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道德教育开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是树立“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这是顺应时展需求、建设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为之而努力。
[关键词]
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内在要求,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逐步形成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价值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社会公民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在人们生产、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1]。
一、环境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环境道德的概念
何为环境道德?正如《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古人告诉我们,做人要淳厚,行事要守德,生活要俭朴,使本性慢慢返回到淳朴的状态,与道相合,与自然相融。放眼全球,纵观世界,环境道德意识如何?在一点程度上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那么,环境道德意识又如何来提高呢?历朝历代演变历史告诉我们,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国民环境道德意识的唯一途径。环境道德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环境道德行为如何。判断环境道德行为的善恶标准,则是以人类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所带来的危害,迫使人们要以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人的生态伦理底线。[3]长期以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形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雾霾袭击、垃圾围城,形成了让人难以忍耐的空气污染;污水横流,使江河湖泊不堪重负,直接影响着饮水安全。由于粗放的生产方式、不节约的生活方式累积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过分追求GDP快速增长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4]正如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众所周知,如果让环境污染肆虐下去,地球上最后一滴水那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因此,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过往的发展理念、行为方式,要懂得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的家园,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要从征服、索取变为尊重、顺应,这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关键所在。
(二)应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道德准则
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资源消耗、国民素质与国家生态安全、长治久安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当代人发展与后辈子孙生存都需要良好资源环境的生态伦理关系,就成为时展、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新课题。[4]事实上,能否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的环境道德意识如何,取决于人们顺应自然规律的文明程度。因此,改变传统的“竭泽而渔”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以牺牲环境资源满足人们获取巨大财富的需求,维护人类的持续生存,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才是我们普遍应该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道德准则。
二、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环境道德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思想品德
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要从思想理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在树立思想理念上,要将环境道德理念成为指导和改变我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行动指南。在追求经济增长时,要用科学发展观取代“竭泽而渔”的传统增长观念,要求我们在合理继承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用更加文明与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环境,摒弃轻视生态和征服自然的思想,反对野蛮开发和过度消费自然资源,要改变不计生态后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思想,要把自然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努力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到合理和科学,使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状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在追求生活方式上,要建立低碳节俭的生活理念,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摒弃追求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过度消费和奢华浪费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消耗,同时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使人类的消费速度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提倡节俭、适度消费,是以满足基本需要为标准,而不是鼓励对物质资源无止境地占有,不仅满足当代人的物质生活需要,[5]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环境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消费方式也应该是节俭的。节俭强调物尽其用,怜物惜物,本质上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物质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物质消费不是唯一的。人类是一种具有精神需要的动物,应大力倡导在适度消费的同时,积极参与有利于环保的精神消费。绿色消费是当代人类消费道德的一种新境界,倡导我们购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以及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态文明也意味着人们的行为应遵守适度、简约、平衡原则,以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为生态行为的道德底线。
(二)在转变生产方式上,要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重构新的经济模式。要实现以矿物质燃料为动力,向太阳能、氢能为动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产业,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摒弃过去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经济社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解决生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靠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手段就能解决,开展环境文化、环境道德教育,增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才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治本之策。因而,必须从国民素质教育入手,尤其要抓好各类学校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一)抓好中小学的环境道德教育
中小学作为青少年科学、自然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环境道德教育的基础,对于提升环境道德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环境道德理念、品质的培养,要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的感知和理性认识大自然的奥妙,亲近自然、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抓好各类大学的环境道德教育
大学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高端人才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主力军。对起引领作用的高端人才素质要求是全面的。因此,大学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其中环境文化道德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生态理念,培养他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回馈自然和节俭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反对奢侈浪费,珍惜和爱护资源环境。尤其要开展丰富多彩课的课外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了解自然规律,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自觉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
(三)抓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环境道德教育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是培养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的摇篮,开展环境道德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环境意识,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其特殊地位和作用,还是肩负的岗位责任来讲,都是环境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因此,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是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环境道德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把生态环保的教育,要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一门公共课、必修课,以此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以及依法行政水平。
(四)发挥新闻媒体引导作用,开展全民环境道德教育
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态度认识自然、对待自然、尊重生命,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共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需要培养社会公众最基本的环境道德意识,而新闻媒体则具有受众面大、普及率广的独特优势,应当注重宣传和普及环保生态的知识,引导人们摒弃不理性、不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全体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道德观,以自觉自愿的行动投身到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6]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6]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时代浪潮中,自我践行崇尚自然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潘岳.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J].中华文化,2004,(1):70-71
[2]潘岳.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J].中国国情国力,2004,(12):4-8.
[3]陈寿朋.生态道德建设浅议[J].求是,2005,(14):44-47
[4]李剑.使命与责任[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2015:2.
[5]环境保护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J].环境保护,2009,(6):13.
[6]环保部.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J].供排水,2014,(z1):131.
作者:王桂荣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