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问题与路径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问题与路径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问题与路径思考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并对公益创业团队成员进行访谈,发现我国部分高校已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机构,但大部分高校未形成完善的公益创业课程体系,同时社会外部环境支持系统也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在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体系时,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完善社会外部教育环境的构建,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的培育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求、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公益创业作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运营模式的创新创业,在社会创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下势必成长迅速。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而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仅338万人,十年间人数增加了389万。[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沉重,亟需新型且行之有效的就业方案。2014年12月,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再次从政策领域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予以说明。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总理更是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营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公益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新领域,在我国各类高校中属于初探领域。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形成一定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其中,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创业资金+创新基地”模式以及清华大学的创新素质培养模式较为成功。[3]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教育内容上,目前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极少,已有的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往往作为创业教育的子课程选修。在对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授课内容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授课内容仍然是广义的创业教育,对专门的公益创业并未多做介绍,且没有专门的公益创业教材。在教育方式上,在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高校中,绝大部分都仅仅进行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指导。公益创业的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二)缺乏专业的教育团队

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中,经过系统创业教育学习的教师很少,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的教师则更少。当前部分高校的创业老师也只能称之为创业辅导员,只能在创业信息等方面提供指导,而不能进行专业的创业培训。这种辅导员一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兼任,缺乏实际创业经验;一是由企业家或者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有一定实战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

(三)社会外部环境支持系统不完善

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辅助,形成一个完善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在政府方面,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方面有很大力度的支持。但是,对公益创业的专项政策没有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够强。在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其地域的偏僻性和经济的欠发达性,在政策的制定等落实方面不足,相关机构监管不力。在社会方面,公益创业项目因其较小的经济效益而不受风险投资行业青睐。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公益创业团队名称: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三天,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二学生郭常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地震重灾区绵阳安县、平武、北川等地开展心理援助,并成为西南科技大学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骨干成员。在心理援助期间,郭常波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投身于公益事业,并在毕业后与专业其他几位志向一致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成立了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简称为乐公益),作为西科大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延续,成功入驻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项目孵化,2014年,项目孵化成功,脱离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始市场化运营。自成立以来,中心一直坚持以需求为本,创新模式,务求实效。多年来联合研发,形成了包含“乐+u”核心课程、加油乡村夏令营、加油高校冬令营、加油课堂、加油运动会、加油爱心包等系列产品在内的“加油”品牌项目体系,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全国复制推广。团队也获得多项荣誉奖励,曾入围团中央全国“十佳志愿者团队”候选名单,先后荣获团中央“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最佳项目团队奖”、“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四川省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优秀组织奖”、“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优秀组织奖”等殊荣。尽管如此,中心志愿者团队并不骄傲懈怠,仍然不定期地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心理援助相关培训,积累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培训和讲座、心理调研等经验,以期中心更好地发展,为更多的人群送福祉。[4]

(二)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类似于为乐公益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越来越多,其项目运营模式主要为政府购买与基金组织竞标,利用政府与基金组织专项资金免费为目标对象开展服务。此外,也有面向普通受众的收费项目,但因其组织的公益特性,项目主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因此项目收费较低。从为乐公益的发展和成长道路来看,为乐公益的成立,创始成员们的公益意识、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公益活动的社会实践也为团队成员增加了工作经验,为团队成立提供了可能性。最后,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其成果转化及市场化运营所提供的孵化平台,为团队成立提供了平台保障。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上,也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最后,为其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平台,帮助其与社会、市场成功对接。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路径思考

大学生公益创业是一个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实践的系统过程,因此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路径的构建,必须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外环境教育两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构建多元化公益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课程教育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理论教学。将公益创业课程作为学生必修或者选修的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公益创业认知、公益创业意识、公益创业情感及公益创业行为为目的,购买或者编写专业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学活动。第二,强化实践体验。公益创业因其成本低,启动资金少的特点,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实际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经验,用经验丰富理论。可以举办各类型公益创业比赛,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能力,以实践丰富公益创业教育理论。

2.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团队

(1)聘请专业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专家

此类专家可以以企业管理顾问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为企业指点失误、出谋划策,随时对企业家进行培养。这类专家可以是我们各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授。

(2)聘请成功企业家为实践操作导师

一方面,成功企业家自身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对于准备创建新企业的创业者同样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与成功企业家接触能够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为创业者冲破障碍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对于创业者而言也具有激励和借鉴作用。

3.搭建驱动与孵化共存的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

加快建立大学生企业孵化基地,以商业化的运作方式,着眼创业实践。以学校的科技园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对学生创业技术进行评估,对有发展前景的公益创业团队进行重点扶植,鼓励其进入科技园进行孵化。

(二)完善社会外部教育环境的构建

1.重视大众舆论对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教育

我国尚缺乏鼓励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对创业的惰性。因此,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在全社会培育鼓励自我创业的社会文化,改变大众传统就业择业观。具体可以通过媒介多渠道宣传大学生公益创业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责任感与公益使命感,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公益意识。

2.落实政府政策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社会宏观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公益创业外部环境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1)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有力的社会大环境保障。我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政策很多,但政府相关职能还相对滞后,如审批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等等。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公益创业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减少审批程序,放宽申请条件,充分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意识,调动其公益创业积极性。

(2)专项资金支持

一方面,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已有专项资金支持,但申请到手很困难,手续繁琐且条件严格,因此,政府可以开通大学生公益创业绿色通道,缩短资金申报流程,减少审批手续,在资金申请环节给予大学生公益创业者以便利。另一方面,大学生公益创业经营侧重点更偏向社会效益,在运营过程中,某些组织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因此,在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资金支持上,政府可以分阶段给予支持,帮助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度过组织生存期。

3.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的培育平台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密切合作,加快对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国家通过大学科技园、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落实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开设创业绿色通道,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保障,以此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企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的推动。其次,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同类型创业大赛中特设公益创业栏,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搭建风险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接洽会平台,强势推动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孵化、促进成果转化为市场化运作。四、结语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美好蓝图的建造者。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益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和新方向,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更能体现现代公民应有的公益意识、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不仅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业就业可能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益使命感,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DB/OL].

[3]杜银伟.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新华网.绵阳为乐公益志愿服务荣获全国殊荣[DB/OL].

作者:左果果 邢斐 叶璇 刘莲芝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