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军训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组对学院2004级学生进行了军训追踪调研(04级学生于2004年9月至10月军训15天)。学生工作组向206名学生分发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军训期间内容的安排、军训强度、军训是否要改进等。本次调查,共发了206份问卷,回收189份,回收率达到91.75%。经过统计,38.1%的学生对军训期间的内容不满意,44.97%的学生认为一般;在军训的形式是否要改进上有71.96%的学生认为需要,仅有19.0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但在是否愿意参加军训的问题上,仅有34.92%的学生认为不愿意,剩下的均表示愿意参加,同时对军训的强度有53.97%的学生认为应该再高些。由此分析可见,军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但也反映出同学们对军训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军训工作的法规是:《兵役法》、《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另外,在高校开展军训工作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
2.大学生参加军训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形式重于内容,军训作为素质教育有走过场之嫌;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但目前进行的普及型军训使得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并未完全履行;军训作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举措,但大学生军训并未被列入国家和军队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军训目标的实现。
3.高校学生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参训的学生近100万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必须用法规制度来规范,才能使军训在高校中健康地发展下去。
4.军训具体内容各高校不统一。参训学生一律是普及型的军事常识课,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以国防建设为基点,有的着重于实用性的军人素质训练。因此,围绕军训的主要目标调整和统一学生军训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5.高校与中学的军训内容缺乏纵深的延续。目前高校军训内容陈旧,是对中学军训内容的重复,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形势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的知识甚至要比军训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要丰富。因此,军训对大学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6.军训教学方式单一。室内课堂讲授仍旧采取灌输教育方式,缺乏多媒体技术参与,理论性过强,缺乏生动性。室外训练缺乏互动,学生体力上付出不少,精神上也感觉疲惫,难以提高学生的军训兴趣,军训效果不好。
7.军训教育成果难以巩固。通过军训,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上有一定的进步,但若在军训后得不到巩固,其作用会逐渐淡化。有些高校尝试分时段军训,甚至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以此巩固军训的成果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鉴于以上问题,高校的主管部门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训工作的同志们应当认真思索,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的新局面,针对军训工作不断进行创新。
二、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均对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军事训练,在训练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培养适合国际复杂局势和高科技战争要求的后备力量,从而使本国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外大学生军训模式
自从200年前的拿破仑在巴黎理工学校开创军事训练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相继在高校开展了以军事科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目前,突出的国家有美、英、俄、法、德、印度、越南、波兰、叙利亚、以色列等国。其基本的教育模式是由军队负责的平时课程教学加集训的专门“军事团体”,但由于高校学生军训受各自国家政策、目标要求、经济实力等诸因素的影响,在其具体实施上仍有一定的区别。如:美国采用的是由军队军事学部负责的贯穿一至四年级的校内两时段教学加基地集训的“军官训练团”的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分陆海空三军在高校中组建专门的预备军官训练团模式;俄国采用的是国防部负责的分散训练加野营集训的合同制模式;印度采用的是军种对口施教的每周六节课教学加两次野营的“学兵团”的教育模式。也有个别国家如以色列、叙利亚等国,采用由国防部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学校实施的国防教育的模式。
(二)我国大学生军训模式
我国的大学生军训试点是从1985年开始的。经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军训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军训路子。中国高校军训模式是:一是设立学生军训基地,由部队承训。学生真正能体验到部队生活,“军味”浓。二是部队到地方高校进行军训,属部队承训。是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形式,利用高校资源,在部队教官帮助下,对学生进行军训。三是高校自训,就是利用经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或学校复转军人组成学生军事教官队伍。少数高校采取这种形式,经济上较为节约,但“军味”较差。四是在高校内进行军学共训,这是一种以部队优秀教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的军训形式。主要是由高年级经过军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暑假期间由部队教官在校内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作为新生军训教员。当然还是以部队教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
从中外军训模式看,中国模式多样,不统一。要想高质量地发展下去,培养高质量的国防后备人才,还必须统一军训模式。国外军训历史悠久,模式统一,值得我们借鉴。
三、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因此,组织大学生军事训练,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结合军训大纲赋予的新任务,不断创新训练手段,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成长。根据近二十年军训的工作实践,并且结合当前的形势,我们构建了七大平台,谋求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军训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团队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增强国防观念。让学生了解军队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军队建设、历史回顾与现状评析,让学生理解在21世纪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国特色国情中,中国军队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激发爱国、爱军热情。
(二)军事技能训练平台
