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把握高职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更新工作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德育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加强社团建设,培养学生干部队伍等措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策

1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广义上还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等。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大背景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化,准确地把握高职学生中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成才要求,才能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使得文化交流变得空前便捷,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手段、途径更加多样;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承载着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产品对高校校园的冲击,中外思想的交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致使人文大环境相对混乱。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催生了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方式。一方面,网络信息具有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有时比教师来的快、来的多,这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中含大量的垃圾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的挑战中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高职学生呈现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的特点,致使他们思想意识的开放性与盲目性共存、自主意识的觉解与生存能力的脆弱共存、理想远大与信念模糊软弱并存、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与道德观念偏差共存、思想成熟与精神幼稚以及心理自卑并存,表现在现实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与追求集体主义之间,强烈的成才愿望与现实的校园生活之间,理想的人生规划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之间出现一些困惑。

2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职学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展开。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逐步健全和完善全员育人的网络系统和工作机制,构建以“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为目标的大德育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宗旨、使命以及职能等的看法,它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做什么”等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价值追求,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方向。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是作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新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人人都可成才。学生存在知识、生活、经验背景、个人素质、能力、水平、性格、情感上的差异和个性特点,要实现人人成才的目标,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的个性为本,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大力发展个性化教育。转型时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转型,尊重和鼓励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他们情感的发展和培育,重视沟通、对话和争辩论理,给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撑;倾听学生心声,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高校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机制,明确政策,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要求,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扎实业务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制度上解决好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职务晋升和待遇等问题,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支持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4)注重发挥专业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从教育目标上来看,德、智、体、美等分科教学,但并不意味着在时空上划出各自独立的领域。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完整的、发展的教育,不能脱离诸育而独立存在,而应以诸育为载体,尤其要以学科专业教育为载体。高等学校专职德育工作队伍及其教育实践,不是一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决定因素;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师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从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来看,专业教师是大学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德育资源的主要载体;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和学科专长,每一个教师的科学素养、文化修养、人格修养都是道德教育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专职德育工作者主要是德育资源的组织者、利用者。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立足科学教育,但是要超越科学教育,把科学当作文化来教,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科专业教学中,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在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5)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是学校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个性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它是校园建设、办学成果、校园师生风貌等多方面的体现,是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精华积淀和重要体现。作为高职院校,要重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孕育一种以艰苦奋斗、自强成才为基础,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的独立且具有韧性的人文精神。

(6)做好就业推荐、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同解决学生思想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据有关调查,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大多是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实际,去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7)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据调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达20-30%,特困的比例约占10%,如何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高校既要鼓励学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急,又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奖、贷、助、勤、减、补”为主的助困体系,帮助学生真正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8)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群团组织建设,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展现特长、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学校要依托学生工作处、团委,精心建设一批门类合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活力彰显的学生社团组织,切实发挥群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功能。

(9)注重培养,加强管理,培养一支政治觉悟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高校学生干部一般包括各级共青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委会成员以及各类学生社团负责人等。绝大部分学生干部是经学生选举产生出来的,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各级党政组织、领导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改革和发展、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校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干部把大量的、经常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学生中去。学校要通过建设学习型社团,举办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班与经验交流大会,组织外出实践、参观、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干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和面临的任务,加强理论积累,培养全局意识,明晰工作定位,增强工作创造力;注重培育学生干部的服务观念和团队意识,支持、鼓励学生干部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上给予必要引导。通过全方位、多途径的过程培养,使学生干部以饱满的激情、积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热情地投入工作,在实践中服务同学,奉献才华。

参考文献

[1]张锦高,卢文忠.发挥专业教学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

[2]卢文忠,陈慧.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3]万清祥等.论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4]王珏,潘津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