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程改善下的师德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程改善下的师德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程改善下的师德建设

要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教师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应怎样改变教育观,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不然,推进新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一、永远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等,无私照亮别人、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支持教师这样做呢?是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精神。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鲁迅说过“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只有在高尚的师德鼓励下,教师才能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储备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和能手。永远热爱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不会安心教育工作的,更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把精力都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每个教师都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事的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教师的高尚的事的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事的修养和自觉接受时的教育的结果。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当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但是教育事业关系民族千秋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为成为有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育。因此,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上。

二、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家庭成员外,接触最多的要算是老师了,所以学生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受他与教师关系的影响,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循声,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的奉献给学生,能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老师、信赖老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挑学生,而是面对一个个不同学生,通过我们的工作去发展他们,提高他们,培养他们。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要能认真上好必修课,而且积极上好选修课;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会育人;不但要教好书本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21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知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是要被改革大潮淹没的。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还要自觉进行跨学科学习,只有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城改革的需要。认真学习,在今天,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首先,师德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在学习态度方面,教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风,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方法上,师德高尚的教师着眼于教会学生“会学”,而不是满足于学生“学会”。其次,师德对学生心灵起着感化作用,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的师德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榜样和导向的作用,特别是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小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他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本书,当成一门课。不因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使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培养品格。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

五、团结奋进,共育新人

团结奋进,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其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在强调学生综合学习,尤其是在综合实践课程里,教学目标往往需要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团结合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六、勤于研究,开拓创新

有一位教授说过“教师既课改”。的确,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太多的探索课题和内容。勤于研究,开拓创新之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事的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新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这次课程改革肩负着重任,这就需要广的教师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是难以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