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素质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素质人才培养探究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素质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摘要: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实施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其次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教育导行时要热情激励学生,与他们共同分享悲喜,还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会宽容与耐心,更要真诚地提醒犯错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担错失。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教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宽容、提醒

为人师者往往有一种想法:认为学生们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教育者教什么他们就会学什么,就一定能把学生们塑造成理想中好学生的模式。如果这样做孩子们会怎么样呢?他们有的会把教育者的话“奉为圣旨”;有的在学校会是好学生,走出校园却变了样;还有的会根本不把你的教育当一回事。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忽略了人的因素造成的。正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中所强调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就给教育者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就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随时随地激励他们,宽容他们和提醒他们。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尊重,其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坚持发挥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这往往是开拓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那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律要求平均发展的作法,那种用强制手段去勉强形成学生兴趣爱好的作法,用心虽好,效果却很差,那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或者说是发展学生的“多样化”。素质教育强调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当然这就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面面俱优”。相反,这“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在这一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我有一个学生小林,他天资聪慧,但不大爱出声,上课经常走神,做什么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作业的质量更不用说了,所以他的学习成绩经常是勉强及格。在一次下课的时候,我无意看见小林正对一本摄影书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了解到小林的爸爸是搞摄影的,小林对他爸爸非常崇拜。自始,我经常找小林谈心沟通,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小林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就鼓励他成为学校的小记者,学校有什么活动我就提醒他带相机回来。当学校进行校运会竞赛时;当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仪仗队检阅的时候;当班里开展插花比赛时……总有一个拿着小小照相机的身影在跑动,那神情是那么专著,俨然就像一位摄影师。我不但鼓励小林学习摄影,还鼓励他去投稿,经过不懈地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小林的作品终于在《岭南少年报》上发表了。投稿的成功激活了他内心的上进心,焕发了他学习的动力。我抓紧这个契机,鼓励小林学好文化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奠下坚实的基础。从此,小林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了,学习专心了,做事不拖拉了,后来他因文笔好,图文并茂而被报社吸收为小记者。家长和老师们都感到欣慰。能够“面面俱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而“一无所优”的学生也是极少数的。只要教育得法,给学生提供发挥所长,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大多学生都会成为有用之才的。

在实施教育时,正如素质教育强调的让学生发展“多样化”,要允许学生以发挥“天赋”潜能的优势去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者这时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不能盲目地千篇一律。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更要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理解,就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他们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对学生来说,首先是要把他们当人看,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把他们当儿童看。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不致于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有一次,我们班周末进行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要去幼儿园打扫卫生。班上的小超就非常为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爸妈是拍电影的,今天刚好首映,小超很想去捧父母的场,但又偏碰上这事,于是他两头为难。小超找我商量这事,我就对他说:“这样吧,我安排一下你提早去幼儿园干一会儿,到点了你就去吧。”小超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就是按人的需要来做工作,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深入到人心。

又如我们的教育模式多是告戒学生“不许什么”可“许”什么就想得很少。比如,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打游戏机……我们教育时应该注重引导,不要严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致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例如我们班的学生有一段时间迷上了香港电视连续剧《小宝与康熙》,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在讨论剧情,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的学习。作为班主任的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们不许看,而是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些活动。首先,我要求学生们在家里举行一个家庭讨论会,论题是“学生追电视连续剧好吗?”并要他们做好记录。通过家长和学生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发觉他们基本上都是反对的声音。接着,针对有些学生还不愿意接受意见的思想,我在班中举行了一次小小辩论会,辩论的内容是:“你支持看《小宝与康熙》吗”。一小部分支持者是正方,大部分的反对者是反方,双方各出五名辩手来辩论,教师是裁判。经过一轮激烈的论理,反方以绝对的优势压倒正方,结果支持者都心悦诚服地承认失败。我趁这一教育时机立刻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要看有意义的、有科学性的、有趣味性的电视节目。总之,我们在教育时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通过看、想、听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谈不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更谈不上塑造和教育学生了。

三、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

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方面面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认识到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价值。

教育者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就算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我们班的小胡,曾患中度儿童多动症,一直以来,上课纪律差,由于不能自控,无论什么场合都是胡乱吵闹,调皮捣蛋,学习跟不上。经过观察,我发现小胡很爱劳动,于是我抓住这点经常表扬他,还选他做班的卫生员,放手让他管卫生,这大大增强了小胡的信心。我抓紧教育时机让小胡树目标,这样,学生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取得成就的欲望,他自然就求进步了。当然,这是始终离不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

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四、热情激励共同分享

教育者经过长时间与学生们的相处,就不难发现学生的素质不一,性格各异,也自然会发现学生们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而且是热情的激励。如果别人说这孩子没有优点,那么我们就要去发掘他潜在的优点,看一看孩子有什么进步,就算是点滴进步也有激励的价值;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我曾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新语文教师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学习积极性非常差,经过了解,老师找到了原因:该生的学习能力比一般学生差,是同学经常取笑的对象,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于是,老师想了一个办法,他事先花了很多时间帮那个学生背一篇课文。当上完这篇课文的那节课,老师让全班同学把课文背下来。要在短时间内背下整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结果前面背的几个学生都无法背下来,当老师点到那个学生背的时候,他基本能把课文流利地背了下来,同学们都赞叹不已,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就趁着这一时机热情地激励那个学生,让他在同学们面前重树信心。从此他从自卑中找到了自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有被人赏识的地方。这件事激励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于是被动就变为主动了,那教育效果自然就是事半功倍了。

激励不仅是要表扬、也不止是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们共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甚至是失败。让学生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而自豪,和他们共同承担痛苦,这会是学生们受到的最大激励。

五、主动关心学会宽容

教育者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要对学生们实施“爱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不仅要学生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而且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更要从教育中体会到朋友般的关心。

作为年轻的教育者,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谈,始终关心着他们的学习、生活。这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宽容与耐心。“人无完人”哪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有错误呢?就算是我们大人也会有错误的时候,何况他们是孩子!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们所犯的错误。而且看待学生不能绝对化,因为我们所关注的优点和缺点大概不会超过学生平时行为的10%,而学生们的表现大多数时候都是中间状态。我们就要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孩子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需求,那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耐心地接纳,再接纳。古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倘若教育者做到事事处处主动关心学生,对他们宽容与耐心,那么学生才会在你的行动中受到启迪、感染,从而达到如期的教育效果。

六、真诚提醒一起分担

教育者要尊重、理解与信任学生们,要时时激励、宽容他们,那是不是要否认批评与惩罚呢?当然不是,教师们要走出这个误区,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变成娇纵。那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找到天平呢?其实我们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大胆地批评、惩罚。在《赏识教育》一书里周弘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特别是真诚的提醒作为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例如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

与学生们一起分担他们的失误或错误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上出现失误考低分,或者犯错误,他们的内心已经是非常忧虑、伤心。这时候,如果我们还在上面抹盐,雪上加霜,那将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脆弱的心灵是最容易接近的,如果这时候我们真诚地安慰他们,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共同解决难题,孩子们的心就会和我们紧紧地相连了。那么,教育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学生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理想,有情感,有个性。他们渴求知识,具有潜在的创造力,各人生活经历也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经验,不同的性格气质,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千万不能错误地认为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教育者恩赐给他们的,其实这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端正每个人的态度:教育时应该诚心诚意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在教育导行时应该随时随地地激励、宽容、提醒学生们。只要做到时时以学生为核心,处处以学生为本,就能使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就能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