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分别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学生层面给出具体的措施,以此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财经类;专业融合
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布局,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互联网+”,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阶段,高职院校应对办学模式、治学理念进行改革,加大对创业就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统筹高职院校渠道资源,注重与社会企业沟通,设立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能力指导、经费的配比、专家的挑选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模式,对学生创业予以政策鼓励,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的795万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超过20万人。为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等相应的管理部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地、资金、知识服务。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仍然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体系有机结合,往往是在原来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的知识进行教育,而没有从课程体系角度进行总体设计规划,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加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仅仅面向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而非面向全校学生,并且举办的活动吸引力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其中。例如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讲座、沙龙、比赛,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导致影响力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国真正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缺乏创业教育师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创新创业的师资普遍比较匮乏,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际工作经历,更不要说创新创业经历了。因此,师资短缺的问题是长期困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学校虽然聘请了企业高层担任兼职教师,但授课主要是以讲座方式进行,没有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深入指导。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普遍还是采取传统的理论教育指导,对于创业实践的指导较少。多数是利用“第二课堂”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性与指导性都比较欠缺。
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财经类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财经类专业的融合为例,要做到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分别从学校、专业、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实践。
2.1学校层面
学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指导性文件与行动指南,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在各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大力宣传创新典型、创业新星,宣传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新政策,不断完善相关措施。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例如:创业学分等同于课程学分,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创业、创业失败仍可继续返校完成学业等。针对教师进行创业指导,在政策上给予宽松的条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创业,共同出资入股;教师可以停薪留职进行创业,创业失败后仍可返校继续从教等政策。
2.2专业层面
2.2.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可以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地区经济情况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根据财经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可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以创新创业项目作为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将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与思想整合到各专业课程教育中。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模块,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小企业管理及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开设还要考虑专业局限性,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工科类的技术类课程,使学生能够综合考虑问题,具备跨专业视野,结合学校的师资、设备、学科优势,开发出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2.2.2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在制定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及思想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与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增加几门课程,应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动作的调整,细化到每门课程,将学生所需的创新创业能力整合到单个课程中,对课程标准也作出相应调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使得老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3教学内容的融合
教学内容的融合一般以实践为导向,关注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财经类专业软件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VBSE)开发各种创新创业项目教学,开展VBSE财经类专业创业实训,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VBSE创新创业基础培训。结合学生学习过的各种专业知识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了解一个真实企业所需的各种岗位及工作流程,让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提前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训练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2.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与财经类专业教育能否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当前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教师顶岗实习政策,鼓励与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学校也可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及学校的现有条件,选择一些勇于创新创业的专业教师作为创业教育的导师,并对开展学生创业指导的教师予以一定薪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指导工作。学校可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协同教育平台,聘请企业高层、创业导师等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责任教师,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认识创业技能与专业技能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3大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实际经营经验、创业能力及创业风险评估是弱项,所以在校期间,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不足,认真学习各种必需的创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业知识与创业经验。学生要主动了解最新的国家、学校关于创新创业的资助政策,通过反复实践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弥补自身不足。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生应利用自己的家庭、社会背景等各种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学习融资方面的知识,尽快找到项目启动资金。另外,创业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平时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评估,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以应付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3保障措施
3.1加强学校的组织领导
学校统一协调教务处、学生处及各系部制定创业政策、制度和激励措施,各系院是实施具体计划的责任主体。各系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工作小组,由系院领导、相关人员和创业导师组成,具体负责各系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细则的制订,组织本系院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项目初选、导师配备、各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进展情况监控、业务指导、联系企业等工作,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3.2创业项目孵化
学校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给予积极支持,鼓励财经类学生利用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开展竞赛活动,对取得比赛名次的同学给予奖励,邀请社会创业导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辅导与孵化。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创业专项经费,对在创业比赛中取得名次的项目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协助学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落地经营。学校可开辟一定的空间作为创业项目场地,让学生在校内也可以经营体验。如果在校经营得好,可直接引入投资机构进行创业;如果不理想,也可以让学生另择项目入驻。
3.3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受到社会和校园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校园文化着手,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平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创业事迹及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导向进行正面宣传,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创业择业观。对敢于创业的同学给予积极鼓励与指导,并经常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到校开展创业指导会,邀请创业校友回校与师弟师妹进行创业沙龙交流。根据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学校可定期开展创业市场、跳蚤市场及学生创业超市等活动,让学生有创业实践的场所与空间。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手机APP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理论与思想指导,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4总结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民族振兴之魂。创新创业教育与财经类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加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确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定位,使财经类专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联系更加紧密,培育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具有持续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喻文丹.实践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9(3):79-80.
[2]梁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19-24.
[3]谭素娴,梁丽君.财经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2018,32(8):6-7.
作者:梁丽君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