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教育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新教育管理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创新教育

[论文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历史赋予了教师光荣的史命,我们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

笔者从事中专教育已经十五年,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不可否认,创新型人才培养被提高到史无前列的战略地位,借此,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乃势在必行。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目前,创新教育表述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我们一般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访问时说:“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格,造就创新型人才。

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被严重固化。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之后学生所有的灵感、悟性都被消磨殆尽。由此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是单一,视角也越是狭隘。美国也有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的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起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说明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被知识的经验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注意让大学生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那么培养出的大学生将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势必会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在高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

1.树立创新教育观

创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观念的重新厘定。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对高校来讲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比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改变以知识多寡、分数高低、学习优劣作为衡量人才的旧标准,逐步树立起“会做人、会做事、会求知、会创新”的新人才质量观,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淡化教育的工具价值,重视教育的本体功能,树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发挥学生才能的新的教育价值观。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教师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增加课堂信息量,要尽可能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性思维。倡导教授、知名学者给学生上课,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进展,激发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开拓学生视野,诱发学生的创造性。

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安排上,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到自己联系或由学校负责安排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多参加面向社会的科技咨询,教育服务等有益的活动。学校也要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与联系,为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和社会创造条件。

3.教学民主化

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进行模仿性学习,服从性教育,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学生围绕教师转,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就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唯有民主化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曾说:“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种宽松的环境就是教学的民主与开放。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能轻易否定考试的作用。”“但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唯一方法。”高校也要认真研究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改革考试的形式。完善建立一套科学、可信的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允许教师教学内容上的个性化,允许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试考核方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新思想、新观念,创新素质逐步在其中培养形成。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

1.创新人才内涵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6个方面:一是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创新人才的培养

(1)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是对人的认知活动而言的更多地体现在与发散思维的关联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往往与问题情境的设置、认知策略等联系起来。还有的利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塑造创新人格

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创新人格在人的创新活动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活动就将陷于困顿。创新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展,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

(3)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合理的基础知识体系。只有脚踏实地学好知识,真才实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历来是传播、扩散和创造知识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我国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6,(5).

[2]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关注大学生就业.中国青年报,2006-9-23.

[3]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中国教育报,2002-12-21.

[4]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