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文类公共课程教学法释解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类公共课程教学法释解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文类公共课程教学法释解

1.大学英语——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目前,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篇核心课文。一般来说课文都是针对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社会、科技等领域的一篇带有作者观点的文章或文章节选。因此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如下组织形式:(1)课程导入教师根据本单元核心课文的内容以故事、游戏或测试等有趣的形式导入主题。注意导入过程强调的是趣味性并不是知识性,一般应采用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难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组讨论及结果展示①分享式分组讨论及结果,展示针对一般叙述性或没有明确观点的文章可以采用分享式分组讨论的模式。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展示,其他组同学可以就文章内容提问。②竞争式分组讨论及结果展示,针对论述性或有明确观点的文章可以采用竞争式讨论的模式。这种讨论模式的特点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3)课堂总结笔者认为课堂总结的主体应转换为教师。虽然学生针对文章展开了细致充分的讨论,但是一定还会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教师的课堂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中完成以下几项任务:对于学生准备工作的评价;再次强调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避免走马观花。

2.思政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选择既要生动形象,又要真实可信,同时要丰富多彩,在尽量缩短文字叙述的情况下,所选案例要能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多主题、多角度、多形式的案例资料,做到既贴近生活,又新颖别致。对于所选择的案例,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背景分析。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任何案例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时代的气息。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案例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通过对案例发生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作出分析,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案例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第二,主题思想分析,这是案例分析的中心环节。要针对所选择的案例材料,深刻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哲学原理,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认识和分析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等。第三,启示分析。主题分析揭示了案例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启示分析就要用基本原理联系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提高认识水平,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达到教书育人、用理论武装思想的目的。案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体现在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运用相关案例抽象出一般原理,即归纳法;运用特定的原理去分析某一案例,即演绎法;二者也可同时或先后运用,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多视角、全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外辅导可采取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或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以上只是我们选取了几种人文类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挂一漏万。在当前高职教育淡化公共基础课的背景下,所有的人文类公共基础课教师都要转变理念,认识到其教学要做到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等,保证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改变教学方法,打造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公共基础课程,充分实现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价值。

作者:张玲秀杜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