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导需要市场意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导需要市场意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教导需要市场意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具有市场意识,追求办学效益,关注社会需求,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参与竞争。

关键词:市场意识;效益;社会需求;服务;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提供知识教育服务和劳动力培训的机构,应当与市场经济互相适应,积极参与竞争,形成教育和整个社会相辅相成的发展机制。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承诺逐步开放教育市场,随着人世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教育机构到我国国内争夺生源,挤占国内高等教育市场份额。如果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固守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缺乏市场意识,将会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追求办学效益

高校办学效益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是指高校的教育投入与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高等教育需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于强调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有的认为教育部门就应该只有投入而不求相应的经济回报,也有的认为讲求办学效益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由此造成大学的学费过高、大学生的上学难,这些都是对追求办学效益的误解。追求效益就是希望以降低成本为手段,以较小的投入得到较大产出。从高校运行的现状看,对效益的重视不够,往往不顾自己的物力和财力,存在着浮躁追风、急功近利的现象:学校建设贪大求全,大搞形象工程,追求校园建设的气派和豪华;不按需要购置仪器设备,大量设备闲置浪费。其后果是造成学校大量欠款,学校的大部分经费用来偿还银行利息,有的甚至达到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

高等教育亟需建立起投入产出机制,对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和耗费不能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凭感觉来决定,需要根据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办学成本、可能的风险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对把经费使用到什么地方、投多少、将会产生什么效益或风险做出严格的核算。通过将人才成本与学校取得的教学收入对比,并将自身的成本同国内外同类学校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掌握自己的办学效益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教育投入在市场中得到合理回报,形成高等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讲究服务

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仔细考察当今世界成功的大学,没有一所是离开学生培养这项主业的。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很多学校的工作中心偏离了人才培养,只注意从科研成果的多少来提升学校档次,追求的办学定位、校内管理目标的重心更接近于科研院所,其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偏离学生,缺乏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意识;教师的精力也不是放在教学上,出现教授不“教”的现象,甚至到了教育部发文件要求所属大学的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地步。高等教育应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真正把学生当作顾客,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弗里德曼指出:学校系统就像是一个竞争市场,在那里,个体企业家将会争着以最低费用提供最佳服务。这些企业家会积极聘请最好的教师,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开列出顾客要求的特殊教育,并加速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改革。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偏好,选择最适合的学校送子女就读。在教学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所以他们在某方面渴望得到更多的相关知识.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发展变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等旧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自由、平等地与老师交流、探讨,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单纯的管理学生转向引导学生,鼓励、保护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如从教室的座位和灯光、图书资料、互连网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方便,让学生有学习选择权,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在生活方面,由于学校内部商业活动的垄断性,学生无法对经营者讨价还价,经营者容易缺乏服务意识,后勤服务成为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多关心过问学生的生活,从后勤管理着手,强化服务意识,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三、关注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因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将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逐步成为评估大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学者JohnE.Chub归纳出教育市场化的三个主要论点:首先,学校热衷于讨好学生和家长,学校也乐于回应服务购买者的要求。其次,学生和资源会从不受欢迎或不能满足服务购买者要求的学校向受欢迎或乐于回应社会需要的学校转移。再者,教育市场的运作奉行大自然物竞天择的原则,对表现及素质欠佳的或不受欢迎的学校进行淘汰,它们可能被迫关闭。高等教育关注社会需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如同研发产品必须找准市场的切合点,如果高等教育部门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就会导致高等教育的盲目和失衡发展,造成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到符合他们要求的人才的局面。另外,既要看当前的社会需求情况,也要预测三年或四年后的社会需求情况,否则就会出现众多院校蜂拥而上兴办热门专业,而几年后这些专业的人才超过社会需求,造成人才过剩的现象。另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发展及社会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一些技术应用型专业,科技迅猛发展,技术更新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确立人才培养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适应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时展的需要。

四、参与竞争

竞争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机制,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之一加里·贝克尔所说:“无论是推动教育发展,还是促进啤酒生产,我都相信竞争的巨大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世界领先,而这个领域是美国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竞争是极为重要的。”加人世贸组织将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的竞争机制,WTO的规则就是公平竞争、市场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一贯制的以“事业”定位的高校运行模式将会被冲破,现行的高校管理体系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如何参与竞争是摆在教育界人士面前越来越现实的课题。高校必须树立竞争的意识,高等学校问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各高校在生源、师资、科技成果、政府和社会投入等办学资源上的竞争。例如,为争取生源,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服务,以高质量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赢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用市场机制引导高等教育发展,可以增强其效益、效率、效能,促使高校自觉利用经济杠杆,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追求最佳的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努力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高等教育树立市场意识,不是把市场目标作为唯一的追求,而是以市场机制为手段,通过参与竞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