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交际和语用教学思想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的优点、缺点,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室;优点;问题;建议
摘要: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师生会话的一种形式。它的过程性和交际性引发了作者对其语用意义的思索。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和语用关联三方面阐述了任务型课堂提问的语用价值,以便使外语教师从课堂提问这一侧面,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含义。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语用学合作原则关联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渊源于交际和语用教学思想。它从语用学、语义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吸取了丰富的理论营养。课堂提问是会话的一种形式,也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过程和手段,其本身具有鲜明的语言交际特点。它在外语教学中沿袭运用,反映了自身固有的语用蕴涵,也反映了外语课堂师生对话语用意义的真实存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印证着言语行为理论,遵循着会话的语用合作原则,隐含着会话的动态语用意义,体现着语用关联价值。
一、言语行为理论是任务型教学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
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语言使用和交际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意义和语境是语用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是存在于词语、句子本身的静态意义,而是在一定语境中表现为行为的意义因此,语言的意义见诸于行为之中。“语言即行为、会话即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必然之义。语用学强调“言有所为”的语言观与任务型教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任务型教学倡导“做中学”的外语教学思想。把学习活动本身与语言学习目标融成一体。把个体语言习得、行为发展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一起。任务型教学主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的过程性和.参与者语言活动量与质有助于学习者语言自动性的形成。任务型教学强调行为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行为决定语言的意义,意义在语言行为中产生。
课堂问答是师生互动的动因之一课堂提问是引动话题的动力。激活课堂会话是课堂提问内在的规定性。根据.Austin的“三种行为”模式,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同时实施着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意指”相同;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施行的一种行为,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许多事情.达到各种目的;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首先,言内行为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借助于课堂提问的这一方法优化学生话语行为,矫正学生的语音语调,熟悉和掌握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说得标准,讲得得体,学得有效。
通过课堂提问改进学生的言外行为。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言外行为必须满足一定的恰当条件,它的结果是产生符合某种语言的使用规则的具有一定交际功能的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每说一句话都在实施一种言外行为,每一句话所具有的言外之力体现了说话人说话的意图。意义和言外之力存在着三种可能关系。其中一种关系是句子的意义,它取决于可能具有的言外之力。
通过课堂提问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言后行为。言后行为是指一旦说话人的意图被听话人理解、领会和接受,便带来相应的后果和变化。课堂提问不仅能改进学生言内行为,而且能坚定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接受教师语言的暗示和鼓励,接受课堂学习情感和学习氛围的感染和影响,克服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复杂度、语码复杂度和交际压力所造成的困难,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建构人格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提问遵循着会话的合作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会话,即问与答、听与说,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途径。课堂师生提问与回答不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干的话语组成,成功的课堂对话是师生共同努力与默契合作的结果。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传承文化,造就未来的目的而存在,语言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师生怀着共同的或相近的目的走在一起,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学与教任务。师生课堂对话在共同的目标下产生,在合作中继续,在双方受益中发展。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把这种原则称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可以体现为四条准则。它们分别是: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达到会话的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以及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以及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要求说话人说话要贴切。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者避免晦涩的词语和歧义,说话要简要和有条理。
课堂提问体现了会话的语用意义。“意义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的。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构成语用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准确把握语言意义,逐步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教师在提问中解惑、授业、传道。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语用意识,练就语言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课堂构成的语用合作关系有利于师生发现语言教与学中的问题,也有利于合理地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根据数量准则,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信息。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到了极限,有利于听话人推导出话语的上限隐含意义;根据质量准则,课堂语言是真实的,师生间的帮助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根据关联准则,说话人的语言是经济的,意义是贴切的;根据方式准则,师生在教与学中应该学会如何说话,力免歧义,使说得明了,讲得有条理,用得得体。在使用中学习外语,在做事中培养语言能力,使语言习得与做事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
课堂语用合作关系融洽着师生的感情,培养着合作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演绎着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变化。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媒体,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表达人类感情与思想的工具。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是经历性和过程性的。通过师生课堂对话,学生学会逐渐地把握语言的意义,完成教师和教材指定的任务,体验语言学习的过程,提炼学习的方法和思想,探索学习心理的发展,接受教师情感的感染和思想的影响,模仿优秀的学习行为。
三、课堂提问体现关联论的交际观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思想、感情、观点等的一类行为,也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境之间相互关联和创造意义的过程。人类交际和认知事物总是遵循着关联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活动都意味着活动有最佳的关联性”。课堂提问与回答是师生双方交际的一种形式。维系课堂交际是双方活动的关联性—认知关联、逻辑关联和语境关联。Grice
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推理交际,是听话人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依赖于语境的推理过程。推理模式倡导者指出,交际是说话人提供其要表达的意图的证据,听话人根据提供的根据,结合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知识”或共有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意图的过程。不难看出,语言交际过程主要是一个逻辑推理、认知和语境的相互关联和演进的过程。
认知关联是语言课堂任务实施的必然条件。意义学习中的“图式扩张”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有规则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也有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行为。说语言交际过程既是语际语码的转换过程,也是推理认知的过程。
一般而言,学习可分为认知性学习、运动技能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认知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探求知识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知识的积累、意义的获得、知觉的习得和概念的掌握。它常指学习者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运作。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它以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形式,表征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可想而知,语言既是认知的基础,又是认知的中介和载体。语言学习与交际促进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增强语言学习的意义。认知与言语交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因此,认知关联在语用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逻辑是语言交际意义的规定性。语用逻辑关联支撑着语言交际的全过程。美国哲学家W.V.Quine认为,真理一般依赖于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事实,科学双重地依赖于语言和经验。真理与科学的陈述直接依赖于逻辑。依托着逻辑,课堂提问和回答才得以持续和发展。借助于逻辑,学生才能逐步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学习者对课堂任务才能保持持续的认知兴趣。课堂提问能保证师生课堂语言交际和语言能力沿着语言逻辑的演化而发展。以达到语言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之目的。
