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专业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课题“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对上海市试验性示范性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从“作为学生时的经验”(中小学学习阶段、大学学习阶段)、“职前培训”(具体教学策略学习、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教育实习与见习以及大学教学法教师的影响)、“在职经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新课程师资培训、专业学术活动、公开课、师徒制、阅读教育教学类专业书刊、教学反思等)三个大的方面对教师教学知识发展进行了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封闭性题目,总共22个项目;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题目,总共4个项目。其中,“教育类专业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调查问卷中,第17、24两个题目是关于教师专业阅读情况的调查。第17题是封闭性题目,参与调查的124名教师全部作答,其中,103名教师对教育教学类著作的贡献作了评价,108名教师对语文教育教学类著作的贡献作了评价,103名教师评价了教育类专业期刊的贡献,109名教师对语文教育教学类期刊作了评价。为了更为具体了解教师阅读专业书刊的情况,调查问卷的开放题第24题要求教师列出喜欢阅读的书目名称及原因,只有部分教师填写了表格,回答情况不太理想。为此,在9所样本学校中抽取了一所学校,又专门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读书情况调查。为了更进一步具体了解教师对此类书刊的看法,本研究重点访谈了5名教师:陈虹(上海中学教务主任,特级教师,文学学士,教龄30年)、余党绪(上海师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文学硕士,教龄18年)、王淑英(上海格致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教龄18年)、教师A(教育硕士,中学中级,教龄6年)与教师B(文学学士,中学初级,教龄2年)。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数据与分析
本研究将教育教学类专业书刊分成两类:著作类与期刊类。每一类又分成两个层次,基本原理层次与学科专业层次。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教师专业阅读的基本情况与评价进行处理。统计结果显示:
1.绝大多数教师(96.7%)阅读教育类专业书刊,只有极个别教师(3.3%)不阅读这类专业书刊,教师整体阅读情况较好。较好的原因是大多数教师(87.9%)都阅读语文教学类专业期刊,68.8%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类专业期刊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非常大”和“较大”的作用,只有4.6%的教师认为作用“较小”。这类期刊对教师最有实用价值,直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以2006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为例,栏目有:“特稿”(1篇)、“论坛”(2篇)、“教学”(18篇)、“观点”(1篇)、“声音”(1篇)、“反馈”(1篇)、“课文作者”(1篇)、“读书·行走”(1篇)、“总目”(2006年总目录)、“资讯”(1篇)。大小总共27篇文章,“教学”栏目18篇文章,占全部文章数的66.7%。从全杂志的页码看,全书总共64页,“教学”栏目是从17页到56页共40页,占全部页数的62.5%,这与文章所占的比重基本一致。两个数据较为一致地反映了这一期《语文学习》有60%多的内容直接与一些教师的教学有关。“教学”栏目又细分为:“案例”(2篇)、“”、“镜头”(2篇)、“备课”(7篇)、“重读”(1篇)、“听课”(1篇)、“开卷”(1篇)、“写作”(3篇)、“语言”(1篇)。“案例”中有一篇“《读<伊索寓言>》课堂实录”,“备课”中有“《侍坐》该教给学生什么”、“《泪珠与珍珠》主题探讨”等。这种阅读取向是一种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阅读,是一种操作层面的阅读。
2.教师对四类专业书刊的平均评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语文教学类期刊(3.83)、教育学心理学类专著(2.81)、语文教育教学类专著(2.67)、教育类专业期刊(2.37)。教师的肯定性评价(选择“非常好”与“较好”的百分比之和)从大到小依次为:语文教学类期刊(68.8%)、教育学心理学类专著(34.9%)、语文教育教学类专著(29.6%)、教育类专业期刊(21.3%)。两种统计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说明:语文教师对直接与教学相关的语文教学专业期刊评价最高,而对其它三类专业书刊评价都比较低。从调查的情况看,教师几乎不读教育类期刊,这类期刊对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最小。这可能与此类期刊的办刊目的、读者定位有关,多数此类期刊主要面向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者,而不是中小学一线教师。这类期刊所刊登的文章大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较少涉及具体的教学,而一线教师更需要与他们的教学直接相关的、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只有少部分教师已意识到教育学、心理学对教学的重要意义。有教师提出:“尤其要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在他们看来,这类著作可以“补充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对反思有一定帮助。”“为教学找理论依据,为反思提供思想武器。”
3.开放性题第24题的处理结果显示:在所有教师阅读的专业书刊中,文学类阅读情况最好。有61人次填写了阅读过的文学类书名或杂志名称,占总人次的41.5%。其次是教育教学类著作或杂志,有34人次,占23.1%。第三类是报纸杂志类(不含教育教学类杂志),有25人次,占17%。辞书工具、历史、文艺理论、哲学、音乐美术、科普等6类都比较小,阅读情况不太好。文学类与教育教学类专业书刊与教师的两种知识大致相对应,“文学类”与“学科专业知识”相对应,“教育教学类”与“教学专业知识”相对应。从数据反映情况看,教师更侧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教什么”),而相对较为轻视教学专业知识发展(“如何教”)。这是一种深层次观念的体现:关于“教什么”的知识比“如何教”的知识更重要。
