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子女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子女家庭教育对策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子女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使家长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对现在的孩子缺乏有效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家长对现在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目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存在着观念上存在偏差,培养方向不够明确,遇到问题缺少方法等多种问题。

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首先指出了子女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然后从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即制度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目前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望,希望孩子能够有出息,但对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培养却知之甚少。很多家长以为,单纯的培养知识技能,使孩子能够上好的大学,就是一个卓越人才培养的全部。实际上,一个卓越的人才,不仅仅是在专业技能方面有其优秀的一面,同时,在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财务知识等能力方面都有其优秀的能力。

众所周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简单的学习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承受压力包括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决断能力;管理并增值财富的能力;管理身心健康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子女健康子女教育

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

针对国内省市的多个相关调查机构对国内多个地区的各年龄段的心理调查,其情况及其严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对全国22个城市24000名4~16岁儿童进行全面调查,现今中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少儿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心理脆弱、孤僻、自私、狭隘、冷漠、不合群等心理异常的孩子占32%以上。北京、上海学龄前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占32%以上,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1%、心理问题占16.2%。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青少年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在大学生人群中,人际关系障碍是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一位高校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档案表明,在该校大学生中,人际关系障碍已成为众多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此外,无法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和学习压力也是当今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在中学生的群体中,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易受到生活事件影响。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均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部分人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活应急事件的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加重的趋势。在初中阶段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控制力上;在高中阶段,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与焦虑情绪影响着学习和生活。

小学生群体调查,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学习问题产生困扰。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30%学生主要烦恼学习方面。原因有学生来自家长、教师、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人际关系问题比较严重。在与父母关系上,学生所希望的理想父母,是理解自己的行为,并给予关爱、温暖的占52%,在与父母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理解我的行为。在同学关系上,处理不当。调查发现,学生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占17.4%,排在第一位。大多数学生想交友但不知道怎样交,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表现出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伴相互排斥的问题。

3、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据调查,我市小学生独生子女占75%。发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

通过上述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国内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从小学开始就已经陆续发生和显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应该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沟通能力、思考能力、抗压能力、领导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以避免出现上述的心理、行为、性格等方面的问题。

一、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作为现阶段子女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助人与利他行为,主体意识、法律观念和诚实品质。”“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现阶段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当今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现阶段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一)偏重智育

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其分数了。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都几乎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2、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二)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日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

(三)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现代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己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了。

二、现阶段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国家办的“统考”为有才华的非特权的平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可能通向名利和荣华富贵的殊途。现今中国也通过累似科举的高考来选拔人才。然而高考存在着一考定终身,考试形式单一,录取模式并非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缺乏一定的工作性和合理性。特别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权或有钱就意味着一切。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同样是家中的独子却不能像有权有势或有钱的家庭中的独苗通过权钱交易去获得保送等上大学的机会,因而大多数孩子只有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使自己脱颖而出。因为毕竟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总比凭门第、出身、关系、财权要好得多。虽然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家长们对大学的追逐演变成名牌大学,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分数教育的变奏。加上众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衡量人才时,始终把人们的学历水平看得很重,而且把学历、文凭和人们的晋升、晋职紧密联系在一起。越是名牌大学和高学历的人,越可能有好工作和较好的物质待遇。

(二)家庭原因

1、家长的素质低下

(1)思想意识上的愚昧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由于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重视程度和普及不够,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文盲、半文盲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俗话说:“愁生不愁养”、天下无不是父母。那些担任着家长的文盲和半文盲们,根本意识不到科学育子的意义。很多家长们认为家长的话是绝对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作为家长不用加强自身修养。

(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

家长自身通过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怎样教育子女,掌握了一些培养孩子的能力。祖辈们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怎么教育下一代。

(3)知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

在新的世纪,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量往往比家长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宽。而许多家长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注重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沿用旧知识、旧方法来教育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的家长威严和尊严,却早己被孩子所不耻和看不起。

