方面对拓宽高校体育教学领域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娱乐健身项目的规范性和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2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再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计的规范中去,其结果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被忽略了,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体的参与,体育教学难以渗入科学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和产生共鸣。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家注意外,教师要强化培养意识。特别对那些表现欲望不强,不善于竞争的学生,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多加鼓励和激励,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情景创设。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种心理气氛中形成的。这种气氛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动力,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坑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一一操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第三,提高应变能力。体育教学中情况变化很大,所以常常会出现超出预想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对情感的调控。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和提高学生情绪和教学气氛,以使教学活动向着提高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发展。

4结束语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主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社会性发展,是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培养、加强交流合作、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社会性发展这样的目标,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内容,设计并运用、实施不同的办法,以达到和实现社会性发展的效果和目标。利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但内容设计和方法运用须符合体育学科要求、项目特点和课程发展规律,否则会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5.3).

[2]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