(二)访谈的数据与分析
在随后的访谈中,主要围绕教育类纯理论专业书刊(教育学心理学著作、语文教育教学类著作、教育类专业期刊)的阅读情况而进行,访谈对象是陈虹、余党绪、王淑英、教师A、教师B。
1.教师更愿意阅读语文专业类期刊,基本不读教育类纯理论专业书刊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倾向于阅读语文专业类期刊,基本不读教育类纯理论专业书刊,且持一种否定态度。是教师的原因,还是此类书刊本身的原因?虽然有些教师的观点有失偏颇,但从另一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教育类纯理论专业书刊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之所以愿意阅读语文专业类书刊,是因为教师可从语文专业类期刊所刊登的文章中直接汲取经验,省掉了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环节。王淑英谈了她的认识,“我一个星期总要安排半天或两三个小时到学校读书馆翻翻语文教学类的杂志,比如《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读一些感悟与经验性的文章。即使读理论的文章,我也想能够从别人那里直接借鉴经验,不是从理论到经验的自我转化。”这种从经验到经验的功利性阅读,不利于教师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可能是教师难以超越“教书匠”层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理论是教师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一线教师看来,教育类纯理论书刊的语言表达过于理性化,不够生动鲜活。余党绪提出,“有些教育理论著作的表达方式受不了,中学语文教师更愿意看的是可操作性的书,最烦理念的堆砌。总觉得那些东西既缺乏经验的启发,在理论上似乎也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看多了就会觉得自己写文章都面目可憎,语言乏味。”而一些论文过于注重自身的逻辑演绎,远离实际的教学,研究得出的结论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教师A言辞较为激烈,“教育类的期刊我根本不看,一点都没用!教育科研搞的东西虽然有头有尾,有原理有论证,最后推导出某种结论,但这些结论我们看起来没意义。”
2.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活动为教师系统地专业阅读提供了平台,由此使教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接受高层次专业培训(比如骨干教师培训、攻读教育硕士、名师工作室等)时,教师能够较为系统地阅读教育教学类书刊。而这种“逼迫式”学习方式唤醒了教师专业阅读意识,改变了教师对理论的认识,加深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在产生了理论阅读需要之后,再进行系统地教育理论阅读,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会迅速得到提升。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这种理论素养会成为教师总结、概括、提炼自身教学经验的“支架”。陈虹参加过两次重要的骨干教师培训,系统的教育理论专业阅读帮助她实现了由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986年我参加了市青年理论修班之后,开始转入系统的理论学习,专门阅读了卢家楣的《情感教学心理学》、钟启泉的《课程教学论》、曾祥芹的《文章学与语文教学》、美国戈尔曼的《情感智商》等等。1995年我被推荐参加上教院主办的“95中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研修班”后,在语文界名师的指点下,依据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学等理论对情感教学作了理论上的探究,提出了情感教学的三个原则性策略与十种具体操作方法。”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中小学教师的特殊职业为背景、为中小学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一种专业性质的学位。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王淑英是一位教育硕士,教育理论专业阅读使她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读教育硕士时,我读了很多教育理论方面的书,不断地有思维火花闪现。当老师讲到某种教学思想或改革探索时,我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哦!原来叶圣陶是这样说的,黎锦熙是这样做的,自己有一个寻根的感觉:语文教学的根在这里!我现在所做的其实前辈们已经这样做过了。这就引起我的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另外,通过理论学习我还形成了课程的概念。没读教育硕士之前,我对课程、教改的概念非常不敏感。总感觉那不是自己的事,与教学无关。现在很敏感,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会很在意:课程标准比以前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总之,学习之后,我的教学有一种源头活水的感觉,自己的教学更理性。”
3.教育类纯理论的专业阅读有助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起步
初任教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处于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其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以克服对于教学实践的不适应。
基于完成这种“反思”的需要,处在真实教学实践情境中的初任教师就要对原先在大学里曾经学过的教育类理论进行重读,以解决所遇到的“现实的冲击”。调查问卷数据表明:54.5%的初任教师(1~3年)认为,阅读教育类纯理论专业书刊是他们专业发展起步的一个重要支点。初任教师B的读书情况印证了上述调查结论:“我其实野心很大,刚来时就把王荣生著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借过来,即使看不懂也翻。读了好几遍似乎有点懂,但书一合,什么都不知道,后来就很失望地还给了上海图书馆。不过还想看,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今年暑假时我在看华师大新编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这是一本专门给教师的编的书,蛮好看的。我掌握了很多的知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因为有了需要,看过之后我感到很满足,忽然之间对教学思路有想法了。”
