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诚信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助学贷款现状;违约原因分析;现阶段主要问题,对国家助学贷款诚信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按照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大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左右,特困生在5%左右、抓住重点,完善贷款工作机制、建立“两个管理平台”、借鉴国际模式,降低还款负担,提供各种不同的还款方式、突出关键,做好诚信教育工作、营造氛围,加强信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还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自强,守信、责任观念,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为保障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固守传统道德层面教育、实践层面教育的同时,还必须从制度、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贷前和贷后的管理,有效防控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分析违约原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度、教育、监督三方面,提出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向更良性的轨道运行。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违约偿还率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10年来,已成为中国高校学生资助中覆盖面最广、资助力度最强、最有利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一项政策方案。然而,随着还款期的到来,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开始显现出来,部分毕业生存在还贷违约问题,有些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严重影响到助学贷款的顺利运行。因此,加强贷后管理,采取切实措施降低风险,提高助学贷款偿还率,已成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助学贷款现状
按照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大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左右,特困生在5%左右。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金额,是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计算配置的。但据一些学校反映,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贫困家庭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人数,实际要低于20%这个比例。即便这样,在现有的提出申请助学贷款的人中,还是申请的人多,能够获得贷款的人却有限。江南大学外语学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07~2008学年,该院贫困生人数有180多人,其中申请贷款的学生为168人,而实际获得贷款的只有90名,占贫困生的50%。银行对有贷款愿望的贫困大学生还不能应贷尽贷的最重要原因即为贷款偿还率太低,逾期违约率超警戒线。
二、违约原因分析
学生不还贷款,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客观还贷能力。笔者通过统计07、08年各月江南大学与还贷逾期毕业生联系的反馈情况,分析了偿还贷款违约产生的原因。违约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现在的就业难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能顺利找到工作,收入较低,连维持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另外一个是天灾人祸,大学生个人或者家庭出现了重大变故。大学生故意不还款的恶性事件还是少数,大多数贷款学生是讲诚信的,是可以信赖的。贷款学生不诚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有家庭影响,有社会影响,有朋友的影响,还有自身的原因。对在校贷款学生诚信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2.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有10.4%的学生认为是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有10%的学生认为是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造成的;有73%的学生认为在对自己诚信的教育和影响上很大程度来自于长辈,只有1.8%的学生认为长辈的教育和影响基本没有。
三、现阶段主要问
工作体系不稳定,动力不强。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大部分是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来具体负责的,平时工作繁忙,对催收还贷工作的指导和投入易不足。贷款工作特点是繁琐、周期性长、系统性强,这需要一支比较稳定的队伍来管理。而高校辅导员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加之毕业生流动性大,联系比较困难,使得催收工作难以收到实效。入口不严,没有统一标准。贫困生评定工作是公平、公正地实施贷款等资助的必要前提。目前,多数学校评定贫困生的操作方法都过于简单,学生在求助、贷款和勤工助学时,往往只凭一纸申报或证明而定,从而导致贷款等资助工作随意性大,透明度低。没有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不能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学生缺少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主动还贷意识不强。还款方式单一,灵活选择性不够。四、提高偿还率的对策
为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发展,经办银行与高校应加强贷后管理,相互沟通毕业贷款学生的还贷情况。从长远看,应从制度、教育、监督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防控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长效机制。
(一)抓住重点,完善贷款工作机制
学校内部必须建立“四级工作体系”,即学校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院系助学贷款工作组、助学贷款学生服务小组。学校应认真抓好助学贷款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建立和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就业单位的联系、与学生组织和社团的联系,敦促进入还款期的学生按时还款。明确标准,规范程序,扎实做好贫困生评定工作。各高校可以建立“量化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贫困生评价办法。首先对“经济困难”做一个切合实际的定性描述。
第一,建立“两个管理平台”。即以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为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全省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各高校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为操作平台,全面管理学生贷款的受理、审核、汇总、合同签订、贷款本息催收、贷款信息管理及学生的诚信教育等具体事宜。
第二,做好大学生状况的调查摸底,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统机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保障体系的欠缺,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身份证”。大学生应从入学开始就建立起“个人诚信档案”,由辅导员和相关部门评出学生诚信等级,委托市场评估机构来制作大学生信用档案数据库,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向社会公开。如果用人单位想查找毕业生的有关信用记录,可以通过评估机构查询。运用信用信息机制使助学贷款的诚信既有自律又有他律。
第三,借鉴国际模式,降低还款负担,提供各种不同的还款方式。助学贷款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尤其在发达国家其做法已经成熟和规范。灵活便捷的还款办法可以降低学生还款负担,显著提高偿还率。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可以把目前的按月、季还款改为按年还款,或者,在学生毕业后第一年,按其就业状况的好坏,可再选择一次还款方式,可以根据个人收入的增减采取浮动还款方式。银行和个人之间应有畅通的反馈、沟通渠道,实现异地还贷等,使还贷机制更可行、更宽容、更人性化。
(二)突出关键,做好诚信教育工作
第一,营造氛围,加强信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还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自强,守信、责任观念,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增加金融和法律知识教育。银行应与学校合作,经常宣传跟贷款资助相关的事例、信息,如学校资助体系、相关代偿制度、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情况以及如何使用信用卡等相关金融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金融和法律意识,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真正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人才必须走向市场才能体现出价值,才可能具备银行所认同的还贷能力。高校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人才,在银行方看来,“人才”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有偿还能力的学生。
总之,为保障大学生诚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固守传统道德层面教育、实践层面教育的同时,还必须从制度、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贷前和贷后的管理,有效防控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相信国家助学贷款在不断提高诚信素质的基础上,一定会越走路越宽。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J].宜宾学院学报,2006,(7):125-127.
[2]吕炜,肖兴志,王晔.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4,(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