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学评估改革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学评估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学评估改革分析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评估初衷;改革势在必行;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评估改革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尽管教育部认为扩招和就业难不能划等号、当时建立评估的目的是,建立起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且满足公众对高校的信息需求、没有教学评估,高等学校中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潜藏着,影响着教育质量,损害着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利益,损害着纳税人作为教育投资者(教育财政拨款最终来源于纳税人)的利益、评估中有些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匿名的方式爆料学校造假,而很少有评估专家发现并清楚指出,这虽然符合中国“给面子”的传统,但毕竟是部分评估专家的失职,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笔者通过对本科评估的初衷和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对本科教学评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评估教学评估改革改革公信力

一、评估初衷

尽管教育部认为扩招和就业难不能划等号,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从1998年到2006年,短短

的8年时间,全日制大学生的招生数扩大了五倍,达到540万,中国完成了向“世界上大学生最多的国家”的“历史性跨越”。1998年印度大学生的数量曾是中国的两倍,而2006年中国的大学生的数量却是印度的两倍。

高校扩招后的问题不断暴露,除就业难以外,诸如部分学校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条件全面紧张等问题显现无遗,教学质量也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2003年8月20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宣布,从2003年开始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并且专门组织实施对于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以及各项专业的评估,同时履行质量监控的行政职能,而且每年公开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对1998年扩招后的全国1270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大面积推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这一举措,有媒体评论,本科教学评估表明了中国高校在经历了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后,已进入由注重“规模效应”向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型阶段。教育部希望依靠对学校的外部评估,促进学校内部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一套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体制。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评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本科教学评估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当时的评估分为三类,即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6月决定将三种评估合而为一,使用同一评估方案,在全国统一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于2004年8月对原有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进行了重新修定。新的评估体系对高校教学硬件和教育水平进行了严格要求,增加了控制规模和质量的师生比、就业考查、生源情况和校园网建设等多项内容,并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做为教学评估的核心指标。

同时,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工作。2005年,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评估方案进行了“瘦身”。减少了评估专家的数量和专家进驻高校的时间,同时称对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转二、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当时建立评估的目的是,建立起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且满足公众对高校的信息需求。但是这一美好愿望看来却难以实现。2005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接受评估的54所高校的评估结论:其中30所高校“优秀”、19所高校“良好”、5所高校“合格”,“不合格”的高校根本没有,倒置的的金字塔的结果让公众对评估的公信力大大折扣。在评估过程中的种种怪现状,也让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教师、学生深恶痛绝。

抛开初衷的美好愿望,现实中的操作已经辞不达意,劳民伤财。为此,终止评估的声音不决于耳,还有逐渐蔓延扩大之势。

主张未来本科教学评估应当停止的理由主要是认为评估引发了许多高校组织教师、学生编造各种假实验、假评语、假就业率等数据。评估表面看是引发高校造假的直接原因,因为如果没有评估高校不必造假。但是仔细深想,其因果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有些高校为何要编造假实验呢?因为教学计划中学生应当做的实验可能没有做(学生不一定知道,或者知道也倾向于减轻负担);有些高校为何要编造假的论文评语呢?因为有些教师并未认真地审阅学生的论文、给予中肯的意见(教师已经因为科研很忙了,审阅学生论文快些、粗略些一般在高校是可以原谅的)。

三、改革势在必行

没有教学评估,高等学校中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潜藏着,影响着教育质量,损害着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利益,损害着纳税人作为教育投资者(教育财政拨款最终来源于纳税人)的利益。评估使得这些隐藏的问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造假)暴露出来。如果站在学生和纳税人的角度,评估无疑对社会是有益的。

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存在,有助于形成清晰的质量指标,也会成为一种对学校和教师尽责的制约,例如不认真阅读学生论文有可能影响学校评估成绩,因而教师群体会更快形成对个别教师的压力。学校尽责、教师尽责,那么在以后的评估中就不需要造假。评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促进机制也许就在这里。

评估中有些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匿名的方式爆料学校造假,而很少有评估专家发现并清楚指出,这虽然符合中国“给面子”的传统,但毕竟是部分评估专家的失职。如何使评估专家更尽职工作,无疑是未来评估应当改进的方向。

取消评估显然是因噎废食。《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的8项自主办学权,学校有权力自主开设课程,但是,开设课程的质量控制还是必须的。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接受媒介采访时表示,评估也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外国对高校进行评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且在不断加强,欧洲的一些国家联合制定指标体系,对参加国家的高校运用同一指标进行评估。

高校评估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的主体、评估的指标、评估的内容要明确。由谁来评估?政府还是具有公信力的中介组织?评估师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还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天虹,魏智芳.对新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3).

[2]单成明,王义辉.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实践带来的困惑和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

[3]赵淑坛,苏云.浅谈高校教学评估[J].科技资讯,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