语境关联意味着语言在运用中言语使用者的共知语境孕育交际的意义。语境,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环境。只要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就会构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著名心理学家Clark(1977年)把语境分为三种情况:句子中明确陈述的内容;与话语有关的情景;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句子的使用上达成的默契。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或抑制对目标词的识别、预期句子成分、消除歧义、约束语义关系、定界搜索范围、易化语言理解和推论新知等。
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这一对话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能产生语用教学效应。由于师生互动建构语境与人的意义关系,语境和互动成为语用教学的前提。课堂提问的互动性意味着教学语境构成、运作、迁移与间接言语行为间的多维意义关系。因此,可促进学生语用意识的产生和语用能力的形成。课堂提问的即时性,直接性,机动性,反馈性以及情感性拓展语言意义空间,丰富任务型语言教与学的内容,激活师生间的语言交际,体现互动与语境的语用亲合力,缩短外语教学与外语运用间的语用差距。
逻辑实用主义认为,科学的概念体系实质上是根据过去经验来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关联论与逻辑实用主义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关联论指出,在语言交际中,听话人对世界的假设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构成一个人的“认知环境”。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是由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认知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构成学生理解话语的潜在的认知环境。语言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是认知环境中旧信息和旧知识或旧经验。当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中显映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共有的语境或认知环境的重叠便产生了。成功的交际是建立在相互显映的共同认知语境之上。语境关联是语言理解本质所系,也是语言产生的必然条件之一。因此,学生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体验中培养综合语言能力,在实施任务中发展多元智力。
毋庸置疑,课堂提问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它的沿袭使用蕴含着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它内在的语用价值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不断发展而得以充分体现,它深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价值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而得以科学的诊释和展示。
,如何使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使教学效果、教学秩序达到最佳状态显得尤其重要。
一、我院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一)大屏幕投影机多媒体教室
大屏幕投影机多媒体教室指的是用大屏幕投影机、计算机、实物展示台和音频、视频播放设备等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仅作为教学手段,主要用来集中控制视音频设备、各种教学信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教学媒体(如投影片、实物、模型、光盘、软盘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集中控制,操作简便、直观。通常这类多媒体教室的规模可达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资相对较少,但收益面广,又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因此使用普遍。主要适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专题讲演、学术交流、报告会等。
(二)交互式多媒体机房
交互式多媒体机房实际上是在一个计算机网络机房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软、硬件(如苏亚星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控制。该系统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但由于受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套数的限制(如苏亚星教学软件目前最多能够控制60台学生机),教学规模不可能像“多媒体教室”那样机动。在“多媒体机房”,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鼠标、键盘来演示教学内容或命令“学生机”发送屏幕信息。学生可以电子举手的形式请求帮助、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巡视每个学生的屏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时反馈对学生练习、回答的意见。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计算机培训、计算机考试、多媒体cai课件交流、演示等。
(三)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由多媒体服务器、多媒体客户机、分频器及多媒体计算机显示终端组成。每两台计算机显示终端为一组,一台连接服务器,一台连接客户机。在该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服务器和客户机来演示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验,学生通过显示终端可以观看到整个实验过程。该系统克服了单机系统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C/S模型演示等。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由于我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特别是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文字、图片等教学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板书和避免语言的表达不清,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
(四)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有待提高
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或者在课件中过多的使用声音效果以及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声、色、光、形”等手段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感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手段本身却以其“新颖、刺激”的独特表现,引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精力迁移,不能集中思想领悟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极易引发学生的“疲劳”
长时间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有说话,思想开小差的愿望,由于多媒体教室光线受限制,整个教室的环境没有平时光亮,时间长后,眼睛疲劳、头脑疲劳,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由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大多时间不能同学生“面对面”,上课只能是人机互动,学生有时只能听见教师的声音,观察不到教师的表情,使教师的职能很容易成为放映机的操作者,而不是“讲授者”和“引导者”。对于层次较低,素质较差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图形,图表,不断变幻的画面不但不能启发其思维,反而使其变得烦燥不安。
(四)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存在盲目性。
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比如在数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用屏幕显示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无法体现教师生动形象的指导思路。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讲课节奏太快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加大课堂知识容量,缓解目前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但幻灯片放映的速度也比板书快,所以学生感到节奏很快,许多知识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和吸收就又换了另外一张幻灯片,过大的课堂教学容量和过快的教学进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把讲述的内容重来一遍,学生根难做好笔记,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后续新内容的学习。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课件是显示教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无论从选材及内容,还是工具软件的运用、制作技巧的发挥,都应经过精心筛选、精心设计和制作。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再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融为一体,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这样,在短时间内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教室不宜太暗。目前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都很好,流明很高,因此不用将灯全关闭,一般只
需将前两排灯关闭即可。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记不要把课堂教学变成报告会。不要一上课就坐在机器前一桢桢的播放幻灯片,要注意讲课的语气、声音、手势,什么时间播放、什么时间使用激光教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最好站着讲课,需要时可坐下来寻找或切换文件等。同时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如适当地增加板书等。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针对性。教师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等重点知识,不便攻克的难点以及直观性差、可见度低的课堂教学过程最好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对于操作性强,需要展示整个操作过程的内容,最好不要采用课件来完成,因为这样学生看不到真实的过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加快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教师可将授课内容上网,这样即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辅导,也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并解答学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