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师资管理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师资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师资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独立院校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要健康发展,必须拥有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目前独立院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本文主要分析了独立院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激励手段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独立院校;师资管理;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由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新模式创办了一种新型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独立院校的概念及其特征

(1)独立学院的概念

独立学院,即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2)独立学院的特征

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二、独立院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的原因

质量是独立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少独立院校都把师资队伍管理当作大事来抓,并落实了相应的待遇。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教师表现出情绪不顺、干劲不足、状态不稳等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独立院校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认真地考虑教师的需要,没有切实做好教师的激励工作。

(1)独立院校教师的人格、情感得不到尊重

同公办院校的教师一样,独立院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其被理解、受尊重的需要也非常强烈。但是,目前有些独立院校的办学者片面地认为学生和家长才是学校的生命线,把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唯一准则[1]。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形成一种优越感,视独立院校的教师为“打工仔”,对他们不尊重甚至轻视他们的人格。结果,教师不仅在内心容易产生失落感,而且其品行学识、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也不能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2)独立院校教师的生命、生活得不到尊重

独立院校起步较晚,受到办学资金、学校知名度等的制约,不少独立院校为节省成本,对教师编制控制很严,这就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远远高与公办高校(一般公办教师的工作量为每周12课时[2]),更有甚者是公办院校的两倍以上;加上独立院校各方面条件多不完善,教师生活、作息的环境比较简陋,教师的工作、生活得不到保障很容易导致教师感到身心俱疲。

(3)独立院校教师的劳动及其成果得不到尊重

独立院校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关注教师的核心利益,关注教师的劳动及其成果。目前独立院校普遍实行的是保密工资制度,同等学历、同等职称的教师即使教学效果差不多,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工资差距。这种工资制度难以有效调动其积极性;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行为要按照《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所以独产院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把其作为第一考虑对象,对学术、科研方面除极个别院校外是很少问津的,这就导致独立院校的教师安于现状,学术水平很难提高。(4)独立院校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得不到尊重

让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不仅是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也是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取信于教师的体现。但独立学院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团体,大多数实施董事会领导的体制,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中几乎没有参与决策权。同时,大多数独立院校的领导很少听取教师提出的合理化意见或建议,当学校取得成绩时,领导者把成绩归功于自己,使教师体会不出主人翁的自豪感。

(5)独立院校教师的学习权、发展权得不到尊重

一般而言,高校教师既有圆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追求,又有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强烈愿望。但是,不少独立院校的办学者认为,让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继续教育要花费太多的金钱和时间,而独立院校教师的流动性又大,培养的人才最后不一定留得住,因此不愿意投入资源去支持教师进一步深造。这就使得独立院校的教师不能像公办院校的教师一样有参加学习培训、继续教育的平等机会,长期以来,独立院校教师的知识就会老化,对其未来的发展很不利。

三、独立院校师资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在管理工作中从人的需要出发,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其工作动机,使其处于认知活跃、情绪兴奋、态度积极、意志努力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实现既定目标的目的[3]。激励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独立院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样适用。目前独立院校教师的有效激励可采用:

(1)目标激励,即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是行动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目标同需要一起调节着人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4]。适当的设置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对教师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竞争激励。竞争激励在组织内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对动机有激发作用,使动机处于活跃状态,能增强组织成员心理内聚力,能调动人的非智力因素,促进集体成员劳动积极性的提高。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如用福利、晋升、表扬、表现、认可等方式来维持和鼓励竞争,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3)情感激励。人们都知道在心境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因此,情绪是有一种动机激发功能。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尊重教师,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加强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情感激励的有效方式。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对榜样者自己,以及对先进人员、一般人员、后进人员都有激励的心理效应[5]。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让教师明白提倡或反对什么思想、作用和行为。学校要鼓励教师学先进,帮后进,要善于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典型、运用典型。

(5)考评激励。考评是指各级组织对所属成员的工作及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定。通过考核和评定,及时指出职工的成绩、不足及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评具有导向、反馈、调节、强化等作用。

总之,独立院校要坚持“用事业吸引人、用真情凝聚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机制稳定人”的人才建设思路,树立“人才是财富,人才是资源”的观念,明确提出:队伍建设要以稳定、培养和开发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引进校外高层次人才为突破口,以发挥人才最佳绩效为目的,通过人才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建设一支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科骨干,带动和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李玉春.尊重教师是民办院校师资管理的关键.教育导刊.2006(7).

[2]徐敏.建立和完善高校师资管理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江苏高教.1996.

[3]李明.激励理论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应用.江苏高教.1998(6).

[4]莫华,符少辉.论高校师资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周宗诚.高校师资管理中的教师行为激励.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