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试论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许多学校开设起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的合作能力、学校常规教学、第二课堂活动、选修课、学科竞赛活动、学校常规管理、学生课题的选取以及学习的组织形式等都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合作能力常规教学第二课堂常规管理课题选取组织形式
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每周3学时,2001年秋,研究性学课程已在不少中学开设起来,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研究性学习应关注教师的合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如光污染课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研究涉及建筑、美术等内容,这些不是一个教师、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解决的,部分选题还可能超出中学教师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各科教师协同作战、密切合作。这样,既可以促进老师的工作,又使他们在知识、能力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说得很清楚,它注重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结果。这对习惯于抓高考的老师来说,无疑会出现偏差。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老师为了急于出成绩,包办代替现象严重,有的老师自己亲自上阵,把学生丢到一边,无形中剥脱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尝试体验,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学生没有实际“成果”可言。因此,要求老师明确自己既是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更是研究性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者。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选题,可先由学校组织在研究方面有一定专长的老师,分班(组)就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案的确定、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进行具体的讲解、示范,以此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学校应结合学生所选课题,将全校相关教师的专业、专长、业余爱好及已有成果介绍给学生,以便师生双向选择;还可以根据选题情况分类组成研究小组。这样既利于学生管理,又利于师生的合作和交叉学科老师集体讨论、协作。
二、应关注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是新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常规教学是研究性学习开设的基础、前提,研究性学习是常规教学的补充,深化,二者常常会发生冲突,一些老师认为强调研究性学习会淡化常规教学、影响高考;一些老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及学校场地,在学生管理上会给学校带来困难,使一些老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抵触”、“消极”情绪,干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也有一些老师认识很到位,干脆把研究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或把它办成“讲座”,以此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忘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没有教材和固定学习模式的新型课程。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应在保证常规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常规教学、扩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能力。
三、应关注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等为新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价值取向不一样。研究性学习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和探究性学习实践,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它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选择,注重整体发展。选修课是学校依据学生兴趣和要求开设的学科扩展类、加深类及其它边缘学科等课程;而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开设的如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艺术团体、美术团体等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是对一些基础好、单科兴趣浓的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扩展,它在学校课程中必不可少,不能取消。反之,也不能借研究性学习之名,行选修课,活动课之实,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不代替。因此,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学科竞赛活动、科技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更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引向单一的知识探究而变成单科知识去学习,让学生当作新知识点去记忆。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对其探究方法的指导,而不是新知识的传授,应让学生在自主选题的基础上,在探究实践中去发现、去感悟、去创造。
四、应关注研究性学习与学校常规管理和教师负担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活动多,学生要进图书室查资料、进实验室动手实验、上网搜集信息、外出访问专家,给常规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和极大冲击,主要有学生外出及实验的安全问题,指导教师的安排问题,教师工作评价考核问题等。而科学有力的常规管理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不能管死,借安全问题、管理问题把教师、学生管在教室里,二不能放手不管,一些学生将研究性学习时间视为逃课的最佳时机。要坚持科学的常规管理,对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做到既承传统,又不局限于旧传统束缚师生手脚,以防止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学生外出发生意外事故、学生上网聊天、乱花钱、误课等现象。
搞好研究性学习,往往会加重教师负担,学校既要保证教学常规的正常进行,又要注重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力求公平合理,既讲奉献,又按劳取酬。
五、应关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课题的选取
1、课题的选取要符合实际。
实施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课题选取上会涉及各个学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选题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选取的题目太易,不具备研究价值,几节课就解决问题,如选取加碘食盐中碘的测定,这显然是一个家庭小买验,一次就可以完成;二是选题只凭想象,太大太难,需要的人力、物力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而无法开展研究,如有的学生选取酒精灯火焰温度的研究,这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都的学生在研究时可以在学校物理、化学实验室作实验,可以上网收集资料,还有机会到川大、科分院作实验、访问专家以获得更深的知识,取得理想的研究成绩,但农村的学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和条件,也就比较难取得满意的研究效果。
2、课题的选取应关注新教材。
2001年秋季人学的高中新生,全国试用的新教材,在各个学科的不同阶段,分别列出了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些课题是经过专家审定的既具有研究价值、又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指导性课题,值得学生研究,同时也为学生选取其它课题提供了好的范例,教师应认真学习、体会新教材的内涵,尽可能引导学生选取与所学知识有关,相近的课题.这样,既易于着手研究,容易人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新动机,又不至于偏离常规教学太远,还能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六、应关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1.目前研究性学
习组织形式出现的弊端。
从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看,一般采用小组形式组织实施,但反映出:一是小组成员随意性太强一、不科学、不合理。一个小组的成员从5-10人不等,也有的一个小组达几十个人,实际上,这样的组织形式有合作学习的形,无合作学习之实,不少同学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借研究性学习之名,而行玩耍取乐之事,借查资料而看无关的书籍,借上网收集信息却聊天打游戏。有不少同学通过研究性学习体会深刻,也有不少同学体会肤浅,其原因除与学生的认识不够和自觉性有关外,也与组织形式存在缺陷使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积极性、主动性有关。二是小组成员角色僵化,不能满足不同角色的体验,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内,成员按不同的分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保管员、数据处理员等。而目前的合作小组,就忽略了角色互换这个重要问题,往往把平时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委以重任,而平时成绩差、习惯不好的同学作配角,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心理不平衡,委以重任的同学干得有声有色,每次展示活动都得表扬,而其他同学趁浑水摸鱼,忙里偷闲耍去了;甚至个别小组长缺乏责任心,不吃苦、不能起好带头作用,最后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组织形式的遗漏造成学生学习收获差异很大,这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相背离。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非常重要,应落到实处。
2、优化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的几点意见。
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合作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要控制在5-8人左右,成员大少,工作量太大,将影响学习热情的长期保持;成员太多,易造成人浮于事,形成学生心理不平衡,干得多的有怨气,没事做的有牢骚;而5-8人一个小组,使组内无闲人、个个有事做、既不繁重、也感觉轻松。二是合作小组成员的角色要定期轮换,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角色的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怎样与人合作及合作的重要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无优生与差生之别,更不能以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推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事实证明,一些平时老师心目中的所谓“差生”,恰好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超凡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而一些“优生”涉入社会与人接触,还没有开口就面红耳赤了。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担任不同角色,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使每一位同学的才能得到全面展示,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三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绩,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体系,既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评价就应以小组评价为主,只有把小组评价赋予很高的权重,才能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与他人合作、对集体关心、同学相互帮助,让小组学习保持良好合作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弘扬。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大多数老师,都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做许多细致的工作,更广阔地探索、研究,才能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作用,以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作用;才能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