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从国内外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比较视野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深入推进招生-就业-培养的联动机制,从优化教育内容、完善阵地与平台和强化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既是适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

一、国外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概况

始于欧美的国外创业教育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发展日趋成熟。例如,哈佛大学率先于1945年开设了创业精神的课程,接着是斯坦福大学,百森商学院于1978年成立了美国首个创业研究中心。现在美国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并纳入了国内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甚至从儿童和少年开始,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1]英国、法国、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创业教育,而且还支持发展创业教育。从全球来看,英国的创业教育体系较为成熟,近一半的大学至少设置1门创业教育课程,多数大学成立创新(创业)中心,设立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法国的创业教育是以培训为特色的,从初中开始进行创业教育,开展了“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创业活动。法国还成立了青年挑战署,这是第一个青年项目及促进青年项目的孵化器,在培养和促进创新意识的同时,在青年创业项目上给予其相应的评估指导和资金方面的扶持。新加坡重视创业及其教育,视其为全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其纳入到国家社会和教育研究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人才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外的企业还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德国的大型企业一般设有自己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给予资金的鼓励,还会联合高等学校开办讲座和创新创业实训,为企业发掘人才。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采用“政府—企业—学校”方式进行,三者进行更深入的互动和交流。美国众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还建立起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在创业培训中心、产业孵化器、科技园等机构中进行相关教育,并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法律咨询等形式的帮助。因此,梳理、研究和比较分析国外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每一个毕业学子尤为关注的关乎其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据《光明日报》报道,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计874万人,与2019年相比增加40万人;20与2018年相比增加14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凸显,加之我国当前经济面临新挑战,国家加快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尤其是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了系列的优惠性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的路径。尽管目前高等学校学生掌握较高的知识水平,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享有各类优惠的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相对较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相对滞后,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多元文化与各类思想的交锋中,依旧有很多学生与家长存在着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宁可考取固定工作也不愿意创业奔波,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有创业想法并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据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1.8%)较2014届(2.0%)略有下降;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2014届(3.8%)略有下降。[2]可见,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毕业生,大学生自主创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二)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或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个性张扬,思想活泼开放,不同于之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与创新理念,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自身对创新创业的项目、领域、规划和创业后的策略等认知存在不足,加之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而且有些学生受经济情况的制约,为后期创新创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如今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体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更是时时刻刻都被新技术包围,所以很多大学生更愿在虚拟世界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因为人际交往、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更不会将之付诸于实践行动,仅仅将自己的创新思路留在虚拟的世界之中,任其自生自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还不够,氛围还不浓

当前,高等学校依旧没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重理论教育,轻能力实践”的教学观念还未能得到彻底有效地改变,很多高等学校还没能真正意识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相继出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后,各高等学校逐步开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相继建立了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实践平台,但是对于这些平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规范,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检查,而且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与此同时,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是分开的,“两张皮”式的教育,没有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四)社会环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抑制

多数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找工作首先是求稳,尤其是希望找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大多数时间忙于应对各种招考,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创新创业的事;社会还没有形成创新创业的合力,尤其是激励机制,更多的是停留在出台政策方面。同时,单位在人才招录和选拔方面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单位看重名校身份,有的先过“理论”考核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没有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易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当前,高等学校还存在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也不是很全面,难以发挥其实践育人的最初目的,而学生创新创业的最终成功实现不仅在于学生个人的管理,自身素质水平的发掘,也在于高等学校所提供的外部环境,只有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学校为其所创造的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一)优化教育内容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老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人,并锲而不舍的为之努力奋斗的人,往往会获得惊人的成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说,只有达到科学知识的量的储备,才有可能达到创新的质的飞跃。二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革新,横向纵向联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相关知识,从各学科各领域的不断探索中为创新创业提供创造的灵感及源泉。而且,在对各专业各学科知识的涉猎中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的不同层次的补充,我们知道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全才”往往更能注意到生活的细节,更能发现世界的美与缺乏,是更具想法的人,更善于做出创新。三是要抓实教学实践工作,并且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大纲,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注重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断丰富和优化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的拓展学生经验交流活动的形式和自主学习活动的热情,充分体现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要充分调动实践教学资源和专业课程资源,并有效进行整合,进而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需求。例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突出“以学生体验”为主的理念,并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学校支持学术型社团进行学术讨论,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学术性的交流活动和成果出版,三分钟论文比赛等项目逐渐成为品牌活动。

(二)完善阵地与平台建设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形成强大合力,为创新创业营造浓厚氛围。从学校层面来说,高等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阵地与平台的建设,利用好学校创新创业园区的使用,大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探索的激情。同时,积极督促学生参与道德教育、技能大赛,各类相关专业的活动和学生社团中,让学生在其中积累知识、拓宽视野、锻炼处事能力,从而有效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尤其要重视学生参与相关专业的科研论坛,在会议论坛中,在各个新兴观点与思想的冲撞中,为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提供思想的源泉。加大创新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创新创业技能比赛,创业技能经验交流会等各类平台建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社会层面来说,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当地企业、政府的通力合作,利用好国家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提供的各类政策性帮助,从而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本身的优势和作用,依照我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大学生众创空间、校企合作项目的作用和优势,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当地政府和高等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所提供的基金支持和项目扶持,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不会因为基础设施配备的不到位和资金的缺乏而扼杀学生的创意和想法。例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科技创新园与350家公司进行合作,为全校4万多名学生提供机会,成为紧密合作的社区。

(三)强化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新时代条件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道德素质优良、思维想法活跃的专业教师队伍来引领。只有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专业水平高,工作作风优良,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学生在教师专业的引领下才能获得本领的提升,因此,首先在教师的选拔机制上要有完备的机制体制,其次在教师的日常考核与监督上要下功夫,当然,教师队伍的培训与保障也要抓起来,做到配齐建强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工作能力与创新热情。同时,加强各通力合作部门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不仅是专业教师专业课教育的过程,更应该是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过程。首先,学校要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大意义与重要性,从学校组织领导的宏观角度支持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工作与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各项组织活动。其次,各组织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促成学生创新创业,从而贯穿在学生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并且加强学校各部门的队伍建设,使得其有及时同步强化学校市场分析功能和政策咨询服务功能,从而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为其提供有效的动力和保障。最后,对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部门教师进行多方面培训,使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自身拥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总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营造良好地创新创业氛围和其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内驱动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桂林,陈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6):51-54.

[2]麦可斯: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9.8.29

[3]高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9(12):142-143.

[4]崔伟,王跃武.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困境分析[J].学术前沿,2019(9):226-227.

[5]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创业教育,2014(2):33-35.

[6]史玉立,耿淬,刘天宋.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发展研究,2019(1):103-106.

[7]赵文崛.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33):206-207.

作者:韩瑞平 乔彪 孙玉伟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