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我国城乡教导资源配置表现出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的特点,在优化城乡教导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起基础性作用。应该从加大农村教导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造、改善农村教导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导资源共享、深化城乡教导体制改革、拓宽城乡教导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详细措施,优化城乡教导资源的配置。
[要害词]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
教导资源配置实际上也就是把整个教导资源视为一种稀缺资源,既然教导资源也是稀缺,那么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已经既定的教导资源去发展教导事业,提供教导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导的需求。同样这种选择也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生产什么样的教导产品”、“如何生产这些教导产品”、“为谁生产教导产品”。第一个问题可以理解为生产什么样的教导产品,各生产多少是合理的,也就是社会应该提供什么类型的教导产品、各提供多少才能更好的满足教导需求?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生产市场需要的教导产品,实际就是如何对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这几种生产要素如何合理投入?第三个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教导产品如何分配,按照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成员?正确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配置内涵,是进行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分析的基础。
一、城乡教导资源配置现状
分析城乡教导资源配置现状,实际上就是要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导资源如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也是稀缺资源,所以必须对稀缺的教导资源进行选择。目前城乡教导资源配置现状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城乡教导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
第一,城乡教导资源配置总量短缺。可以说教导投资短缺是个全球性问题,但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导”的事实使教导投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个观点:首先,可以从公共教导经费总量得到说明,据杨东平的研究,近些年我国年度公共教导经费一直维持在170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公共教导经费总数的1.5%,而这1.5%比例的公共教导经费,却用于培养占世界20%的教导人口,即大约2.4亿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教导。因此从世界角度来看,我们不可以不说我国是在以极不对称的经费维持着众多的教导人口。其次,可以从公共教导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得到说明,这一指标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教导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导发展和改革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导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而实际情况是,据杨明研究,1992年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外,公共教导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等均在7%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而我国公共教导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另外根据中国教导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的研究,国家财政性教导经费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1年为2.86%,此后持续下降,最低为2009年的2.41%,2009年回升到3.32%以后,又开始下滑,2009年下滑到2.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调高了2.3万亿元)。教导资源配置总量严峻短缺是当前城乡教导发展的一个要害性的制约因素,现在我们出发点就是在这样的资源配置总量短缺背景下来考虑城乡教导资源的调解与优化。
第二,城乡教导资源配置结构失衡。这里讲的结构是指城镇与农村二元体系结构,城乡教导资源配置结构失衡表现为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分治模式。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差异详细反应在城乡教导经费差距、城乡师资力量差异、城乡升学率差异、城乡辍学率差异、城乡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差异、城乡开课率差异等诸多方面。根据袁振国的研究,2009年生均教导经费的城乡差异,我国城镇小学的生均经费平均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的生均教导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还有生均预算内教导经费城乡差异、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城镇均为农村的1.6—3.4倍之多。另外结构失衡也表现在初等教导(小学)、中等教导(包括中学、中专、技校、职中)、高等教导(大学)三级体系结构下的失衡,详细表现为这三级教导中重高等教导、轻基础教导,高等教导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基础教导按人口比例来讲大部分在农村,这样也就间接的造成了城乡教导资源配置的差异。
二、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探讨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途径的实质,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对教导资源的配置中找到一种均衡,靠单一的配置模式是行不通的。
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共同属性,就是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教导资源配置方面,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现阶段我们依然强调政府应该对教导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教导、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调解与平衡,尤其是对实现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强调政府对教导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赋予政府更多的权利支配教导资源,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等宏观调控手段来实现的。
明确了政府在优化城乡教导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详细措施,促进城乡教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1)加大农村教导经费投入
在全国有限的教导经费中分配给农村基础教导的经费比例要进一步加大,加大经费投入是缩小城乡教导差距、解决城乡教导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措施。农村教导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教导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农村教导经费投入不足又主要是因为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基础教导实行地方负责、分级治理,而县、乡两级政府公共财政困难,非凡是一些贫困山区和贫困县、乡财政更是困难重重,却要承担基础教导的筹资重任,县乡财政对农村基础教导的拨款微乎其微。再加上2009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导费附加、教导集资、教导“口子费”(即为弥补农村教导费附加不能满足教师工资发放而余下的资金缺口,而向农民收取的费用),目前农村学校的经费来源就只有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渠道很难筹集到资金,这些微薄的经费来源导致每年出现巨大的经费缺口。因此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导的经费投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造
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原本师资数量少、学历低;职称低的中小学,一部分年轻教师离开了教师工作岗位,下海创业、经商、甚至打工去了,农村基础教导师资雪上加霜。剩下的教师基本上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年龄严峻老化、知识老化,所以要想尽千方百计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造。要从数量、年龄、学历、职称等多方面优化农村基础教导师资队伍。
(3)改善农村教导办学条件
农村基础教导办学条件落伍,设施设备老化,或者干脆就缺少设备,这主要表现在硬件上,比如房屋简陋、桌椅破烂、音体美等教学设备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奇缺等等。这都需要政府投入财政经费改善农村基础教导办学条件。
(4)实现城乡教导资源共享
实现城乡教导资源共享其实是改善办学条件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大学生教导实习、大学生援教、现代远程教导、多媒体软件教学等多种方式,把城市高等教导的优质资源,通过这种手段间接输送到农村基础教导中,弥补农村学校资源的不足。
(5)深化城乡教导体制改革
深化城乡教导体制改革,首先就是要改革基础教导由地方负责、分级治理的体制,即改革目前的大学教导中央管、中学教导省市管、小学教导县乡管的治理体制。基础教导,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导,是农业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涉及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利益,属于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导的经费投入,这是解决农村教导存在的一切问题的根本办法。其次,就是农村学校要从人事方面激励教师积极性,从招生方面扩大生源,从教学方面改善教学质量。
(6)拓宽城乡教导融资渠道
拓宽城乡教导融资渠道,如通过专项资金、贷款、引进投资主体等方式,加大农村教导投资力度,筹集教导经费,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使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满足农村教导发展的需要,缩小城乡教导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