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使大学生初步掌握士兵必备的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战术技能。了解基本战斗类型和基本战斗样式,掌握我军先进战术思想和基本战术原则,研究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立足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增加现代信息作战样式等内容,如电子战、网络战、黑客战、指挥控制战、精确打击战、计算机空间战等等,力求把大学生最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和最新军事知识信息,及时融入到训练当中。针对技能训练的特点,组织大学生到驻地部队、军队院校观摩分队战术训练,增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部队每年组织的紧急动员演练、防汛抢险演练、应付突发事件演练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性实战演习,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锻炼。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设立军训站点,为大学生发表军事言论、研究军事思想、探索军事领域构建平台。
(三)军事理论教育平台
高校军训中的军事理论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当采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教学。为此要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资料;二是军事图片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内容要系统、技术含量要高、信息量要大、配以解说词和背景音乐,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软件的动感和流畅性、互动性,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课程的学术研究动态,以便接近理论前沿。
(四)对口专业战术平台
要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专业战术训练。
(五)深化拓展素质平台
高等学校的教育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差别不同的教育方案。
(六)辅助教育平台
针对军训师资严重不足的现实,要充分发挥高年级国防生的补充辅助作用。近几年来,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这些国防生通过进行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学习训练,军政素质比较好,能够进行军事训练的辅助教学。同时,让高年级国防生参与学生军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养成教育平台
大学生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教育成果,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应当保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处处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饱满的爱国激情、良好的军容风纪、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极大的集体荣誉感。要让大学生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军人的角色,在思想政治、军事技能、组织纪律等方面体会到做一个新时期军人的感觉,认识到军人的使命和任务,学习到军人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领悟到军人的光彩和荣耀。
四、大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新时期国防教育思想的指导,创造性地提出多媒体教学、对口专业战术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军事技能训练、深化拓展素质、辅助与养成教育等七大平台。从政策上提供宽松的环境,组织上保证军训质量,制度上完善军训成果的巩固;建设性地强调行为训练与理论教学并重,集中训练与课余活动(包括网上教学)相结合的设想,不仅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贯彻军事课教学大纲,能够保证军训效果
军训工作创新研究提供的七大平台,强调内容和形式并重、集中和分散教学结合,即:提高处世能力与增强思想意识并重,集中教学训练与分散学习活动结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军训大纲和军训质量的落实。这种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军事教官、学生辅导员、国防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高校学生军训更加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增加学生军训的吸引力,提高其效果。
(二)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高校贯彻《国防教育法》,普及和长期坚持国防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军训工作离不开部队的大力支持,这是军训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全国所有高校都由部队参与主训,这无疑给部队增加了巨大压力。军训创新研究设计了坚持学生军训由部队支持,国防生辅助的模式,减少承训官兵的比例,不仅可有效地减轻部队的压力,也可保证学生军训的质量,有利于贯彻《国防教育法》,使学生军训工作普及和长期坚持。
(三)军训创新研究有利于巩固军训成果,深化拓展素质
军训创新提出让高年级国防生经过培养后承担军训的施教任务,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有指导地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军训,不仅为军训培养了师资骨干力量,也为军训成果巩固在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从深化拓展素质的角度提出训管衔接、教养一致,不仅从工作上而且从规章制度上对军训成果巩固进行了完善,从而使军训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四)军训创新研究符合实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军训创新研究是针对高校扩招后对部队承训教官需求量大和所有高校都将开展学生军训但尚未形成规范的军训模式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它不仅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减轻军训对主训部队的压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又可在部队承训官兵的指导下让高年级国防生施训,保证和提高军训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在学生思想作风和身心素质方面的训练与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校园内形成积极、健康和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维护学校安定团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军训工作还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精心策划,科学运作,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与研究,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同志们应当不懈努力,深入研究探讨军训工作内在规律,大胆提出军训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任宏权,雷金火.高校军训“2+1+1”模式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
[2]胡斌.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战术训练[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7-26(7).
[3]裘静芳.对高校军训工作引入体育教学内容的初步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91(3).
[4]熊静.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5]宋海峰,叶全利.对大学生军训的调查与思考[N].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05(4).
[6]朱信号,龚衍丽.大陆与台湾地区普通高校军训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
【摘要】文章通过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并且对中国大学生军训工作展开调研,查摆主要问题,进而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七大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军事技能训练平台、军事理论教育平台、对口专业战术平台、深化拓展素质平台、辅助教育平台、养成教育平台。最后指出大学生军训工作创新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军事训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