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是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现实要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幼儿形成了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单亲家庭的放任教养方式,也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的习惯,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二)活动习惯
活动习惯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活动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等。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四)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组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上述四个方面是我们研究硕士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训练为习惯培养的起点,活动习惯的培养是中心,道德习惯的养成为目标,从各学科教学渗透、区域活动培养两条途径,以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分级推进,逐步培养,继而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规范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艰巨的任务。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既重视正面的宣传教育,使幼儿明确什么是正确积极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之有努力的目标;同时十分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典型,树立班里的行为标兵,通过良好班级的建设,通过集体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由于幼儿的自觉性差、自控力弱,行为习惯容易出现反复,要建立严格的检查督促制度,做到教师检查与幼儿之间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常抓不懈,习以为常。
(二)设置多种情境,模拟行为训练
由于习惯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教师在行为习惯的训练中,注意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具体做法有:利用教室环境布置创设行为情境;利用角色扮演,创设假想情境;利用评价性语言和主题活动,创设竞赛情境;利用偶发事件,创设批判情境;利用音乐语言,创设想象情境。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使幼儿沉浸其中,模拟体会、批判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认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继而养成正确的符合其角色要求的行为习惯。
(三)运用激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使语言强化和距离强化相结合,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笑脸、小红花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冈。习惯矫正是一项相当艰苦复杂的教育工作。格思里的邻近干扰理论告诉我们,废除不良习惯的基本要则是,发现引起不良行为的线索并接着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不同的反应。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消除障碍。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多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定势,周围人际关系也不很正常。我们就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入手,教师端正态度,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和尊重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正确对待、热情帮助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采取结对子一帮一、互助组等方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体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
2.持之以恒。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习惯矫正更有多次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如有位幼儿每天回家就看电视,一看就是几小时,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通过电话、网络加强交流,互相配合,长期坚持,终于使这个幼儿改掉了坏习惯。
3.及时强化。在矫正过程巾,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控制。例如:有几个男孩户外活动时总喜欢去拔草坪上的草。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班里进行教育,并制定有关措施,“不踩踏草坪不拔草,否则罚停止游戏五分钟。”为了避免惩罚,多数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不再拔草。
四、成效与思考
通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幼儿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一是自我服务能力。能正确穿衣脱衣的从原来的55%提高到99%;整理物品的速度和能力相应提高;绝大部分幼儿会保管自己的物品:上_F楼靠右走从原来的90%提高到l()0%。但个别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整理物品只是机械地随着大家一起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有时还会丢三落四。
二是文明礼貌。对正确掌握“早、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幼儿从原来的54%提高到88%。但是,有些幼儿的礼貌用语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地运用,例如当一老师(不包括班主任)出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不会主动地问“老师好”,而当老师说了“小朋友好”后,幼儿才会说“老师好”。
分析原因,
一是这些幼儿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
二是可能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缺少文明礼貌的环境;
三是也不排除这些幼儿在陌生老师面前有胆怯心理。
四是卫生习惯。
为了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难度来培养幼儿的意志。如:教育幼儿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仅自己不乱丢果皮纸屑,还要帮助别人做到,我们专门组织幼儿在幼儿园活动室里学扫地,通过多次训练,再加上家园合作,已有92%的幼儿在家里也学扫地。
我们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心得和有价值的规律,但在研究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譬如:幼儿之间存在突出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及幼儿发展程度的要求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习惯培养方法;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同步进行,怎样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来促进幼儿习惯行为的坚持不懈;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的情商教展密切结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