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育和素质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育和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育和素质教育

随着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很有必要在进一步明确教育任务、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对美育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等问题的同时,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素质教育、美育的终极目标的一致性,以利于素质教育的正确实施和学校美育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所谓“育人”,就是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其终极目标是人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以“育人”为目标,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与实践,而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

学校教育要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各种素质发展的要求,对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规划。这里的素质,不是指某种学识、某种业务、某种技术,而是人的身心中内在的品质因素。各种内在品质因素的综合,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或称综合素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使人的各种内在品质因素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拓宽知识,发展智慧,提高智力水平,发扬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更要加强人文教育。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使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理性的学习转为情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人文教育是一种铸造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性教育、人化教育,它以人的精神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在人文教育中,美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凡有影响的教育都很重视美育。如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将音乐立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居第二位。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标志。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又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西方后来在中世纪发展了“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天文),音乐为第六,等等。

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或称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的途径。”

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通过美育,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其落脚点还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美化人类自身。人类自身的美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化,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美育的特殊功能,就在于使人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通过美育,使人的感性和理性交融升华:使人的精神世界在理性的高度得到和谐统一,也就是人性的和谐统一,人性的完美。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激发和净化人的感情,以美导真,以美导善,潜移默化地起到作用。

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术教育,而是一种人文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这里所说的美育显然不是狭义的美育,而是宽泛的美育,简称为大美育,这种大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鉴赏、创新等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净化、美化人本身,建立美的情操和理想的观念,发展美的品格,形成完美的人格。一个人只有具备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才有可能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进入至高的人生境界。所以,美育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也就是精神世界层次上的素质教育。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终极目标就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美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完美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全面发展的人”“理性的人”“审美的人”“高素质的人”等等,其实质都是一样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但也有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体现了真、善、美的关系。真、善、美三者是统一的。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只有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协调一致地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审美、创美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真理观、伦理观一起,构成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具体地说,审美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它直接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和创美实践,规定着人们审美、创美的方向。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修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尺度”,才能使审美活动上升到自由、自觉,才能培养人格的完美。

2、提高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人们感受、想象、鉴赏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中各种事物、现象、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具备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

审美感受力是人们审美、创美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审美感受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两部分。审美感觉是人们通过器官对客观美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美感中最初级的感性印象。审美感觉在审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客观外界的美发生直接的联系,并为审美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然而一般的美感却不是审美感觉所能完成的。因为多数美的事物,都不可能以某一种属性或与周围事物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存在着。因此,审美感受一般要进入高一级的审美知觉阶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以审美知觉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美,审美知觉则是对美的事物的多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审美想象力是指人们在以往表象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表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重新再现客观事物的感性印象。审美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础的,而一切记忆表象又都是我们在观察和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形成和保存下来的。人们头脑中是否储备了丰富和精确的记忆表象,直接关系到审美想象是否活跃。因此。首先要培养和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储备丰富而又生动的记忆表象,为活跃的想象力奠定基础。其次,审美想象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理性思维就是“无本之木”,想象就会停滞。因此,要发展审美想象力,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再次。发展审美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对艺术美的欣赏,因为艺术美是审美想象力最集中的表现。艺术美中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和生动的,所以说,欣赏艺术美是培养和发展审美想象力最好的途径。

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的能力。在审美活动中,鉴别和欣赏两者密不可分。有鉴别才有欣赏。能欣赏才能鉴别。审美鉴别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物和艺术美丑的辨析能力,二是对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特征、范畴(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和程度(比较美的、美的、最美的)的识别能力。美与丑总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美是肯定性价值,丑是否定性价值。自然界中的丑一般表露于形式,社会生活中的丑主要在于它的内容,有时与伦理道德中的恶相联系。丑作为社会观念,受时代、阶级、民族的制约。艺术中的丑是生活丑的反映,它是生活丑典型化的结果。艺术家把现实中的丑能动地转化为艺术形式。使丑具有了审美价值。它可以使人对丑产生由衷的反感,笑着与丑告别,并从中获得美感享受。美丑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紧靠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从,黑暗与光明相共。”因此需要加强审美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不断提高分辨美丑的能力,以免美丑不分或以丑为美、以美为丑。

3、培养创美能力

所谓创美能力,指的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和美化自身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就是“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c2J所谓“任何一种的尺度”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所谓“内在的尺度”就是人自身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目的。培养和提高创美能力一般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要认识和掌握物质对象的特性,包括它的性能、结构、形态等方面。二是要重视技巧的学习与运用。三是掌握形式美构成的基本法则,如对称和均衡、对比和调和、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重点和层次、多样和统一等。四是要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美的创造总是以“新”为前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要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使人的各种内在品质因素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重视知识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而美育是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范畴。美育的任务就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教育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德、智、体。美等教育并列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