三、讨论与建议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专业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也才具有不竭的“源头活水”。本研究将根据调查结果作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引导教师转变单纯的功利性专业阅读取向,多做涵养性的专业阅读
从作用方式的角度,可以将教师的专业阅读分成两类:功利性阅读与涵养性阅读。前者是指能够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发生作用的阅读,比如学科类专业期刊的阅读。后者是指能够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深教育理解、提高理论素养的阅读,比如教育教学类著作与期刊的阅读。涵养性阅读虽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学,但能够从深层次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思维能力,引发教师反思,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为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从调查的情况看,教师的专业阅读基本属于功利性阅读,涵养性阅读还非常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自觉地超越“匠”的层面而进入“专家”的层面:不能仅仅停留在直接经验的简单借用或借鉴,而要用理论思维对教育教学经验或新的理论作出判断、评价。为此,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教育教学类著作与期刊作长期的跟踪阅读:一方面了解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及时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成果,使自己的教学始终与时代同步;另一方面学习与借鉴研究者的思路、方法、思维方式,发展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初任教师更要从中汲取理论营养,用理论的光芒照亮专业成长之路。
2.为更多的教师提供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有效的专业阅读
调查研究与实践检验都证明,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硕士、名师工作室等高层次专业培训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较为有效的。这些培训方式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由高校的教育专家或著名的特级教师来担任,高层次的纵向引领使参与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第二,专业阅读与研究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依据参与教师实际情况而“量身定制”专业阅读规划与研究问题,指导学员科学而合理地阅读与研究,对教师自觉的理论意识觉醒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参与教师范围窄、数量少,参与者一般是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重点学校的一般教师与初任教师、普通学校的骨干教师都很难有参与的机会,更不用说一般学校的普通教师与初任教师。
骨干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成长为优秀教师固然重要,但教师群体整体、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如何使高层次专业培训活动惠及更多的教师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3.营造专业阅读的氛围,为教师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了使教师形成专业阅读的意识、养成专业阅读的习惯,尚需着力解决好一些基本问题。从学校层面看,营造专业阅读的氛围,做好图书馆硬件建设与图书建设,制定激励性专业阅读政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活动,减轻教师额外的各种负担,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以专业阅读为主题、形式多样的专业活动等。这些措施都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专业阅读。从教师个体层面看,要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安排好闲暇时间,抓紧较为零碎的时间,克服对教育理论的偏见与畏惧,在专家或其他教师的指导下做好专业阅读规划,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结合教学实际多做尝试性阅读,不断发现理论的实践价值,体验专业阅读的快乐,并与专业反思、专业写作、专业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阅读方式与方法。
从教育研究层面看,既需要“形而上”的研究,更需要“形而下”的研究。一线教师需要教育教学理论,更需要能够对他们理解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确有帮助的、真正的教育教学研究。一位教师在调查问卷的开放题中这样写道:“理论研究要联系实际,理论倡导者应该率先垂范。”从教育专业期刊层面看,不仅注重理论层面的探讨与交流,也要关注教师在课改实践层面所积累的经验,多为一线教师开辟发表园地,让更多的教师有发表、交流的机会。“教育期刊要真正树立起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思想,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并使所刊发的文章紧贴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紧贴学校实际,紧贴教师实际,使教师读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