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论文摘要:围绕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并对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建设的观点。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团体,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种类

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很快,种类繁多,活动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信仰型。这类社团是以成员的理想、信念、志向相同,基于对某种思想、学说的认同而建立起来的,如党章学习小组、马列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小组等。(2)学术型。此类社团是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如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心理研究会、法律协会等。(3)文娱型。这类社团是以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精神生活需要,共同切磋某种技艺而建立起来的非专业化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生社团,这类社团是学生社团的主体,种类多、数量大,学生参与面广。如歌友协会、围棋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吉他协会、文学诗社等。(4)服务型。也称为实践型。这类社团是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勤工俭学或提供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而结成的社团,其主要目的是做贡献、受锻炼、长才干,不以赢利为目的。如学生自助商店、家教服务中心、星期日服务社团、各种青年志愿者协会。这四种社团,其数量和成员所占社团总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文娱和学术型社团所占比例最大,成员人数最多,信仰型、服务型次之。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以及校园文化本质规定所致。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活泼好动。而校园文化的突出特征是知识密集。这个特定的环境决定了闲暇时间的活动内容与社会上其他青年有所不同,学生的文娱、体育、艺术等活动在闲暇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歌咏、体育比赛、学术讲座等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大潮涌入了校园,莘莘学子们也受到影响,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掺进了经商行为或准经商行为,学生社团中也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的社团。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特殊环境下自发组织的群众组织,与社会上其他社团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组织形式的自发性。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校有关职能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的学生组织,是学生的自发行为,不是学校的强制行为,因此具有组织形式自发的特点。(2)成员目标的整合性。社团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彼此能从交往和活动中受益,所以社团凝聚力强,大家都能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3)活动的灵活性。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各社团成员大都多才多艺,他们在开展活动时,形式自由,灵活多样,时间、场所不固定,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社团灵活性的特点。(4)结构的松散性。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形式,一般都有组织结构松散的特点。高校社团也是一样,其加入手续简单,一般只要口头申请,通过朋友或同学推荐即可,退出自由,成员流动性大,社团领导更替频繁。(5)成员的广泛性。一般来讲,高校各社团成员不受专业、年级、性别、民族等因素限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都可能加入其中。有的学生社团成员人数高达1000-2000人,一些社团开展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在校内外影响较大。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愿组织和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加强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功能,有益于学生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来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调节性情、发展个性、实现价值,提高综合素质。但也有一定消极影响。因此,考察高校社团文化的作用,必须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入手。

从积极方面来讲,其作用主要有:(1)社团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学生社团文化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既有政治的、经济的、文艺的,也有具体生活方面的;既包含了学生心理品质、感情意志、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了他们的具体行为。因此,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繁荣了校园第二课堂,也有利于促进第一课堂的建设。(2)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社团成员通过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诸如政治理论学习,人生价值讨论等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能自觉地规范言行,培养社会公德,领悟做人的道理。(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通过参加知识讲座、参观考察、义务服务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还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4)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高校的学生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的广阔舞台。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发奋学习。

其消极作用方面主要表现为:(1)个人主义、小集体主义思想滋长。学生社团是一种自主文化,因而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青年人偏执、易走极端的心理作用下,容易发展成为“个人至上”的“唯我主义”,对学生的成长不利。(2)现实生活中,学生社团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或是为显姓扬名,或为捞取实惠……这些庸俗化的做法,对有些社团成员影响较大,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3)活动频繁,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正常学习与课余活动的关系,社团活动过于多,导致喧宾夺主,荒废了学业。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它们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校的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教师,必须对其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健康地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社团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团意识,处理好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这应该是学生整个生活的立足点,参加社团活动的前提是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应对社团文化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政治观上,应加强民主教育,反对社团本位、社团至上的小团体主义;在经济问题上教育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经费,注意培养廉洁作风,反对铺张浪费甚至贪污等丑恶行为,树立正确的经商观念,遵守商业道德,反对弄虚作假甚至靠“坑蒙拐骗”来取得钱财的行为。其次,做好管理工作是搞好社团文化建设的保证。社团具有连续性、一贯性特点,建立系统的社团管理制度,如社团审批制度,社团组织章程,社团财务管理制度等,可以使社团活动有据可依,有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建设高效的管理队伍,明确社团管理的归口领导职责,避免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流于形式,手续混乱局面。第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上,都要体现支持和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学生社团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要真正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学工部门、教务处、团委要把有关工作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最后,在学生社团建设问题上,应注重从总体上把握社团发展的方向,加以正确引导。突出重点,鼓励特色,在引导学生社团建设时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学生社团,使他们成为学校专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使高校的学生社团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引导学生社团走出“经院文化”,融合了社会大文化。现代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有一定距离,学校应该借学生社团这个途径增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利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社团的特点,对学生社团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校学生社团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必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