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角色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角色教育是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等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作为德育的一种模式,角色教育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大可为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借鉴。一角色教育的提出
据临江市建国小学调查,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许多长处,但也有明显的不足:
(1)不爱劳动,怕吃苦;
(2)讲吃比穿,爱花钱;
(3)纪律散漫,娇气重;
(4)目无他人,多骄横;
(5)蛮不讲理,脾气大。''''
就常规德育而言,许多年来,中小学的教育观念封闭,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方法单调,致使德育工作有气无力,造成教育者被动,受教育者反感的两种局面。
角色教育适应了教育转轨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德育改革的产物,是在大教育观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整体优化,合力育人的新举措。
二、角色教育的理论意义
角色是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如工人、农民等。社会学认为,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期望和行为规范,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从心理上看,青少年好奇好新,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便于因势利导。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实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应让学生从小具有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期望”,了解社会中的“角色规范”,为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三、角色教育的实践
1、让学生认识自我角色。如设计生活自理角色系列,班级管理角色系列,“合格小公民”角色系列,通过自我角色实践活动,培养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让学生感受历史角色。如扮角色读课文,根据课本演剧本,为演示某一规范行为而设计不同角色的情境表演。通过感受历史角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入社会角色。选择学生易于认知的角色,通过参观、模拟等角色活动,了解这些角色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道德素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艰辛与欢乐,初步明白角色与角色之间,角色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公众道德和社会意识,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矗4、让学生积极参与角色变迁。根据“心理换位法”进行多种角色转换,倡导多种角色实践,以此培养适应多种社会角色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角色教育之功效
1、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观念上由保守到创新,内容上由抽象到具体,形式上由封闭到开放,方法上由说教型到情境型。
2、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增强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二是促进当地的岗位责任规范。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角色教育有较强的活动性,因而对智力开发、体能锻炼、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技能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作用。
角义教育的启示在于:让学生进入或充任一定角色,符合积极发展自主道德的现代教育原则,角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自主教育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