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精神中求真务实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精神中求真务实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精神中求真务实教育

“求真务实”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高体现,也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宏伟任务。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求真务实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是对国家各行各业建设者的职业精神要求。

一、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

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灵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领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思想原则。求真务实与实事求是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交互性。

(一)求真务实与实事求是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同志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什么是求真务实?按照字面理解,所谓“真”,是指事物的本性、本质和本来面貌,“求真”就是要求我们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努力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所谓“实”,就是实际、实在和实干,“务实”就是要求我们结合实际,通过扎实的埋头实干,力求干出实效来。从“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内涵来看,二者实质是一样的。因此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就是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就是一句空话。

(二)坚持实事求是贯彻求真务实的充要条件

无论是对共产党人,还是对普通民众,求真务实就是要追求真理,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踏实苦干,做出实绩。这样的要求,是职业公民的行为处事之准则。在延安时期就告诫过全党同志:“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尤其是在当前竞争的时代、法治的社会,发扬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神,更是胜任岗位、创造佳绩、谋求发展的充要条件。但是,也应看到,现实中确有一部分人与求真务实精神相背。比如,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搞轰动效应,急功近利,大吹大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不深入,不善于了解真实情况,特别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工作中花拳绣腿、粗枝大叶,不求精、不求专、不求实,凡此种种。这样的风气对工作有害,对百姓有害,对自身发展有害,对国家建设更为不利。

求真务实精神与开拓创新精神是统一的。我们正处在社会变革的时代,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同时,我们职业公民所处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工作条件千变万化,脱离实际、因循守旧,都是有悖于求真务实精神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为人先,敢于超越,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

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求真务实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的体现。坚持科学的“以人为本”之思想,就必须坚持人民利益、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就必须从思想上和和实践上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一)“以人为本”是求真务实精神的价值取向

同志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体现,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贯要求,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心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心想着人民群众的疾苦,而不是一心想着个人的职权、个人的升迁、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私利,才会心底无私天地宽,才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业绩观,才会求真务实。

实践证明,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就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就能万众一心克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但在新形势下,由于多种原因,也有少数人,对他人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掉以轻心,对待工作流于形式,善做表面文章,不专心、不精心,表现为心浮气躁,敬业意识淡漠,私心杂念重重,影响了领导形象、影响了集体形象、影响了职业形象、影响了自身形象。所有这些,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二)宗旨意识是打牢求真务实作风的基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崇高精神境界,更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与集体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

一般来说,职业公民都面临着竞争压力、职责的重任、艰苦环境的考验,没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到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无私无畏、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党的宗旨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公平、等价交换原则,从本质上决定了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利他”行为,如果不能做到利他,市场经济行为就很难健康顺利地发展。实践来看,服务意识不牢,奉献精神不强的人,往往是斤斤计较、拈轻怕重。一个人需要有一点“钉子”精神,有一种奉献意识,有了这种精神和意识,就能干一行胜任一行、潜心一行、精通一行。就能为施展自身才干开辟舞台,成为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进而做出非凡的业绩。

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履行职业操守的必然体现

同志指出:“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紧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这是求真务实精神所折射出的实践风范。

(一)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要立足于客观实际

立足客观现实,尊重客观实际,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基础。要做好工作,必须要研究掌握客观实际,把握客观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其它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没有改变。当前改革任务更艰巨,更重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在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面前,更需要建设者们立足于国情、世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以继续前进。

在实际工作中,一定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根据社会环境和单位的客观实际,确立工作原则,制定工作措施,做到求真务实,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确保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强调尊重客观实际、求真务实,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既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意克服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教条式做法,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二是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抓紧解决现实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衙门作风,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果,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三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

(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养成按规律办事的习惯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规律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认识规律就意味着尊重实践、尊重事实,意味着求真务实。所以同志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研究发现规律、善于尊重和利用规律,从细节着手,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杜绝官僚浮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习气。

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规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尊重发展了的实践,才是真正的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取得的一项新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统筹,坚持可待续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操守

作为职业公民,每个人在社会系统都中肩负着某种特定的职责,各行各业都有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的基础,也是社会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敬业爱岗、精益求精,是岗位职责的普遍要求。遵守职业纪律,弘扬职业操守,是岗位职责要求,也是职业道德要求,是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是促进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