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一:引导质疑,启迪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质疑是创造发明的思维基础,有“疑”有“思”才会有探索。劳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模式的采用,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劳动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实践操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劳动教学旨在培养“开拓型”的劳动人才,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积累,往往低估学生的能力,喜欢背着学生过河;创造性教学强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意识。

很多人(包括有些教师及学生)都认为劳技课就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课。开始时学生以为照着老师教的做就行,为上课而上课。为此我调整了上课模式,让他们从课中认识到其实劳技并非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我的模式是:

趣-----授------练-----评。

趣:在课上创设富有鼓动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从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再实践。巩固形成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则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我在劳技课中经常抓住感兴趣的东西去导入,如:在剪纸课上,我以一个小魔术导入新课: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很简单的折好,接着很随意地用剪刀一剪,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竟是一个规则的形状,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跃跃欲试,都想学一招。此时我只须说明操作要点,学生个个都会全身心投入制作中,我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些提议,供他们参考。

授: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个步骤中,教师把劳动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练: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出自己所设想的物品,在练习中加入“新思路”、“新观念”,在“操作”中运用“新方法”。这一过程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设计出自己想做的东西,在设计之前,学生可以先猜测,假设,接着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了解自己将要制作物品的特性、特征,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得心应手。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物品付之于实践,生产出自己的作品。

评:在“评价”中采用“新方式”,得出“新结论”,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思维更加开阔。

如:在《吹塑纸贴画》一课中,经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已经在课上基本上把作品做好了,课的最后是评估。我采取的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师评只是作为学生中一员的看法或提议。学生首先自己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然后,我就提出我的看法(是不是这个太阳太高了?这条鱼的比例好象和整幅图的比例不协调等类似的一些意见),同时我也积极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让其他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去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怎么样才做的更漂亮?尽量做的尽善尽美。最后以10分制由其他组学生给他们打分。结果他们都得到的客观、真实的得分,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同学的创作意念。

二: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心理定势,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扩大视眼,从而使学生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积极地动脑,勇敢地探索。

如:在劳技课的教学中,一般课堂气氛都是很活跃的。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让他们自由组合,5—6人一个小组,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可以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比老师更简单,更方便的操作,我则不以老师自居,似乎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有时也让他们别忘了这是在课堂。让学生愿意上劳技课,喜欢上劳技课。没有兴趣何来创新。在评估学生的作品时,我是这样去评价的:你听听老师的意见怎么样?你看看老师的这套方案可行吗?不打消学生愿意去想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想、敢动手去做。

三: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局限于课堂,而在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外同时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发展创造思维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比如:在《纸的种类》一课中,我在介绍纸的类型时,讲到牛粪纸,学生都笑了,他们很好奇。什么是牛粪纸?它是什么样的?它用来干什么的?制造它的原料是什么?这些问题统统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星期天自己找答案,并要求在下次上课时能带样品来。(提示:可去图书馆查参考资料,也可上网,还可去市场上调查等)。结果,第二个星期的劳技课有很多学生真带来了样品,而且都很准确的很有成就感回答了这些问题。从中学生亦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让他们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实意义。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让他们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四:鼓励大胆联想,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伟大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它要求教育者采用启发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变定势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认清概念和规律的特点,使他们建立起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心,从而尽量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纸浮雕设计》一节的教学,蛇腹折和刀刻是关键。课上,我重点教完蛇腹折后,刀刻的部分仅仅画了线,要求学生根据画的线刻出来。有个学生可能没注意刻错了,我没叫她停下来,等刻完时发现错了,很害怕,但做出一个非常漂亮的柱体作品。这时,我没因她未完成练习而责备他,相反还表扬了她,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以后课上应该力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后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老师希望以后每次进课堂时总能见到象今天这样富于创意的作品。学生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育六解放原则: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知识的眼界,获取丰富的知识;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学自己渴望学到的知识,干自己高兴干的事。这大概就是创新教育的最好诠释。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