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诚信缺失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诚信缺失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诚信缺失教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在一些大学生中也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存在偏差,以及大学生自身道德心理不成熟造成的,并就此提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途径

诚信到底是什么?诚信是诚与信的辩证统一,现代意义的“诚”是实事求是,“信”指信用,归纳起来便是“诚实守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要对他人给予信任。新一代的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掌握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品质,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在社会处于转轨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诚信存在着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将给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埋下隐患,故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具有高素质的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正在浮出水面,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同时也影响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1)学习方面。首先表现在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夹带纸条发展到后来的手机短信,网络短信等高科技手段,呈现了现代化、多元化的趋势。其次,表现在剽窃论文,毫不含糊,对于老师布置的论文,不是认真收集资料,刻苦钻研,而是在网上随便搜索几篇相关论文,复制、粘贴,便成了自己的“大作”。

(2)经济生活方面。首先表现在拖欠学费。个别大学生推崇及时行乐,攀比成风,把学费当作一切消费的资本。其次表现在骗取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1999年国家启动的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带有政府色彩的助学举措,但是,个别大学生骗取助学金,伪造贫困证明,供其吃喝玩乐,而使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资助,这大大违背了国家的初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

(3)择业方面。首先表现在伪造荣誉,在自荐书上注入掺假。由于近几年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从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为了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推荐表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伪造奖励材料等。其次,表现在随意违约。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履行就业协议或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有接收单位就草率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随便毁约,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秩序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4)感情方面。主要表现在恋爱动机不纯。大学生正处于对异性狂热追求和相互吸引的阶段,但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谈恋爱一扫传统的含蓄的形式,往往把恋爱看作是填补心灵空虚的一种方式,而根本不去考虑恋爱双方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显示出相当大的盲目性。

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了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相对高的群体,其诚信品德塑造的程度,不仅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必然会加剧社会的诚信缺失,影响国家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其主要原因既有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无知心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强调应试教育,信奉“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而忽略了对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他们可以从字面上对“诚信”一词作出比较好的解释,但对其所具备的道德内涵,对个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在一次大学生诚信调查中,68.2%的被调查者表示“只能意会,不能明确理解其含义”,5.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理解诚信的真正含义”。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当一个人犯了错误,但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消极后果,于是人们开始产生非理性思维,从而出现集体越轨行为,如校园中考试作弊风气,就是人们从众心理的真实体现,“反正有人抄,不抄白不抄”,于是纷纷效仿,盲目从众,其实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独立性较差,对待事情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

(3)侥幸心理。很多大学生认为诚信很重要,但是当遇到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却选择了不诚信,如考试作弊,一次作弊侥幸成功,就会想去做第二次、第三次,不用辛苦复习,就可以轻易拿到高分,伴随这种侥幸心态,作弊大学生越来越多,使其诚信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迷失了道德的方向。

(4)不平衡心理。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考试成绩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我不作弊,这对我多不公平”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3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途径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及学生个人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1重塑学校环境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有责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诚信环境。首先,要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良好校风的形成,教育工作者是关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成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及时疏导、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使其具备一定的心理调控能力,从而克服无知、从众、侥幸、不平衡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有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加强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作出诚信行为的需要和动机,使学生从心理上最终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

3.2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诚信观念的确立关键在于自律,但必须有刚性措施,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建立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一旦违背了诚信,这个人的道德污点就难以轻易抹掉,正是这种约束机制提醒人们,当个人利益与诚信原则发生矛盾时,要三思而后行。在诚信档案中,详细记录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归还助学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不诚信的轨迹,并将诚信档案存入人事档案,作为将来继续深造、就业的重要依据,教育部还要组织建立电子信用档案查询系统,供就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部门查询。

3.3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

诚信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最终还得靠大学生自己,诚信是道德修养问题,规章制度和外部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但这种外部产生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如针对考试作弊行为,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大学生从内在修养做起。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完全可以理解和衡量出诚信的重要性,应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3.4净化社会大环境

道德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不诚信行为,另外,由于道德的约束力有限,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必将有效促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消除,营造出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受鄙视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曾国俊,汤红莲.诚信品质-大学生成长之基石[M].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刘美玉,任凤琴.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前沿,2006,(10).

[3]秦建丽.大学生诚信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4]刘建,祝洪涛,陈文收.大学生诚信现状透析与对策[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

[5]蔡联群,安勇.解构大学生诚信之缺失[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