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企业家素质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企业家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

研究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衡量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目前在对企业家素质的衡量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固然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家素质的一个反映,但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为操纵,而且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等非企业家素质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考察一个企业家素质高低,应该有比营业额及短期利润水平更丰富的指标。最近,《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十大CEO,其评价标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他留给企业的“遗产”,即在他离开CEO职位多年后,公司仍能兴旺发展;二是他的“影响”,即他在技术与经营方面的创新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已超出公司的范围;三是他的“恢复能力”,即领导公司渡过危机和推进改革的能力;四是公司股票的长期收益程度。按照这四个标准来衡量,企业的持久增长能力才是衡量企业家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而《财富》选出来的十大杰出CEO恰恰满足了这些要求。一是培育企业的持久增长能力或核心竞争力比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更重要;二是创造一套系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比一味地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控制力更重要;三是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及具有打破旧框框的创新意识比四平八稳的经营风格更重要;四是善于学习并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比老是沿着一条熟悉的路走更重要;五是信誉比利润更重要;六是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是获得企业持久增长动力的源泉。

成功的企业家绝大部分是高素质的企业家,而高素质的企业家也大部分能够取得成功。但它们在概念的外延上并不必然对等,因此在评价一个企业家的素质高低是必须要透过表面数据。国外著名大学在招聘MBA时更加看重应试者的个人品质、心智模式等就是一个例证。

2002年由广东省团委等单位完成的《广东省青年民营企业基本状况调查报告》尖锐地指出了部分广东民企老板身上存在的问题:个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高新科技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立足于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思想守旧,小富即安,不够关心政治。不少学者认为,广东的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产业升级慢,发展后劲不足,都与企业家素质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民营企业家在经历长期的创业过程和经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后,对市场规则、对企业发展等都具有了比较深刻的看法,对市场经济对企业家的素质要求也有比较正确的认知,自身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涌现出一批非常出色的企业家。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自身调整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1.诚信意识不够。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当时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与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原罪说”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市场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但当初通过不诚信获得的原始资本积累仍然具有深深的烙印。所以虽然平时这些民营企业家能够清醒的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但在关键时刻却往往作出决然相反的决定。

2.对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的不足。前几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恐龙身体”。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了,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没有转变过来,仍然用当时的思维方式去指挥现在的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民营企业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甚至没有战略意识或者根本不懂发展战略。

3.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规避创新带来的风险,可能致使许多企业不敢创新,或者已有的创新由于无法规避风险反而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在一次关于民营企业家监督约束制度的调查中,在问及民营企业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时,57.7%的民营企业家企业家将决策失误排在首位。这正反映了民营企业家对风险的估计不足或者规避能力不足。

4.个人修养与管理技能有待加强。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同时由于其作为企业家的成长早期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要求并不高,所以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进现代管理时普遍遭遇在企业建立个人权威所需的品德修养尚有欠缺,对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对管理技能掌握不够。

二、企业家素质的内涵

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目前关于企业家素质内涵的阐述有不同的见解。远大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企业家素质应该包含:一高、二强、三多、四稳。一高:境界高;二强:欲望强、耐力强;三多:多才、多艺、多兴趣;四稳:原则稳固、方向稳当、作风稳健、情绪稳定。企业家是一个完美的人,是承担责任的人。作为承担责任完美的人,这十条都是必需的。中国内地富豪榜的开创者胡润,向全球“2003中国财富品质榜”中推出的财富品质分析报告认为企业家素质应该包括:诚信、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终身学习、勤奋、领导才能、执着、直觉、冒险。而且其对中国内地100名顶级企业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家认为诚信是最主要的品质,把握机遇是第二重要,创新和务实也很重要,而领导才能则排在第七位。可见,企业家的素质中品德修养是比才能更重要的因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提出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十大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学习能力。经济学家熊彼得则将企业家素质概括为:具有能完全胜任不胜其烦的会议和交涉的特殊的体力和魄力,善于说服他人并能获得支持及具有通过巧妙的交涉操纵他人的谋略和胆识等。

