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和学生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教”或者是学生的“学”。只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从经验、知识还是阅历等方面,都比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具有思想、具有能动性和无限发展潜力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作为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品格、良好的道德情操之外,还必须具备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能力,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相应的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在教与学的天平上,达到一种均衡。所谓“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应当是这样的。所以改革教学的重点应该在教师方面。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良好的道德品格
这是教师从业的前提。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以及教学活动的公共性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良好的道德品格一方面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另外还会通过教师的言行传递给受教育者,可以代代相传,具有深远的影响。另外,良好的道德品格也是社会的要求。社会公众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品格和情操。从5月12号以来的汶川的大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为了救援学生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学生,感动了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他们的行为对学生们今后的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反之,一些其学生而逃的教师,则为社会、为人民所不齿。
(二)渊博的知识
这是教师从业的最根本的条件。首先,教师应当熟悉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发展方向,专业实践状况等等。其次,对每次所讲授的内容在专业知识中所处的地位要有比较好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层次、知识掌握情况对教学做较好的安排,对讲授的难度也会有更好的把握。最后,教师还需要一些综合性的知识,例如做人、做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知识。可以想象一个什么都不懂得教师是无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殿堂。
(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一方面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管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对课堂、课后的学习要进行必要的控制。组织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秩序。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一,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下边,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和各位同行共勉。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所处的层次,挑选出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授,讲完之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在课前自主进行比较深入的预习;另外,通过课堂相互的补充、讨论,可以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一般让学生讲授时间不能太长;另外,不能每次课都采用这种方式。最后,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大学及以上层次的高等教育可以多次采用,基础教育部分则根据课程情况适当选择。
四、通过恰当的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后,除了布置适当的客观题作业之外,应当加强主观题目的布置,例如:《企业所得税法》的查询,以及新旧法规的比较等等。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另外,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可以布置一些分组的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另外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这些教学方式在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用到。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的高等教育以及部分基础教育中。
总之,要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良好进行,我们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出发,考虑到他们的地位、知识、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相长,共同推动我们的教学工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摘要: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发挥,其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重视对教师品德修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要求;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作用,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应当承担的职责。
关健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