2、家庭的结构不完整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昔日稳固的家庭日益受到一定冲击,越来越来多的家庭解体了,中国单亲家庭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单亲家长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和上辈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努力工作获得必要的经济来源以维持和保障生活,这些单亲家长们总是忙忙碌碌从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对孩子教育问题。离婚率的增长和单亲家庭的增多给孩子的成长乃至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学校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学业、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在正常家庭的孩子远远多一些。一般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本身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另一方面单亲父亲或母亲因忙于生计,常常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生理的引导和学习、生活方面的关心、帮助,独生子女们又缺少至亲的兄弟姊妹倾吐心声,往往在身心等诸多方面受到创伤,出现了人格不健全或心理扭曲,甚至发展成为社会进程中较为特殊的“心理畸形人”。孩子在缺乏亲情和温暖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性格,进而与社会产生对立情绪或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而大部分青少年犯罪的人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残缺的家庭。

(三)社会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竞争越来越激烈,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家长们为了生计,忙于充电、赚钱和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使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了许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

2、迅猛发达的网络的冲击

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在家庭中,过去那种家长是青少年儿童德的主要教化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通过网络,孩子们可以迅速了解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其知识面,他们开始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网络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的指导。而这些是家长难以做到的。然而,青少年儿童从电子媒介中也学会了许多他们这个年龄段无需懂得的东西。在新兴的网络面前,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网络特别自由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多数家长们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偏低,对网络冲击感到手足无措,岂料网上一些不健康暴力色情网站毒害了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的孩子们的心灵。独生子女本来伙伴就少,又没有兄弟姊妹,孩子们感到心灵受到伤害或心理压抑时,对于没有时间、地域、年龄、背景等诸多方面限制的网络来说几乎成了孩子们的一个主要且他们认为很好的宣泄渠道。为了有效地控制孩子,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多数家长采取的是禁止和打压模式,结果常常适得其反。三、现阶段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信息时代。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1、提高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其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家长素质较高,往往可以采用较为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思想,有较为主动教育子女的自觉性,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二,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2、更新观念

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家长们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就如森林里应该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才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一样。

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康成长。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

综合性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将倍受欢迎。任何一种只注重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是和社会、时展相违背的。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问,也难以成才。因此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如: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孝敬父母、明辨是非教育等等;要教会子女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要将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变革中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家庭教育内容的更新。这要求家长们在弘扬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如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同时家长要指导独生子女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再者在家庭思想教育中,加强养成教育,把一向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

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

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完整的生活。因为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终饱思淫,可能养成浪费的习惯,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造成空虚状态。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极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完善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多看修身养性的书籍,端其行正其身。

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一些尤其是科技方面的知识,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知识内涵来影响孩子的。同时,家长要求独生子女全面发展,自己也就在努力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了解艺术方面的书籍,收听和观看艺术方面的节目、收集文艺方面的资料,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孩子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培养艺术素质,家长就能更容易地诱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上的研究也将会更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会更加成熟。

3、提高家长家庭子女的能力

教育子女的能力,指的是家长运用教育子女的知识去解决、处理家庭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技能,技巧。在家庭教育中,不同的家长在儿童成长的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解决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但家长应具备基本的教育能力。

了解孩子的能力,只有正确的了解才能科学地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基于对孩子全面、客观、清楚的了解。家长可以尽量增加和孩子共处的时间,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洞察孩子的情绪,学会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全面看待孩子,从实际出发,不抱偏见和成见。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子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家长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4、丰富的教育子女的知识

丰富的教育知识,子女发展和子女养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的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更为合理。家长关于子女养育和发展的知识决定了其提供的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结构,反过来它又影响到子女的知识和行为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应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有选择地掌握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各种知识。为了正确、全面地了解孩子,科学的教育孩子,家长应掌握儿童心理学,生理学和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关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助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

[2]候书新.《如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

[3]李丰收.《天才少年成功之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1年。

[4]宇飞.《千万别“管”孩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

[5]刘庸.《不要为孩子烦恼》,四川人民出版,1999年。

[6]周艳.《独生子女教育》,载《小学时代》,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