一般而言,企业家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

1.诚信。北大教授张维迎曾经指出,信誉是法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信誉,法律同样苍白无力。而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而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则是契约得以签定和履行的前提。虽然目前一些不具备诚信素质的企业家仍然存在并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市场经济仍不完善,而且这些不诚信的企业家已经感到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窄。诚信表现在对客户的诚信、对合作伙伴的诚信、对社会、社区的诚信、对下属、员工的诚信。

2.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企业的发展实质就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状况、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销网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素质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实质是反映企业家经营理念的变革与战略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一种学习能力。

3.创新的思维、敢于冒险的精神与务实的作风。当一种战略或一种生产方式被行业广泛采用时,它本身将不构成任何竞争优势。同样由于每个企业自身资源的不同以及所处的环境差别,盲目模仿成功企业可能引发毁灭之灾。因此,创新思维就成为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创新总是有风险的,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冒险的精神,同时又具有务实的作风,善于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创新带来的经营风险。

4.良好的个人品质与杰出的管理才能。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企业都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如果都必须通过完备的契约安排来协调彼此的利益,则企业的成本将无比高昂。因此,凭借企业家良好的个人品质与杰出的管理才能建立起来的个人权威与协调机制至关重要。这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热情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路径选择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各地在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时纷纷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在10月底就召开了有80万人参加的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成为该政策的核心。

1.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首先要解放民营企业家

尽管经济学家熊彼得将企业家素质概括为:具有能完全胜任不胜其烦的会议和交涉的特殊的体力和魄力,善于说服他人并能获得支持及具有通过巧妙的交涉操纵他人的谋略和胆识等,但如果将民营企业家的时间过多的耗费在政府的各种会议以及应付各种检查、处理同各部门的关系上,无疑是对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民营企业家才能的一种浪费。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营企业家的无谓劳动,民营企业家才有时间去思考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思考自身素质的提高。解放民营企业家同时还要避免权力对企业经营的介入。权力的介入不仅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且造成民营企业竞争的不公平,扭曲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观。解放民营企业家既包括政府与社会解放民营企业家,也包括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解放,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并进行科学授权,将自身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2.正确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目前,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缺乏正确的评价。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素质提高的方向就不明确,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差距也就不明显。一个不正确的评价标准还可能带来错误的导向。经济生活中一些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得暂时利润而受到政府表彰的企业家并不少见。这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尽快建立专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建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家绩效评价机制,合理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与经营业绩,统一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3.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专业培训

在国外,企业家队伍大都是专业队伍,只有5%的企业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而国内的企业家只有5%接受过专业培训。企业家的素质有些是先天的,如性格特征或悟性高低等等;有些是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的,如待人接物或团队精神等等;有些则是后来通过学习获得的,如知识或修养。这些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人力资本的多少决定了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对民营企业家的专业培训既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培训,也包括理念的更新、专业技术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

4.强化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建立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根本。激励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市场传导机制不够畅通等原因,市场发育初期存在一种短时域的“非宽容机制”。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就必须寻找出一种低成本的替代市场“非宽容机制”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关系资本,这既是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种体现,也是民营企业家藉此获得企业家能力“垄断租金”的一个重要保证。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这实际上是企业家通过非正式的合约安排替代正式的合约安排,交易费用由此得以降低。但这正是形成民营企业“原罪说”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这一特定历史现象予以正确认识,认识到民营企业家是邓小平所倡导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项伟大改革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必须得到承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②加快民营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

目前有一些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开始摆脱家族管理,聘请优秀的职业管理者走上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这既是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的一个反映,又有助于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应该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家的职业化建设,抛弃民营企业所有者必然是企业管理者的狭隘观念。发展社会支持体系,明确职业身份,拓展职业化空间。加快人才评价和人才流动市场的建设,让民营企业家的素质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也让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催生更多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③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资源向优秀民营企业家流动

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既要削弱政府的“行政租金”,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又要取消任何企业的“所有制租金”,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域,畅通要素流动机制,减少甚至取消市场壁垒,鼓励资源向优秀民营企业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